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传感物联网 关注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众多围绕AI 技术的企业走在了台前,然而也暴露出泛滥现象,在这股科技趋势下,部分企业借助人工智能热潮再包装,高逼格的PPT,更是凭借类似致力于“先让机器看懂世界,再让机器真正思考”等宏远的愿景等,瞬间高大上起来,然而在人工智能这条道路上,理想丰满,面临残酷现实的尴尬局面,那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困境在哪?
(一)人才
众所周知,目前懂人工智能的人才极其稀缺,尤其近日吴恩达离开百度成为行业焦点话题,各种解读、刷屏。作为一个企业,人才的流动显然再正常不过,为何偏偏吴恩达的离职能掀起如此大的威力?其实焦点是人工智能“人才”,在当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诸多因素,包括钱、数据、计算能力等,然而这一切的核心是“人才”,在一个极度稀缺人才的领域,如何留住人工智能顶级人才至关重要。
我们把时间轴放在2014年5月,吴恩达在这个时间加盟百度,由于他的加入,被解读为国互联网史上请来最重要的外援,轰动一时,由于吴恩达的缘故,百度在美国硅谷吸引了大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实现百度在AI 技术上的创新,也使得百度挤进全球人工智能巨头行列,可以说,吴恩达对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无比巨大。
再来看吴恩达离开百度,更有吃瓜群众担忧百度人工智能战略,外媒更是评论声称:“吴恩达的离职不仅影响百度,甚至关乎到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其核心依然是在“人才”层面,质疑中国科技企业能否留住海外顶级人才的能力,那么,中国众多的科技企业还能吸引到如同吴恩达这样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吗?
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更多依赖于引进大量的海外人才,毕竟在中国本土,高层次的AI 人才极其稀缺,有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十年以上的资深AI 人才相比美国,有较大的差距,另外,在全球科技企业发展AI技术中,谷歌、微软、IBM、亚马逊、英特尔、Facebook等拥有最多的AI 人才,国内除清华、北大等高校以外,在科技企业中,BAT和华为聚拢的AI 人才最多,这说明,众多人才被巨头所垄断。
当然,一个吴恩达的离开,凭借国内科技在全球崛起,包括BAT、华为等科技巨头都能吸引到更多的顶级人才,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不仅有如BAT、华为、海尔等众多巨头,也有众多在此领域的创新企业,包括大疆创新、碳云智能、第四范式、思必驰、地平线等。
(二)计算能力
庞大的数据中心及芯片技术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计算环境,熟悉“谷歌大脑”(Google Brain)的朋友应该知道,在2012年6月“谷歌大脑”运用深度学习的研究成果,使用1000台电脑创造出包含10亿个连接的“神经网络”,使机器系统学会自动识别猫,成为国际深度学习领域广为人知的案例。
谷歌的神经网络早前有报道称已经具备了112亿参数,也就是说将有数万台服务器来支撑,就在去年3月的人机大战中,谷歌也调用了上千台服务器资源,可想而知,计算平台这一门槛,将会使得人工智能变成巨头们的游戏。
在国内,BAT的强大计算能力同样也在世界前列,另外科技巨头们一致认为,量子计算机将使人工智能软件更强大,利用它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或可以开发更智能、更灵敏的计算机学习系统,多年前谷歌曾联合NASA购买了一台量子计算机,并成立了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国内阿里巴巴也联合中科院成立“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
(三)数据
尽管人工智能攻陷围棋,以及不同版本的人机大战中也获得了众多成就,然而更多地是一场科技秀,以此向外界展示自身人工智能技术实力,如AlphaGo(阿尔法狗)让DeepMind公司红遍全球,但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中,至今也没有找到成熟的应用项目。
早前有披露阿尔法狗的缔造者DeepMind欲进入医疗领域,改善医疗,但缺乏数据,进展缓慢是不争的事实,据了解,DeepMind在去年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达成数据授权合作,以此获得了NHS约160万患者数据,利用该数据,开发一个通用算法,旨在帮助医生和护士诊断急性肾脏损伤病例。
当然,谷歌、Facebook以及国内的BAT等互联网巨头,其数据量拥有绝对的优势,利用其 AI技术改善现有众多服务,不可否认,正是由于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使得各项互联网服务和产品更加出色,但在提升和改善自身业务层面以外,进展缓慢。
人工智能:哪些领域能率先突破?
