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颜宁(山东人),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  昨天  
鲁中晨报  ·  噩耗传来!已确认,遗体被找到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经济瞎扯淡系列六——低利率会一路向下么?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24-06-20 00:00

正文

关于低利率的问题,其实我在之前曾经写过一个小系列文章《也谈低利率》,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谈过去,现在和将来。关于我对利率的探讨大部分都在那个系列文章内:《 也谈低利率(上) 》,《 也谈低利率(中) 》,《 也谈低利率(下) 》。在这里我不想把原来写得内容拿过来重新炒冷饭,今天是要讨论关于低利率的新因素。开始正文之前,我把之前文章中关于低利率的结论再重申一遍:

未来中国是否会进入真低利率时代要看科技的瓶颈是否会突破,最终中国是进入美国模式还是日欧模式要看经济的运行区间。但是不论如何,这都不是最近5到10年会发生的事,而且在低利率到来之前,必然又一轮长牛慢牛等待诸位投资者。

今天之所以要把这个话题重提是因为最近两年,我国的经济宏观因素增加了一些新的因素,这些新的因素对于低利率产生了一些影响和扰动。

近期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持续下跌,央行主管的媒体《金融时报》前一段时间发文警示长债收益率过低:

《金融时报》文章指出,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速不仅趋势一致,中枢水平也基本匹配。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仍在5%左右,而目前10年期国债利率只有2.3%左右,若未来通胀按近10年平均2%左右的水平测算,实际利率与潜在增速相比也明显偏低。

但是,我们也发现 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并没有因专业媒体发声而大幅走高,而且,我们也没有看到央行有特别的行动拉高国债收益率,比如:在2级市场出售国债。 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是虽然央行不希望看到市场利率太低,但是也不会马上拉高市场利率。

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要只看监管层说什么,还要看他们做了什么。目前2.3%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当前我国接近5%的增速相比确实是偏低的。但是,这种低利率大概率还要维持至少1年的时间。

明知长期国债收益率偏低但是并未纠偏,这背后确实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我认为国家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低利率主要是为了化解地方债务。 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制定了地方债务和隐性债务的化解方案——通过将地方债务标准化,透明化,正规化,进行必要的延期/置换。但是,这种化债方案的大前提就是 市场利率环境必须是一个低利率环境。这样,地方政府才能通过以较低利率发行超长期地方债,置换之前利率较高的隐性债务,从而达到债务延期,降低偿息压力的目的。

所以,整个化债的方案分4步: 1,压低市场利率并保持低位2-3年;2,以省级政府发行长期融资专项债或者地方政府直接将城投贷等地方隐性债务以很低的利率续贷长期贷款;3,省级政府利用专项债融来的资金偿付到期债务或者提前赎回高利率地方债;4,通过适当通胀和货币发行稀释已经接续的地方债务。

考虑到整个地方债的化债节奏和地方隐形债务的总量, 整个化债过程需要2-3年,在此期间银行间的利率需要保持在相对低位,即在明年上半年之前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水平都难以出现明显上涨。 可以说目前的低利率环境是一副明牌,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后期市场利率有温和反弹的需求。

作为银行投资者,我相信大家最关注的还是银行业的整体净息差是否还会继续下滑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应该选取什么样的银行?

对于净息差我觉得大家不用太担心, 今年净息差基本见底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最近在监管的表述中出现了新的变化:

(四)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 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上面红色加粗字标记的内容是2024年最新增加的新说法。这说明监管层已经意识到目前银行整体的净息差已经过低。如果持续压低净息差,银行体系可能出现金融风险。

既然我们已经预知低利率环境虽然在短期存在。但是未来随着通胀的抬头,银行间市场利率有提升的可能。 银行在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要注意降低资产久期。宁可在现在的低利率环境中多发放短期贷款,也不要大量配置超长期的低利率地方平台贷和低利率地方债。 这些低收益超长期资产在市场利率反弹后会长期压制银行的净息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