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铁路电子发票怎么开? ·  3 天前  
政事儿  ·  张惠建,对境外存款隐瞒不报,数额较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最小仅10岁,社交软件“围猎”未成年人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24-11-03 19:30

正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其中,19岁以下网民突破2亿人。

未成年群体涉网人数庞大且心智发育不成熟,更容易成为网络违法犯罪的侵害对象。记者追踪、剖析苏州高新区人民检察院2022年以来办理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现,由社交软件引发的案件占比逐年攀升,且呈线上线下交织侵害、受害人低龄化等趋势,危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不只苏州高新区,社交软件引发的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在全国多地都存在多发情况,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网络黑手,已经刻不容缓。

记者 | 刘巍巍
本文转载自《瞭望》2024年第45期,原标题为《社交软件“围猎”未成年人几时休》。

1

社交软件成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温床”


2022年到今年上半年,苏州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90起,其中由社交软件引发的案件30起,比重逐年走高,2022年为28.2%,2023年上升为36.6%,今年上半年达到50%。

苏州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朱晓丹告诉记者,被侵害未成年人低龄化趋势明显。在30起案件中,被侵害未成年人共32名,年龄最小的仅10岁,10至13岁20人,占比超过六成。

记者梳理发现,这30起案件全部涉及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使用的社交软件达11种。其中,快手、抖音、陌陌占66.7%。朱晓丹说,在强奸、猥亵案件中,使用快手的居多;在卖淫类案件中,使用陌陌、探探的居多。

社交软件成为犯罪分子侵害未成年人的新场域。苏州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曹聪表示,犯罪分子常叠加使用多个社交软件,线上线下交织侵害。“他们先使用快手、抖音等发布短视频,结识未成年人,然后转以即时聊天工具继续联络,进而线下强奸、猥亵,或在线上隔空猥亵、侮辱。”

社交软件成为涉未成年人卖淫招嫖的重要途径。朱晓丹介绍,相较于传统招嫖,使用社交软件更便捷、隐蔽,打击难度更大。不法分子先利用陌陌、探探的“附近”功能添加男性好友,发布招嫖信息,待交易完成后删除社交软件记录,重新注册账号,继续犯罪。在马某等4人引诱幼女卖淫、引诱卖淫、介绍卖淫案中,马某等人通过陌陌发布招嫖信息,以高薪诱惑未成年人卖淫,每人每天卖淫少则四五次、多则七八次。

2

“身份验证”虚设

“青少年模式”成摆设


未成年人屡屡沦为社交软件“围猎”对象,暴露出社交软件监管不力,以及家庭和社会关注不足等情况。

“身份验证”管理松散,成人化信息推送泛滥。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社交软件缺乏严格的身份验证,仅需手机号码即可注册,并未强制性要求实名认证。

苏州高新区网信办副主任沈一鸣说,未成年人使用社交软件时,系统无法自动识别其未成年人身份,其获得的内容、服务与成人一样。

记者随机在快手注册,系统并未要求实名认证,即便记者将年龄设置为14岁,系统仍推送含有身体裸露、男女身体接触等内容的短视频。聊天时,常有网友发来挑逗、暗示性话语,比如“晚上好无聊,能陪陪我吗?”记者测试使用陌陌、探探,也未被要求实名认证,年龄可以随意填写,被添加好友后,聊天内容较低俗。

苏州高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史郁聪认为,这些成人化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交友观造成不良引导。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未成年人交友不设限。在20岁男子江某某强奸案中,江某某与12岁女孩黄某某通过“恋爱记”App自动配对结识,发展为恋爱关系。在甜言蜜语、金钱等诱惑下,黄某某遭江某某强奸。据苏州市公安局苏州高新区分局网安大队中队长李波介绍,“恋爱记”App支持使用者自行设定交友条件,如星座、爱好、性格等,然后根据这些条件自动匹配对象;“青少年模式”需使用者主动设置方能发挥作用,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网络交友缺乏屏障。在开放性交友环境中,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极易成为被害对象。

监护人失责,防范网络侵害教育不足。多位检察官表示,大量案件反映出,学校、家长针对未成年人安全用网、防范网络侵害的教育严重不足,部分监护人甚至完全认识不到使用社交软件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一起猥亵儿童案中,被害人白某某年仅10岁,家长允许其玩网络游戏,但并未关注其在游戏平台交友和即时通讯软件使用情况。一次偶然机会,家长从被删除的内容中发现白某某被胁迫拍摄的不雅视频,才意识到孩子可能遭受侵害,此时距白某某首次受害已过去一个多月。

3

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共治体系


基层司法人员和专家建议,协调多方力量从严未成年人社交媒体准入审核、强化网络安全监管、提升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网络素养等,构建多元共治体系。

苏州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黎黎建议,网络服务提供者要严格未成年人注册准入门槛,对没有进行身份认证的用户,默认进入“未成年人模式”,最大程度保障未成年人浏览适龄内容。加强动态巡查,对疑似未成年用户年龄进行实质审核,并设置监护人关联账号。

苏州高新区人民法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庭长徐文杰建议,社交软件在向未成年用户推送内容时,要严格区别于成年用户,强化对未成年用户发布的视频、评论、群组发言等涉及敏感、隐私信息的筛查和甄别,及时进行风险提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涉及新闻出版、教育、电信、公安等部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明确,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但基层网信部门未有相关授权,业内人士建议将相应职责落实到基层网信部门,强化其监督检查职责,并适时开展网络侵害未成年人行为专项整治,畅通面向公众的投诉举报渠道和部门之间线索移送通道。

苏州高新区教育局综合教育处处长沈洁认为,要在使用端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家校共育是必然要求,即学校要注重网络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家长要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软件的时长、方式、内容加强管控,提升未成年人抵制侵害的能力。司法机关可选取利用社交软件犯罪和未成年人民事权益遭受损害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欢迎关注瞭望智库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