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近日收官,豆瓣评分达8.7分,成为2024年国剧评分第一。
无论是全电影班底的主创团队、业内首次尝试“原生HDR”拍摄制作,还是精致又适度留白的镜头语言……幕后制作团队如工匠般,对镜头、声音、色彩每一处的精雕细琢,让这部爱奇艺出品的迷你剧收获大量观众“画面精美 ”“每一帧都是电影质感”的评价。
《我的阿勒泰》在爱奇艺将以杜比视界和杜比全景声呈现。在通过“帧绮映画MAX”认证的终端设备,可观看到这一最高的视听版本,原汁原味地感受主创在视听设计上的细致用心。
本期「桃的视界」&「桃厂艺术家」联合界面文化,一同走近《我的阿勒泰》的拍摄幕后——李娟笔下的“彩虹布拉克”,如何以一种“非游客化”的视角呈现“云淡风轻”的质感?阿勒泰夏牧场上,那些“散文诗碎片”一般的生活故事,怎样通过视听语言直击心灵?
摄影指导刘懿增、声音指导张楠两位主创,将带来他们的第一手创作笔记,以及部分未公开的创作花絮。带着他们的分享,“二刷”时或许会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勘景、拍摄:克服险峻,
呈现“美好”又“善变”的北疆生活质感
“我们就像一群‘城市动物’,时时刻刻都想拿出手机疯狂拍照。”刘懿增回忆,初到新疆,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极美之地”震撼。但对于生活在那里的哈萨克族人来讲,这一切美景不过是他们无比平常的日常而已。
《我的阿勒泰》作为一部展现了游牧民族深远丰富生存景观的作品, 想要把这种“日常化”、云淡风轻的质感用镜头语言呈现,关键在于去除读者化、游客化的视角。在勘景和拍摄时,刘懿增和剧组便试图以当地人的视角,展现出最自然、质朴的北疆生活风貌。
然而,想要实现这种生活化的质感,过程却并不简单。
“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由于新疆的温差大,天气状况多变,在现场的拍摄就像带着摄影机来‘打仗’一样。”除了天气,刘懿增还要关心的是,马和骆驼有没有彼此熟悉,会不会闹情绪;羊群能否稳定在一个区间吃草不走散;狼在到场前有没有时间熟悉环境和人物,天气会不会不按常理出牌;看似秀色可餐的草地很可能是沼泽……
为了尽量利用好每一个短暂的“最美时分”,在勘景时,刘懿增会用APP提前算好太阳角度与时间,拍下示意。镜头里云淡风轻的从容背后,有娇艳的鲜花草地,也有走丢的骆驼马匹,有李娟笔下穿过树林的风,也有导演组嘶哑的喉咙。“最美的时刻,都是稍纵即逝。转场要时间,动物要控制,演员要就位,如果不计算好时间,很难拍到预期的画面。”
除了提前做好勘景和镜头设计,刘懿增和剧组也时常需要随机应变。
拍摄期间剧组经常遇到太阳雨,太阳雪,太阳冰雹,飓风等,刘懿增说:“有的时候一片云飘过,画面就会一下由晴转阴。”(下图)
但刘懿增认为,恰恰是这种“说翻脸就翻脸”的天气,给剧情增添了一丝灵动鲜活。他说,新疆的天气非常考验演员,比如猛烈的阳光会晃得周依然睁不开眼,就连于适这样的“草原猛兽”也在赛马会的时候,被飓风吹得眼睛发红流泪。
拍摄文秀坐车回小卖部那场戏时,剧组突然遇到太阳雪,刘懿增特别抓拍了一个太阳雪的空镜。“我和导演说,咱们把这个空镜剪进去吧,让观众体验一下真实的新疆是怎么‘美好’又‘善变’的。” (下图)
令刘懿增印象深刻的一场戏,是张凤侠的出场。“那天风卷狂沙,基本一张嘴就会被灌进去一口沙子,而马伊琍老师就像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一般,丝毫没有一丝在意。”(下图)
刘懿增回忆,一次,巴太父子的情感戏被飓风“打断”,毡房周围突然刮起飓风下起冰雹,剧组帐篷被风刮向不知何处,车队陷在草地里无法动弹。
