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萝严肃
一块严肃的扯淡自留地,萝贝贝和少女小助手们倾情奉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眼瞎了,羽毛球打的 ·  2 天前  
环球科学  ·  让两台机器人“共脑”合作:与OpenAI“分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萝严肃

她在“擦边”吗?

萝严肃  · 公众号  ·  · 2024-11-28 21:05

正文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新闻大家都知道了:前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吴柳芳(1994年生,29岁)在抖音当跳舞博主,被另一位体操女运动员管晨辰(2004年生,20岁)抨击为“擦边”“给体操扣屎盆子”。


此举反而引发吴柳芳关注度大量提升,从十多万粉 涨粉到247万后被抖音禁止关注。


常见评论包括:管人家干嘛呢、去“擦边”也比以前奥运冠军搓澡的出路好、但是前国家队员当擦边博主真的好吗、都是男的在鼓吹女的有去“擦边”的自由……


问我什么观点,依然想说:所有维度都要看一遍。


一、运动员的人生


这当然是跟运动员生涯命运以及老生常谈的“举国体制”问题相关的。


20岁的管晨辰是在举国体制打通关的胜利者。8岁由宁波体育运动学校输送至浙江省队,13岁进入国家体操队。2021年东京奥运时,她是国体操队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参赛时还不满17岁。之后她在平衡木项目中以资格赛第一名进入决赛,决赛中又获得金牌。这是中国女子体操队在东京奥运会的唯一一块金牌。管晨辰也是继刘璇和邓琳琳后,第三位获得该项目奥运会金牌的中国体操运动员。

如此顺利和辉煌,是小概率人生。


吴柳芳则是4岁练体操11岁进入广东省队,14岁进入国家队被退回,一年后再度进入国家队。


十七八岁就去奥运会的机会,吴柳芳也曾经差点碰上。2012在上海的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平衡木决赛中,18岁的吴柳芳在平衡木比赛中受伤,并因此无缘伦敦。

进入国家队后,吴柳芳有若干不错的成绩,但在体操世界杯也是分站冠军,也没去过奥运会。


冠军前运动员都可能要在退役后生活无着去搓澡,更何况是举国体制万里挑一再严格训练再看时运给不给机会的却落败的非奥运选手们。


王濛因为冬奥解说再度走红时就说过,自己想做为退役运动员做个MCN公司,因为这个人群退役后的出路是个问题: “不单单只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还有一部分你看不见的无名之辈,他们也是运动员,他们也从事了这个项目十年之久,只不过他们也是要面临着进入社会再就业。” 这种想法在当年被称为“格局打开”。但像王濛这样能成功转型的退役运动员是极少数,她能帮助的运动员也是有限的。

除了受伤那次被报道之外,吴柳芳的人生轨迹少有人关注。管晨辰平衡木奥运摘金之后,有少许舆论注意到吴柳芳已经退役,但注意她的理由是,她是美女体操运动员。


关注度就是如此残酷,长得漂亮得到的关注还是比其他早早退役的运动员更多些。


怒怼 吴柳芳的管晨辰称,根据自己的了解, 吴柳芳有安排的工作:“她的路本是光明的,是她自己选择了这条路。”

不管吴柳芳是不是有当老师(网传“可分配教师编”)的机会没去,她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生计问题是她自己在面对。怎么能确认她在多年训练生涯几乎是令人灰心之后被“分配”“指派”的路,就是一条“光明的路”?


东京奥运夺金时,管晨辰的“袋鼠摇”动作一度引发热议。17岁的她回应是自己喜欢就行,不需要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时这些信息都会被解读为“新一代年轻人真好啊又能拿金牌又保持了个性”。


而如今是游戏胜利者的管晨辰拿出了各种鉴定“擦边”的逻辑, 吴柳芳是不是擦边“大家心里都明白”。


管晨辰本人也被质疑跳的舞是“擦边”,她本人也一样签约了MCN,一样在发布跳舞视频。


这位奥运冠军的回答是,我跳的舞都是审核过的所以不可能是擦边。

这种傲慢和顺着权力走的逻辑令人遗憾。可是在一个“只有赢才是对”“输了就什么都不是”的竞争环境里培养出的赢家,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也并不奇怪。


有关部门在新闻里回答“领导正在研究怎么处理和解决”退役运动员的抖音账号问题。很想知道,退役了,连上网穿什么衣服能发什么样的跳舞视频也要管吗?