尽管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面临诸多因素,然而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人工智能将赢得未来成为业内共识,因为人工智能将会像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无处不在。至此,科技巨头在近年来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通过并购以及开源AI技术等来打造各自的AI生态圈。
在高盛AI报告中,人工智能参与者会继续来自美国和中国,尤其以谷歌、百度、微软、IBM、英特尔等各大巨头成为AI领域的重要驱动者,中国更是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报告谈及到国内以BAT为首的科技公司正走在AI的最前沿。
但当前最尴尬之处是商业落地异常艰难,新技术并未能创造巨大收益,前瞻性的创新项目变现进展缓慢,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其商业落地漫长,当人工智能面临商业困境之际,笔者认为在以下六大领域能率先突破。
(一)智能家居
包括百度、海尔等巨头,以及欧瑞博、绿米等创新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到各智能设备当中去,以此实现用户智慧化的生活品质,其中百度成立智能家居硬件事业部,并升级了度秘事业部;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系统与家电等厂商合作,让其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至更多生活场景,以此打造一个智慧生活场景的生态体系。
在打造智能家居生态体系中,海尔率先在国内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国内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至智能家居领域,排除噱头炒作,扎实稳健促进AI 技术发展与商业化成果转化,就在本月早些时候,海尔再次升级了U+智慧生活,引领智慧家庭进入全场景智能交互时代,据介绍,升级的智慧生活平台以云脑升维、UHomeOS和场景定制为核心的物联平台。
小米生态链企业绿米的米家品牌产品和Aqara智能家居系统也已经全部接入Amazon Echo等智能音箱。绿米CEO游延筠认为:“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技术将会真正挖掘智能家居的潜能,让人们看到智能家居的巨大吸引力。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家居最终将会发展成为全自动化控制,系统会搜集和分析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数据,智能的判断消费者的控制需求,从而自动化地为消费者完成控制,无需人为干预。”
对于智能家居的洞察,欧瑞博已经从智能单品延伸到智能家居场景生活,在国内更是首家发布智能场景的创新企业,其助力新加坡智慧国建设,开创国内智能家居企业先河,凭借其品牌、技术等优势获得了新加坡“智慧国2025”首批商业集采项目“6 Derbyshire(花郡)”高档住宅公寓,到2016年底,Orvibo欧瑞博的智能化场景应用已在50个高端地产项目、1600家落地服务商、10个联合办公基地和10个酒店品牌落地应用,成为场景智能化先行者和代名词。
(二)智能语音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的迅猛发展,语音交互变得更为实用,尤其在各种设备联网后,在设备与“人”和“物”的交互模式上,众多厂商开始聚焦智能语音交互,使得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吴恩达也曾表示,语音识别会推动物联网的革命,语音技术的成熟将提升物联网的智能化连接,通过语音指令进行直接操控,提升人们在移动时代的智能生活体验。
其中,亚马逊所搭载智能语音助手Alexa的Echo智能音箱销取得巨大成功,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部分厂商也选择搭载亚马逊Alexa、谷歌、科大讯飞等语音助手技术,以语音控制为核心功能,以此抢占智能家居入口的先机,从而使得物联网时代下的智慧生活成为现实。
另外,去年高盛AI报告在谈及人工智能生态关键参与者中,国内仅有两家凭借语音技术入围高盛名单之中,分别是Mobvoi(出门问问)和AISpeech(思必驰),在国内智能语音领域,随着近两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也使得众多创新创业企业迅速崛起。
作为语音技术创新典范企业的思必驰,希望在万物互联时代中,让人机交互更有用、有趣,作为面向To B的人工智能语音企业,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联想音箱、联想SmartTV、小米互联网音箱、海尔馨厨冰箱、美的洗衣机等家居产品均为思必驰语音的应用产品。
(三)物联网平台
在众多科技企业纷纷涉足物联网领域后,提供软件、平台的厂商也或许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在机智云创始人兼CEO黄灼先生看来,物联网是一个有机互联的生态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未来将更广泛应用于物联网,但数据分析、云端安全等技术,全球专业人才也不多。
机智云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物联网云服务的企业,凭借在硬件接入、数据解析和数据挖掘上的优势,已经发展为行业第一的物联网云服务平台,正是基于创始人黄灼对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大数据的洞察,使得机智云在整个产业链中处在核心位置,截至目前,机智云在全球范围内服务超过了1000家客户,在线设备总量超过700万台,平台聚集了超过5万名活跃智能硬件工程师,催生了上万款产品研发,促使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物联网第三方云服务平台的机智云,也是行业率先组建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引进了原Intel WPRD MC1系统高级工程师黄明负责人工智能实验室,黄明曾主导完成Intel基带芯片算法的研发,并多次在IEEE国际会议期刊发表专业论文。