巴
太父子情感戏及毡房周围散景戏拍摄背后
剧组遭遇飓风
有时,剧组还会遇到沙尘,有时候风甚至大到听不清声音。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于适不但要骑马射箭,还要表现得云淡风轻,蒋奇明的头发被风吹得一刻没有整齐过(下图)。
可正是这种凌乱的质感,让刘懿增觉得“十分动人,会忍不住想要多拍”,“虽然摄影机连保持稳定都困难,但是特别有幸能够与各位演员老师们一起‘风中凌乱’。”刘懿增笑道。
光影设计:曝光控制与摄影留白,
呈现北疆的最美时分
刘懿增坦言,能够用镜头靠近《我的阿勒泰》中的故事与人,是非常荣幸而愉快的一场旅行。
无论是爱奇艺平台,还是主创团队,都对高影像质量有着“死磕到底”的追求。《我的阿勒泰》是爱奇艺首部打通“原生HDR”拍摄制作流程的迷你剧,现场特别配置的HDR监视器,可以让团队在暗部和亮部看到更多细节,色彩更丰富,对于摄影师精准曝光非常友好。
刘懿增介绍,很多逆光拍摄的最佳时间点就是太阳刚好要落山前的那一刻,此时天光不会太亮,云层依然有层次,太阳的光心不至于炸裂。
在日落前,刘懿增会以侧光角度,选择影子能拉到最长的那一刻来安排拍摄的全景。
在日落后,雪山已退去刺眼的明亮,前景的人物更容易被突出拍摄。
巴太作为导演笔下的原创角色,既代表了新生代和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又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美表达。刘懿增提到,在读剧本时,他脑海中想到了一则Burberry Hero香水广告里的画面,“其中有一个半人马的模糊剪影令我印象极为深刻”。
在《我的阿勒泰》拍摄时,刘懿增一直在想,是否有机会把“半人马”这个意象表达在合适的场景里。直到“赛马会”那场戏,巴太要亲手弑杀爱马,这场戏张力很强,并和马头树那场戏形成剧作闭环。“于适本身极佳的骑射表现力,与天时地利的光线机会,‘半人马’的这个意象得到最佳表达。”
刘懿增说,在导演的剧本和作者李娟的世界观里,世界和自然是很大的,人很渺小,所以在整部作品的构图上,他都会用留白和大环境去压住人物。
或者,刘懿增会选择让环境包裹住人物。“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留白,可以让观众自行脑补山的高远与层峦叠嶂。
镜头推动情绪升华
为观众提供一个靠近角色的“触点”
刘懿增说,文秀(李娟)作为一个作家,她手中小小的一杆笔,一瓶墨水就可以是她的整个世界。因此,为了营造一种写作的“宏大感”,刘懿增希望能有一个距离笔尖非常近的透视感镜头,特别让道具组做了一个特殊墨水瓶,呈现出镜头就在墨水瓶里的世界观感。
“文秀提笔吸墨的那一刻,墨水的涟漪轻翻,就是摄影机靠近角色的最佳触点。”
在哈萨克语文化里,人与人之间产生友情或者爱情,是由于被看见。所以哈萨克语中,表达“我喜欢你”的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见你” 。
文秀对巴太的感觉,是有一个“看见又没看清对方,所以更加要去探索对方,同时也看清自己”的过程。
文秀在草原上看到巴太的轮廓时就已心动,虽然只是轮廓;她在月光密林中试探巴太的心仪对象时,也还没有把巴太的心看得那么清楚;她和巴太分开的时候,即便疯狂想念,但也不确定能否再见到巴太,以及厘清巴太对自己的情感。
刘懿增说,为了贴近文秀的内心,贴近这种看见和探索中的状态,特别在摄影的光线控制上做了收敛,让画面处在一个能看到,但不能一眼就看清的状态。“希望观众也像文秀一样,更愿意在这种氛围中去探索这部剧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