反对“举国体制”的意见提了多年。 近几年新一代奥运观众成长起来,这种讨论反而变少了。 除了大环境在变化之外,小环境里,饭圈有一种慕强潜意识,和奥运一结合,金牌/奖牌是圈粉点,在此之上如有外表、有梗的加持因素,运动员更容易成为一个明星人物。 当然,倪夏莲这样(实际上不是中国队选手也不可能赢中国队)的松弛阿姨会让人们感叹运动本身是多么美好,但总的来说这并不指向对“举国体制”的怀疑。 中国奥运代表 队有很多长期优势项目是商业化程度不够高的项目,但金牌选手在社交网络发酵下迅速明星化似乎又掩盖了这个系统性的问题,只剩下“艰苦训练终成正果”这一种叙事。


偶然看到非常具体的“艰苦训练”画面,心疼。


尤其是贫困的孩子通过运动员这条路改变命运后,更苦涩的问题不知道从何谈起。如果追问这样的孩子是不是没有了童年和更完整的学校教育,答案是这样的孩子可能本来也没有童年更可能彻底上不了学。


理想的情况是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童年和基础教育,如有兴趣业余积极锻炼最好,运动员生涯的前途通过商业化来买单。商业化大众化越充分的项目,退役运动员就业越容易。


然而不理想的情况随处可见。除了国内有对举国体制的质疑,实际上在国外奥运选手也在OnlyFans“擦边”谋生。

经济困境迫使大批奥运选手通过OnlyFans(以色情内容著称的平台)出售身体图片,以维持他们在奥运赛场上的梦想。在他们为生计苦苦挣扎之际,奥运资助体系的缺陷被聚焦,监督组织称该体系“破碎”,多数选手“连房租都难以支付”。


Jack Laugher,以及其他现役和前奥运选手——新西兰赛艇选手Robbie Manson、加拿大撑杆跳选手Alysha Newman、德国跳水选手Timo Barthel、墨西哥跳水选手Diego Belleza Isaias和澳大利亚首位公开出柜的奥运金牌得主Matthew Mitcham——都通过OnlyFans找到了其他资助未能提供的财务稳定。

“奥运会运动的整个资助模式已经破碎。IOC每年创收超过17亿美元,却拒绝向参赛的运动员支付报酬。”


美联社采访了多位运动员,他们证实自己不得不自费参加奥运会。大多数运动员却在为承担全球舞台上的竞争成本而苦苦挣扎


这些成本包括教练费、物理治疗费和设备费,每月数千美元,还有基本的生活开销。 一些代表团为训练提供资助,而运动员则需自行支付医疗费用和日常开销。 另一些代表团则要求运动员自费承担所有费用。 奥运选手通常只能获得一到两张亲友票,这迫使他们自费购买额外的票,让家人可以观看他们的比赛。

美联社:转战OnlyFans谋生的奥运选手们(煎蛋翻译版本)


如果不是吴柳芳忽然陷入争议,被淘汰掉的那些选手、哪怕是得到金牌也没有商业价值的选手,究竟要如何生活,这个议题会更加被人遗忘。


二、鉴“擦”


关于“擦边”或“软色情”,首先这决不能变成一种“好女人”与否的鉴定。一旦开始就没有休止。如果露出胸部的衣服算“擦边”,那么紧身的运动服算不算“擦边”?如果跳舞时性感算擦边,那么怎样行为才算“抑制性感”而免于被攻击“擦边”?


我明白女性朋友身在一个重重凝视和围猎的环境中充满不适和不安全感,但攻击一个女性的个体选择,不但本末倒置,也在无形中助长荡妇羞辱。


浙江共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发了 一篇推文 ,细数吴柳芳参加过的公益活动。有网友说,她是个好人,所以不能攻击她。


她热心公益很棒。


但是又想说,她有没有热心公益这个优点,也不能因为鉴“擦”去攻击她。


不要鉴“擦”。


色情产业是否存在不是由女性是否会参与而决定的。或者说,性欲相关消费会永远存在。


这是一个对女性极尽围剿的社会环境。每个女儿都能有跟儿子一样的受教育和财产继承权吗?一个家庭面对贫困的时候,很多父母更倾向于用女儿去换资源,或许以强制她结婚的方式,或许以更残酷的方式。女性进入一个身体和精神可能被剥削的工作,是自己的选择,还是稀里糊涂的,还是被强迫的?


而男性 不会面对这样的环境。


男人消费女人那么理所应当,女人消费男人只是口号。


当“擦边”这个词和男人结合在一起,立刻就成了褒义词。“擦边男”意味着他身材好还积极向女性展示,下一个赞美可能就是“男菩萨”。


就像“小三”,默认是女小三,罪不容诛理应即刻沉塘。如果加了个男字,“男小三”,那就是背德感拉满当代大情圣。女演员演小三上升本人看了她就烦。男演员演小三好棒好带感开辟新赛道多多益善。


平台禁止用户关注吴柳芳,构成的是对吴柳芳的审判:你这个女人道德有问题,不宜再被关注了。


而那些在各种社交平台里对女性释放污言秽语的男人、随口给女人造黄谣的男人、单方面给眼中所有女人标价的男人、吹嘘“买老婆”这种人口贩运和强奸行为的男人,他们被处罚过吗?


三、双重标准


反对性保守的人习惯这样回溯:当中国女演员可以穿泳衣上封面的时候,当国产电影里可以出现吻戏或性爱场面的时候,当女孩们都在穿吊带的时候,我们的社会逐渐开放着。


这诚然是事实,但是这几年也有女孩提出这种疑问:为什么男人在鼓吹女人性解放的时候反应最为积极?高铁不让卖卫生巾他们会支持吗?男女都休产假他们会支持吗?男女同工同酬他们会支持吗?男人不可降分录取他们会支持吗?他们在家能参与家务劳动吗?跟自己的姐妹平分继承权他们愿意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