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静塾文化
中国最大最权威的NLP实用心理学培训机构,华人世界国际NLP大师,中国NLP导师之父,开创了NLP第三排序——系统动力派。畅销书籍《重塑心灵》、《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上、下)、《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爱上双人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在关系中,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  3 天前  
武志红  ·  “越休息越累”,是大脑给你最好的信号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静塾文化

这些错误,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静塾文化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6-26 18:21

正文



 01 

- - - -

3岁以前,千万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

这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



有了孩子之后,想把这个世界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奶粉是澳洲进口的,纸尿裤是日本进口的,疫苗更不用说了,能自费的从来不用免费的。

 

除了用最好的,还生怕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什么不能把屎把尿,影响括约肌;不能过早添加辅食,影响消化;不能摇晃孩子睡觉,影响脑发育,……

 

花钱在孩子身上更是不含糊,大几百的亲子游泳,几万的早教课,但凡对孩子好的,从不犹豫。

 

但很多父母却因为做错一件事,而影响孩子一生。

 

婷和我相识于一个妈妈群,有一次闲聊谈起她的近况。她说:“马上休完产假了,老二没人带,准备送回老家。老大也是这样,3岁上幼儿园才接回来。送走的时候还不会爬,回来都能自己走了。”


听得出因为错过孩子成长,她有很多遗憾,也有很多无奈。

 

“老大回来那会儿,我天天盼着,没想到他刚回来的时候不肯跟我亲近,我特别害怕老二也这样。”


我不忍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妈妈都不愿意抛下孩子,但我深深的知道,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内心有多少无法言说的伤痛。

 

他们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在亲密关系中生怕对方离开自己。

  •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他们是那么优秀,那么完美。

  •  

他们会把自己放的很低,因为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下属对他们来说太重要。

  •  

作为孩子,他们无法用大人的思维理解世界:你离开他了,他会想:是我不够好,所以父母不要我了。


因为只有这样想,才有可能改变这个对他们来说太过痛苦的事实。只要我变得足够好,足够听话,父母就会重新回到我的身边。


可内心的那份不安全感一直都在;内心的那份觉得自己不好的低劣感一直都在;内心的那份对亲密的恐惧感一直都在,这些心灵的枷锁捆绑着已是成人的他们,束缚着他们的灵魂。


孩子生命的头几年是性格养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错过的陪伴,是穷尽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对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不是能买来的名牌,而是你的不离不弃。


但在很多时候,身为父母又不得不狠心的做出这样的选择,就像我的朋友婷,为了生计只能忍痛暂时离开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和婷一样,你可以:


  • 给孩子更多温暖,温暖的关爱是不受地域限制的。让孩子知道你的爱一直都在,你从未停止关心孩子的成长。


  • 当孩子回到你身边时,允许他慢慢适应,给他时间,不强求,也不必过分自责。要知道孩子最初的不适应甚至抵触都是正常的表现,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而已。


  •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专属天使,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忘了让他知道,不管他在哪儿,遇到什么问题,转身时都会发现,你一直都在。


 02 

- - - -

不要让孩子按照你的意愿生活。

“越是控制,越是失控。”



你最不想对孩子做的事是什么?

 

打骂、虐待肯定很糟糕,但有时候,“爱”也能变成一种折磨。

 

央视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中,家明的父亲爱儿子,希望儿子可以像他一样上进,但家明突然要休学,面对父亲请来的老师,这个曾经很乖的孩子,奋力反抗着、大声嘶吼着,还展示自残的伤痕作为威胁。

 

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在家长课堂中,家明的父亲很委屈,他错了吗?哪个家长会同意孩子不上学呢?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远大前程?

 

后来的采访中,家明说出了他这么做的原因。

 

原来,家明从小按父母要求行事,买衣服不能自己去;骑车子怕危险;想养猫狗,买回来就被扔掉了。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么“怂”,家明准备去做背包客。


这下父母才急了,他们给家明买了小狗,但家明只是新鲜了几天。他已经不能长时间喜欢或专注什么事了。

 

也许当初让孩子可以顺着心意做一些自然想做的事,去挖掘,回应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他们就不必非要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为了叛逆而做出一个极端的决定。

 

他只是想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点主权而已,这不就是成长的过程吗?慢慢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逐渐独立。

 

可惜时过境迁,小孩如果被扭曲得太厉害,再想改回来可不那么容易了。

 

孩子几乎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也就失去了独立探索生命的活力,而这种活力才是真正能让他卓越和幸福的源泉。

 

许多父母习惯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却意识不到这些行为的破坏性。

 

控制别人的需求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冲动,却因为掩盖在“爱”的外衣之下,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在强调孝道的国度,父母几乎可以理直气壮地控制孩子。作为心理工作者,我看到太多令人震惊和戳心的例子。


在那背后,又有多少打着“为你好”的大旗、肆无忌惮剥夺孩子自由的家长?

 

不过要记住,你的控制可能会让他:


有很差的自我意识;

压抑自己,又很容易失控;

没有主见,很难做出决定;

看不到人生方向;

甚至抑郁,人格分裂……


这难道不违背你的初衷吗? 


越想控制,越容易失控。


作为一个母亲,我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至少做为一个独立的人活下去,既不是我的镜子,也不是我操控的机器人。


 我只希望他可以成为他自己。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绝不单纯是站在背后的照顾者,更应该是站在前面的引领者。

 

对于母女,或者父子来说,这一点尤其关键。


女儿是跟随着妈妈,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女人的;而儿子是跟随着父亲,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男人的。


这种学习是潜移默化的,是直接的,又是无意识的。

 

所以,作为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

推荐阅读

30岁,你成长为内心强大的大人了吗?

2017年暑假NLP青少年心智提升训练营报名集结中!(惊喜优惠中)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