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经历跨年夜,蝉主又被朋友圈的“跨年体”刷屏了,其中有一波情侣选择
看《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吻跨年”。
图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官微
结果,
电影上映当天却遭受史无前例的差评
,目前淘票票和猫眼的观众评分已经跌至3.5分和2.7分。
图片@猫眼专业版
讲真,很多观众对本片期待很大,一来电影宣传很猛,二来这是女神汤唯产后复出后的作品。
但现在
女神主演的电影居然口碑烂了?
胆敢用汤唯框骗我???
从
预售破亿,开创文艺片票房奇迹,到上映后口碑扑街到“年度烂片”,
《地球最后的夜晚》在这两天经历的一切
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了。
这两天本片
频繁上热搜
,观众分为两派观点鲜明,一派认为明明是
苦艾酒偏要当可口可乐宣传。
另一派认为某些
观众自己看不懂艺术电影还骂烂片。
在跨年夜,蝉主也没有免俗在零点之前扎进影院,蝉主发现周围确实坐着很多情侣,但电影开场后观众的反应却没有宣传方说得那么浪漫。
开场十几分钟就有好几对
情侣退场
,没有退场的早已
酣然入睡
,还有不明真相的情侣
吵了起来......
蝉主也是吃惊,这部主打“
在2018的最后一秒钟和心爱的人一吻跨年
”的电影居然让情侣看到犯困,甚至是火药味十足。
其实,这种巨大的落差在蝉主看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直白说,宣传方过于投机取巧
把一部文艺片宣传成商业片
,在很多观众眼里,
你这是“把我当傻子耍”。
我只想开个房,你却跟我装逼。
而一部分
观众的无脑黑,刷一星的毛病也该改改了。
因为,
不是电影烂,更不是汤唯的口碑烂了
,
只是宣传用错了传播方法。
还有,
以看没看懂这部电影宣扬自己牛逼踩别人的人,也真是无趣。
毕竟,有人喜欢王晶,有人喜欢王家卫,看部电影而已,开心就好了。
绝非烂片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上映前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毕赣的名字,但在电影圈里
毕赣是公认的“电影天才”。
本片上映前,大导演李安还为他打气:
这是今年世界上非常非常非常优秀的一部电影。
2017年,年仅28岁的毕赣靠电影《路边野餐》横空出世,不仅拿奖拿到手软,还被业内人士评价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毫无疑问,
影迷都对这位年轻导演寄予厚望,不可否认,毕赣是有才气的。
无论你是否喜欢《地球最后的夜晚》都必须承认
电影里的台词非常诗意
。
泥石流不可怕,活在记忆里才最可怕。
电影里随便一句台词都可以是
刷爆朋友圈的“装逼爆款金句”。
无论你是否理解导演的意图都必须承认
电影的画面非常美。
朦胧、暧昧,还有南方小镇独有的烟雨景象在
中国电影里都属“异类”。
其实《地球最后的夜晚》故事很简单,也挺商业的,有蛇蝎美人,也有杀手,也有得不到的爱情,再加上
电影迷离的气质,还是蛮让人着迷的。
还有汤唯女神的一颦一笑,甚至是抽烟的镜头都让人回味无穷。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地球最后的夜晚》都是用心之作,
但这部电影注定是
私密之作
,能get到电影好的人是少数,
但偏要放大给所有观众看,不出问题才怪。
前段时间毕赣还跑去《吐槽大会》宣传自己的电影。
这一场的主咖是“烂片之王”王晶,被誉为只拍好片的毕赣和王晶形成强烈反差。
但是,万万没想到《吐槽大会》再次神预言。
如果看不懂,多看几遍好不好。
观众反馈:
前70分钟导演知道自己讲啥了吗?
毕赣的台词写得跟毕赣的诗一样。有时候,毕赣说的话,大家都不懂啥意思。
观众反馈:
毕赣是真能
装逼
,他的电影都是些表面
噱头。
知名导演都被骂过拍烂片,观众艺术上的仇富是有一点点变态,不过没关系,你买了票变态我也喜欢。
观众反馈:
宣发敢这么玩,那就有
被喷死的觉悟。
你是如何被骗进影院?
蝉主开篇提到《地球最后的夜晚》不是烂片,只是宣传过度,对观众消费过度。
要知道毕赣上一部作品《路边野餐》票房仅有六百多万。
一位优秀的年轻导演得到了巨大的商业支持,无论对于导演还是观众来说,都是好事。
要知道大导演许鞍华也要靠王晶的投资拍片,每部优秀文艺片的出现背后都有太多心血和坚持。
但是这事放在毕赣身上却变了味,
细想一下还是“商业”抢了风头。
因为,电影说白了就是一种娱乐方式——
商业片和文艺片不是一回事,院线电影其实是
商品是要卖钱的
,我们当导演就是打工仔,赚钱嘛。
不得不承认,在这事上王晶确实很拎得清,他一方面承认自己拍了烂片,一方面也对投资方负责。
片头字幕提示观众“这不是一部3D电影,但我们邀请您在合适的时刻加入我们”
,
导演希望观众和角色一起进入梦境。
但尴尬的是很多
观众甚至不知道本片有3D段落,
甚至有人吐槽电影画质不好......
其实,大家会选择去影院看电影就是追求一种沉浸感,感受氛围。
不然,为什么大众都喜欢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因为这些商业大片可以促进观众肾上腺,
观众难道不就是花钱“买享受”吗?希望在电影院过把瘾。
所以,按照《地球最后的夜晚》宣传方主打的主题来看,情侣们进影院看这片大多数为了可以和对象暧昧,追求浪漫,现实点说,看完片去打一炮都是有品质的。
但结局是,情侣要不是早早离场去打炮,要不就是完全没了打炮的心情,
这么煞风景的事谁都不想遇到。
其实,《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宣传手法确实“厉害”,早在电影上映前很久,黄觉自己开的网红酒吧就推出电影同名酒。
这款酒很快在北京文艺青年小圈子里流行起来,
在本片发布会上,黄觉也卖力宣传了这款酒,
但院线片的受众群体可不是文艺青年。
现在的《地球最后的夜晚》遇到了当年《刺客聂隐娘》一样尴尬的境地:
国外电影节受宠,国内观众不买账。
蝉主当年看《刺客聂隐娘》时还有观众愤怒到扔鞋,但后者却没有用任何讨巧的宣传方式,
票房虽然不好但赢得了尊严。
《刺客聂隐娘》在戛纳电影节拿了最佳导演奖
在蝉主看来,电影到底看没看懂,电影票房高不高都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
电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而对于《地球最后的夜晚》这次强烈的反噬现象也并非是件坏事,
观众的不满,还有片方对票房的不满,二者的矛盾都是正常的,毕竟立场不同。
不过,这次现象级热议背后倒是让人思考,我们的观众是不是应该稍微提高一下观影素质,而片方或者是导演是否要考虑一下大众需求。
看完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的点赞(好看)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