机智云旗下人工智能实验室基于机智云商业客户的需求,进行商业运营大数据分析、商业领域节能系统开发,智能家居场景语义解析开发等工作,填补了AI在智能家居领域的空白,让商业用户可以真正从人工智能中获取价值回报。
作为拥有物联网属性的平台,不仅可实现各设备的互联互通,操控一切,另外,在长期关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杨剑勇看来,作为物联网平台,也是数据集散中心,所形成数据加以智能分析,将会诞生更多创新商业模式及应用。物联网时代趋势下的万物互联,本质是要赋予万物感知,是的各种设备具有感知能力,将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作为未来重点方向,这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
(四)工业互联网
说到通用电气(GE),相信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一家美国工业企业,然而,作为传统工业巨擘的GE,多年前就致力于物联网方向转型,于2012年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一切连接至互联网,各种设备和机器等透过安装各式各样的传感器,以此收集数据,所形成的大数据加以分析,赋予机器感知、学习、自我优化的能力,并从数据中获取价值,GE声称在未来价值总计可达数万亿美元,并将彻底改变通用电气集团。
自从GE提出工业互联网之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相关数据软件,并依托所打造的工业云平台Predix为核心,把人、机器和数据互联起来,这一改变,《财富》杂志发布改变世界的公司中,其中GE更是排名在前三。
(五)机器人
随着”中国制造2025”持续推进,在未来智能工厂当中,机器人将是主要劳动大军,众多企业也在力推“机器换人”战略,其中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具规模的生产制造商,其生产线部署机器人和自动化备受各界关注,作为当前最大规模的制造商,在中国各大生产基地已经部署了4万台机器人,仅富士康的昆山工厂就利用机器人技术,员工由11万人降至到5万人,尽管工厂减少众多员工数量不排除有其他因素所致,但部署机器人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机器换人”不仅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不良率,也可弥补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优势。现在“机器换人”仅仅是制造业的开始,未来应该是数字化工厂,实现生产全自动化。如西门子旗下安贝格工厂是欧洲乃至全球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该工厂的产能较26年前提升了8倍,但产品合格率为99.9988%,是数字化工厂的早期案例,75%的生产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
然而随着应用范围持续扩大,与人工智能密切相结合的服务机器人也逐渐从科幻、科研进入人们生活当中。服务机器人更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无论是家用的陪伴型机器人还是商用的迎宾机器人等,都引起了行业的关注。目前国内机器人市场相对来看略显混杂,优秀的标杆性产品比较受到关注。
(六)金融科技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来自普华永道对银行业未来三大趋势展望中也有提到: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的融合引领未来,金融与科技的快速融合,不仅给金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孕育了新机遇。
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是用户最大的诉求,由此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发展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大潮将席卷着传统金融业,使得传统银行服务正悄然转变,一个全新的,以“智慧”为趋势的智慧银行运用而生,其感知客户的智能化服务是重要环节,围绕客户服务创新显然已成为全球银行企业的首要目标,新技术的应用是传统银行未来发展核心战略。
另外,自去年开始,在国内外也刮起了一股以智能投顾为背景的狂风,或称之为机器人理财,通过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完成以往需要人工来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全球最大投资管理公司贝莱德 (BlackRock)也收购FutureAdvisor,该公司是一家智能投顾(机器人理财)的初创公司,将成为贝莱德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整合其人工智能技术至贝莱德解决方案当中去,为证券机构或经纪机构提供服务。
银行也经历了由“网点规模”到“电子智能银行致胜”的转变,到如今面向智慧银行转变升级,近几年来,包括工、农、建、中在内的多家银行已经通过各种措施进行网点智能化改造升级,打造注重客户体验创新型服务,让银行普通的金融终端产品有了视频互动、语音识别等智能应用,当然,智慧银行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承载着银行的所有业务,但随着智慧银行时代的到来,成为银行业发展方向。
结束语: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陆续应用在各行各业,各种设备以及各种服务,都将嵌入AI技术,以及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延伸之际,作为支撑物联网应用的后端服务的人工智能技术,是物联网时代最核心的一环。
作者系传感物联网创建人杨剑勇,长期关注物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
解读前沿科技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传感物联网 官方微信(或微信中搜:chuanganwang )。
长安上方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