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呦呦鹿鸣 “每天一千字 写作马拉松” 第2季Day14打卡,第1季20人,第2季17人,目前还没有人掉队。
今天,留意到一个信息:
如果游客抵达英属维尔京群岛机场,入境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标志,与其他英语系国家不同,这里使用“归属者”(Belongers)和“非归属者”(Nonbelongers),而不用“居民”和“非居民”的称呼。
维尔京群岛的英文,是 Virgin,中文意思是“处女”。1943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该群岛后,曾将其命名为“圣乌苏拉与她的一万一千名处女”。后来,这个名字逐渐简化并英国化。
全世界再也没有一个地名,比“圣乌苏拉与她的一万一千名处女”更特别的了。但震动我的,不是这个奇葩名字,而是“归属者”这个词。
很有格局。
与“归属者”“非归属者”对应的,是户口,比如“京籍、非京籍”,是地域“本地人、外地人”。
北京学生中非京籍超过三成,非京籍儿童要上学,在一些区县要20多个证明。一位小姑娘被送回河北老家上学,走之前,她问爸爸:“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北京是不是不要我了?”
“我叫安安,今年6岁半,我有好多兴趣爱好,最喜欢画画,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喜欢我。”安安的父母1995年来北京打拼,2004年,他们在昌平区买了房。2015年,到了安安上学的年纪,但昌平区对申请人“在京务工证明”要求变了,要提供夫妻双方在昌平区缴纳的社保记录。
“京籍”“非京籍”,是一个制度制造的阶层,一种有原罪的、粗糙得令人作呕的制度遗毒。它的背后是驱逐,是特权,是裹胁,是侮辱。
“归属者”“非归属者”,则是指忠诚度,一个人相信自己属于这个地方,他的一切不仅代表他自己,还代表这块地方,这个群体。
“归属者”,指向一个人心之所属,心之所安。
我是客家人。大概在一千多年前,北方蛮化,作为失败的汉人族群,我的先祖从中原光州固始迁入几乎是处女地的福建山区。在福建北部,先祖峭山公三位妻子各生了7个儿子,每位妻子留了大儿子在家奉孝,其余18个儿子遣往各方(我是第12子福公后代)。
临别之际,峭山公写了几首诗,送给即将远行的孩子们,其中有一句:
年深异境犹吾境,
汝在他乡即故乡。
千年为客,客家人是对汉传统最坚持的一个族群,从建筑到衣着到语言到饮食到丧葬,被外人视为顽固。但从这首诗来看,峭山公在嘱咐孩子们保持中原文化的同时,也交代融入当地,将他乡作为故乡。这里,我读到的就是“归属者”的意思。我们既是归属于华夏的,也是归属于所开垦的新土地的。
客家母亲雕像,小时候,我妈妈也曾经这么背着我下地弯腰插秧,我经常一头栽下去,仅剩一个带子挂住脚,悬空挂着
但是,我的祖先写作这首命子诗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另一方面的情况:你固然可以将他乡作为故乡,但如果他乡不愿意把你当做自己人了怎么办?
一千多年来,解决方案只有两个:
第一、走,走到还没有开垦的地方,安身立命;
第二、打这是福建宗族械斗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原因,客家土楼,其实就是堡垒根据地。
幸运的是,当现代化来临之后,社会出现了无数的可能性。我们不再只有这两个选项。或者说,第一个选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有时候看,这个概念同样可以运用于一个机构。
一个只考虑朝九晚五拿工资的人,是人事册上的人,是劳动合同上的员工,但不是一个机构一个团队的归属者。
一个不断挑战创新,敢于担当,两眼冒光,一心只有工作,连做梦都在想着团队事业的人,是一个机构一个团队的归属者。
一个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设计合适的制度,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心在一起,梦在一起,归属这里。
一个人是不是一个机构的归属者,心是不是在一起,其实很容易辨别。全情投入的人,我们可以从他眼里看到光。挡也挡不住。
归属者的气场,在十米之外就可以感受得到;而一个非归属者,则如同一个柜子,一张椅子,你看得到他,他也存在,但他只是一个器具。
君子不器。
准备加入“每天一千字 写作马拉松”第3季,请加我
规则是每日坚持,中断则失去承诺金2000
只选前20人,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