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湛江日报  ·  创新高!95.10亿元!湛江籍知名导演这样说…… ·  19 小时前  
湛江日报  ·  创新高!95.10亿元!湛江籍知名导演这样说…… ·  19 小时前  
银幕穿越者  ·  春节档票房95.1亿背后:《哪吒2》最终票房 ... ·  22 小时前  
安徽商报  ·  刚刚,100亿,全球第一! ·  2 天前  
安徽商报  ·  刚刚,100亿,全球第一!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五破10亿,全球第一! ·  3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刚刚!突破55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我和我的祖国》:主旋律大片叙事的新高度(2021期)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10-02 21:00

正文

丨何流


国产主旋律电影尤其是主旋律大片(主要指主旋律题材、大制作、大卡司)的转型,曾几何时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然而近几年来,转型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我和我的祖国》这样典型的“命题作文”,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实属不易,也充分体现了国产主旋律电影在叙事这一块的基本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当然还只是基本功),可谓主旋律大片叙事的新高度。
 
理论上,类似《我和我的祖国》这样的片子,没法以某一种突出的类型来概括,它实际上是一个拼盘式的产物。但从数据来看,目前票房上《我和我的祖国》力压《中国机长》与《攀登者》一头,在国庆档的“死亡之组”中有望拔得头筹。其背后的原因尤其是剧作上的成功之处,值得我们深思。
 
好莱坞叙事策略与主旋律的巧妙结合

从对观众心理的把握,以及类型元素的呈现来看,好莱坞电影仍然执世界商业电影之牛耳。按照这样的评价徐峥执导的《夺冠》,是整部电影当中个人最被触动也最欣赏的段落。从呈现出的效果来看,徐峥确实是一位擅长讲大时代下小人物故事的导演。而这一段中,小男孩的青春期心事与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时刻巧妙结合,以小见大,这其实是包括《阿甘正传》在内的好莱坞影片(或者说成熟的商业电影)中常用的叙事技巧。但在我们的主旋律作品中并不多见。更值得肯定的是,创作者没有让这个故事过分煽情,而是显现出一种轻喜剧风格,最后冬冬泪流满面回答父亲的问话,那句“女排夺冠我太激动了”让人捧腹,又有点心酸,如果你想到这个孩子所处的那种两难处境。这种难以取舍的时刻,可能很多年轻观众都会感同身受,所谓“忠孝不能两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主旋律的表达,但又是以一种特别个人化的情感来实现的。也就是凡能用影像表达的,都不必明说,点到为止。这种分寸的拿捏,是这部拼盘电影里最突出的。甚至,假如把它从全片中抽离出来,猛一看仿佛和狭义上的主旋律完全没有关系。同时,徐峥的强项也就是戏剧情境的营造这次一如既往地成功,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想,也许未来徐峥会参与更多这样的主旋律大片。


另外,拍了多部爱情片的张一白负责的《相遇》,初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出彩,电影化程度也不高,但还是值得品味的,属“第二眼美女”。毕竟普通人的爱情这种故事对他来说驾轻就熟。《相遇》的背景设定、人物原型,给创作者留下的发挥余地不大。张一白这次最大亮点在于细节处理,比如公交车上长镜头段落中女主角的那段表达,还有最后男女主角在庆祝人群中相望,男主角脱下口罩的那一瞬间,女主角用手指着报纸上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新闻,乃至多年后女主角在电视上看到昔日恋人的遗像,都还算可圈可点。这几处细节甚至让我想到了2016年的美国影片《隐藏人物》。那部电影其实是标准的好莱坞“主旋律”作品,里面讲述了三位黑人女性克服种族歧视为美国的“两弹一星”事业添砖加瓦的故事。两个故事有些相似,都是关于个人为国家利益而付出种种牺牲。从《相遇》来看,至少我们的表达终于变得更国际化了。



“家国一体”叙事传统的重新登场

如果说,前面说到好莱坞叙事策略与主旋律的结合,属于国际化的一面。那么“家国一体”的叙事传统,就是中国特色的一面,姑且称之为“新瓶装旧酒”。以薛晓璐、宁浩负责的部分为例说明。薛作为七位里唯一的女性,还是走的细腻路线。在《回归》中让我们再次看到久违的“家国一体叙事传统,也就是情节剧外壳,家国情怀内核的那种形式。这样的方式在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作品中发扬到了极致,上世纪80年代,初出茅庐的学者朱大可曾对“谢晋模式”进行激烈批评。谢晋模式的得失我们在此不去讨论。但从让观众共情的角度,《回归》以及宁浩负责的《北京你好》都做的非常成功。首先来看《回归》,身有残疾的钟表匠,以及那位恪尽职守的女警,与香港回归的大事件无缝衔接,尽管没有太多意外与悬念,但情感处理十分老到,最后任达华饰演的钟表匠独自一人庆祝回归的细节十分精彩。这一刻我们看到了宏大历史与具体个人的关系。最好的是,也没有用太多的说教。包括军官对那几个护旗手说的“要是出了问题,让你们打一辈子光棍”,可能比以往片子里喊多少句口号都有用。
 


宁浩在《北京你好》充分做足地域特色的文章。葛优饰演的那位前妻、儿子都不待见的出租车司机,典型的京味儿小人物(让人想起当年电视剧里的那位张大民),看似不着四六,其实在大是大非面前门儿清着呢。这样的人物形象,我们在京派文学和影视作品里看到过不少。如果是一般导演,也许最后奥运开幕式现场,会又陷入一味煽情的窠臼。毕竟又是北京奥运,又是汶川少年,这样的组合可以说是主旋律中的主旋律了。宁浩没有强行拔高,而是让这位的哥在一种略显尴尬的失落里(少年在大屏幕上感谢他,但却既不知道的哥姓名,也不记得他鞋的颜色)与大家一块儿狂欢,仔细品味还有那么点黑色幽默的意思。包括之前抽中门票在路上的狂喜,都是挺中国化的表达。

 
如果拿足球比赛来打比方,那么《我和我的祖国》证明了中国电影已经有能力打满一场高水平的90分钟比赛,但能不能多进几个球,还有待检验。但最起码,这几年一系列主作品的问世,至少让中国主旋律大片能够以一种较为普世的艺术手法来与世界接轨。其实,只要找到有效的表达方式,年轻人完全可以接受主旋律影片。主旋律的背后代表着一种久违的理想主义价值观,这可能是当下流行“丧文化”的不少年轻人正需要的。尽管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接近于“鸡汤”。但只要方法得当,“鸡汤”也能被人接受。这次《我和我的祖国》打破了以往同类作品直白说教的刻板印象,相对柔软人性化,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大片的外延。具体来说,就是作为创作者,如何去最大限度激发观众心中的共鸣。题材从来都不是拍好作品的根本因素,怎么让故事实现“情感真实”,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光芒才是。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已经用众多经典为我们做了最好的例证。

所以,新时代的创作者,应该有勇气走出题材扎堆内容重复的困境,自觉成为新时代新事物新思潮的记录者,小处着眼,以情动人,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从这一点来看,《我和我的祖国》为主旋律大片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操作方案。

 

责编 |


E N D 


招聘


编剧帮正在招聘编辑、记者等岗位,点击链接查看详情:编剧帮招聘

简历与作品投递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商务及相关合作联系 ◇gangqinshi01 (添加时请注明身份)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企鹅号 | 百家号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