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目第五期的第二赛段开启之后,七位演员开启了全新的挑战之旅,舞台上精彩纷呈,泪点满满:
《想见你》穿梭时空,用成全来改变;《钢的琴》《小欢喜》则以治愈之音,来慰藉心灵。
芭姐和大家一样,对热度高居不下的《想见你》自然是怀着满满的期待。
由跨界出演的金子涵搭档李汶翰,演绎女主角黄雨萱在庆生之时,收到失踪多年的男友李子维的磁带。伴随着音乐,回到了高中时代的二人,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
但是这场本该传递出不舍与难过情绪的哭戏,却被演技生涩的金子涵处理得让人出戏,观众们很难从中找到感情共鸣。
看完这一段演绎,导师郝蕾便给出犀利的点评,她直言听说金子涵是特别会唱跳的一个歌手,但并不适合演员的舞台:
在场的人都错愕于这样“不留情”的点评,郝蕾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她表示各行各业都有不同擅长的人,把所擅长的做专、做精也一样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人要好好利用自己的长处,没必要非得在自己的短处这儿较着劲。”
芭姐觉得,与其评价郝蕾这番话“太敢说”,我们不如静下心来思考,所谓良药苦口,这样的中肯劝说能够让很多人少走弯路。
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努力弥补天分不足,但如果努力过后还是不合适呢?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执着下去,真的值得吗?
芭姐觉得,在经过自己冷静的思考分析、反复权衡利弊过后,割舍沉没成本,及时止损也许才是合适的选择。
作为唱跳出身的金子涵,她总能在舞台上大放光彩。一颦一笑都是对观众心脏的狙击,又甜又飒的她为我们贡献了超多出圈的美丽瞬间。
你看在音乐的舞台里,自信的她是那么耀眼,这样又唱又跳的她有谁不爱?
不只是艺人爱豆,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可能陷入这样怪圈的人也不在少数:
有的人因为家庭关系,被长辈给予寄托与厚望,不得不继承自己本来并不擅长的事情;有的人因为在分岔口已经走得太远,权衡之间总觉得弃之可惜;有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始,就被所谓的试错成本劝退.……
芭姐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德尼摩定律”,它是指每个人或者每样东西都有最适合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他能发挥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迷茫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那他的积极性会被有效地激发,而做这件事的信心和热情也就顺理成章地跟了上来。
所以如果成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把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扬长避短这件事,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自己的职业做规划的?有没有因为短板而走弯了路的经历?
芭姐搜集了粉丝们的意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是怎么说的吧!
大学毕业后被家里安排在银行上班,我本人上学的时候学数学就属于老师放弃的选手,但是当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银行也算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于是就懵懂地上班了。
可是自从上了班,对着一堆我怎么看也看不懂的财务报表写分析报告,我感觉每一天都像穿钉子鞋走石子路,太难了。数字还是那些数字,凑在一起它就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到周日一想到明天是周一,一朵乌云就在我头顶下雨,我更加确定了这确实不是我努力就能战胜的领域。
现在三十岁的我想重返职场,求职路上有再大的困难我都不会去这些不属于我的地方折磨自己。
比起那些看似什么都会一点却不精通的人来说,我更羡慕那些早早就知道自己天赋所在的人。
人生不是考试,不需要你在那些提高分数还有很大空间的短板学科上加把劲。而那些在人类文明中留下闪光印记的人,哪怕是世俗中的成功者,无一不在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
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再加上“一万小时定律”的努力,相信我们都会收获一份快乐的事业。
我小时候对和色彩创作有关的事很感兴趣,平时喜欢研究化妆和造型。之后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只能遗憾地去职业高中念书,选择了形象设计中的美容化妆专业。
之后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进入美容行业,但还是因为不够热爱而放弃了。之后尝试过学习美甲,但因为家人的不支持而扑空。
直到2020年10月,我终于学上了美发专业。直到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从小到大,我依旧还是喜欢造型美发,尤其是染和漂染这个板块。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都没错,它就像一颗明星一直指引着你往下走。或许走下去的路很难,但是请一定要记住:多远都可以到达!
因为父母的关系不得已选择了自己最不擅长的会计行业。
刚开始做的时候怎么也算不好,直到现在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是自学的会计比专门学校里出来的会计差很多,在工作上经常被比较、被嘲讽、被打压着。
这几年自己开始自学设计。因为自己以前就有绘画基础很快就入门了,现在自己朝着这个方向慢慢努力摸索着。
人总是这样,长大了就容易忘记曾经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为了生活变成了另一个人。但也会记得自己最初想成为的人的模样,而默默努力着的。
有能力改变的人,肯定在未来的某一天努力成为那个自己梦想中的自己,别忘记你擅长的,那是你真实的自己,别为了生活而遗忘自己的长处,因为不擅长只会更累。
我们到底该做最大化发挥自己优势和天赋的人,还是把自己的短板补齐的人?也许答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