2017年4月10日以来,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推进开展银行业 “三套利”、“三违反”和“四不当”专项治理工作。金融监管一时风声鹤唳,引发资本市场剧烈调整。作为被监管的主体,商业银行究竟如何解读银监会的重拳出击?受到冲击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银行又打算如何应对监管检查?对监管何时告一段落的问题,商业银行作何理解?带着这些问题,莫尼塔研究电话访谈了20余家商业银行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其中涵盖四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所了解的情况主要如下。
在商业银行看来,4月以来密集发布的金融监管政策用意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响应政治局会议精神,推动金融去杠杆。所发布的监管政策非常具体全面,可谓直指要害;二是,为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但多位受访者表示,“疏重于堵”!资金不愿进入实体,与企业贷款风险大、实体回报低有关,即便资金空转问题得到遏制,资金也未必就能流入实体经济;三是,为了抓住当前国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时间窗口”,对银行业经营风险进行“摸底”排查;四是,“一行三会”之间可能存在“监管竞争”的意味。银监会监管政策或许是针对央行推出MPA的一种回应。各部门之间过去相互推脱,导致存在“监管套利”的空间,但目前却似乎是一个监管竞争的局面。
不止一位受访者表达了对未来商业银行回归传统业务的担忧。从整个金融系统层面来看,银行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监管政策落地后,银行可做的业务类型会否发生很大变化,使得银行回归传统存贷业务的定位?如果是这样,那么未来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需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精度和创新上,下更大工夫,而一些服务能力差的中小银行可能会被逐步吞噬掉。但也有受访者持相反态度。认为目前中国处于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不太可能在这条路上“开倒车”,对金融业的整治会经历一个“由破到立”的过程,先摸清情况,再把规范、公平的标准界定出来。
问及商业银行在自查报告中会否如实上报时,受访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会“如实上报”。银监会在自查阶段后将入场抽查,倘若发现瞒报,后果会更严重(威胁到领导的“乌纱帽”)。目前,监管标准并未明晰,银行认为也没有瞒报必要,即便存在严重问题,也会先与监管层沟通协商,不会顶风作案。
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业务,银行应对方式大致如下:
一方面,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后,只是个别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会超过1/3的“红线”。总体上,金融监管对同业存单发行造成的压力并不太大。有受访者表示,目前同业存单发行收缩的压力,主要来自负债成本的上升。有调研对象提及,一季度6家股份制银行的同业业务利差,招行最高有60bp,光大是40bp,同业负债占比超限的兴业和浦发都是负的。同业不太挣钱可能对其扩张造成压力,金融监管的影响倒在其次。
另一方面,多位受访者认为,同业存单实际上是一种较为规范和便利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市场可能对同业存单的增长过度解读了。有调研对象提及,目前同业负债中,线上的同业存单与线下的同业存款,大约是1:4的比例,而同业存单相比于同业存款有其优越性,更应该看重的是整体同业负债的比例,而不是聚焦于同业存单。从整体同业负债来看,有同业负债超标的股份行表示,去年二季度以来,其同业负债占比已出现了明显收缩。
此外,在收缩同业存单的方式上,有银行采用同业转零售的做法,将存单卖给个人,这样也就避免了资金“空转”的问题。当然,金融监管加强后,商业银行开始谨慎购买部分业务激进的中小银行的同业存单,导致市场上出现了部分中小银行同业存单找不到买家的现象,这可能倒逼其发行规模收缩。对于同业资产到期的时间表,受访者表示,如果遵循到期不续作的方式“温和去杠杆”,那么大约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时候,同业杠杆可以基本降完,银行就不用再续发同业存单为同业理财“续命”了。
对于委外业务,我们本次调研对象普遍反映其委外占比较低,这或许也反映出总体而言,委外业务在银行资产配置中占比不高的状况。某股份行受访者表示,行领导并不鼓励金融市场部去做委外,觉得该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
对于市场最关心的“委外赎回”问题,受访者普遍表示,目前的主基调是“观望”,总体看来,委外赎回的情况并没有媒体报道得那么夸张。由于监管规则尚未明确,对于到期的委外资金,银行会选择暂不续作,等等再配。我们了解到,委外资金多于明年到期,多数银行目前并没有赎回的动作。XX银行受访者表示,媒体报道的该行大量赎回委外的传闻并不属实。
我们也调研了银行赎回委外的偏好,受访者大多表示,如果赎回,也会选择赎回有盈利的,对于亏损部分会选择继续抗,等待市场环境的回暖。另有银行人士表达了债市大幅调整环境下,杠杆“去不动”的无奈。
有西北、东北等偏远地区银行表示,当地银监局可能对实际业务并不太熟悉,从而政策执行起来就会变得比较模糊,容易变成“一刀切”,除了十分正规的业务外,什么都不让做。特别是,当地银监局对越是结构简单的业务,查得越多,例如依托于银监的信托业务;而对结构越复杂、通道多的业务,越是查不出来,例如资管类产品。不同地域的银监部门水平有别,这可能造成地区之间金融监管力度的不平衡。
我们还就市场最为关心的“金融监管何时才会收手”进行了调研,商业银行的受访者提出了以下几个视角:1、针对具体事件的罚单开出;2、资金流向房地产的比重明显下降;3、同业理财和委外规模明显下降;4、银行利润率下降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充分暴露。此外,还有受访者认为,银监会也许目前也并未明晰将如何收场,目前先摸清底数,等到进场检查时,才是真正下手之日。
除了金融监管问题之外,还有不止一位受访者提到,目前商业银行负债压力大、找不到长期资金的问题。目前,因债市大幅调整,商业银行发债融资受阻;因保险业整顿,保险存款亦在减少;而居民储蓄又大量流向房地产市场。这些因素叠加,导致商业银行长期资金紧缺,加之目前贷款增速较快,造成银行在债券市场上的配置能力受限。
联系作者,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