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爽
来源:哪梁爽哪喜庆
ID:zheliangshuang
最近听了一段引发深思的话,出自音频节目《好好说话2》。
马东说他亲自把关公司所有面试的最终环节。在面试新员工和实习生时,他经常会问:一份西红柿炒蛋该怎么做?
我当场发懵,按下暂停,戏精上身,演了一出,换作是我,该如何作答呢?
无厘头的题目后,肯定埋着玄机,我怀着几种猜测继续往下听。
应聘者凡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会做的,还是结结巴巴报流水账似的,都没过马东这一关。
其中一个应届小伙子的回答是这样:
“马老师您这问题真有意思,我猜您应该不会真想考验我的厨艺吧,我厨艺不行,但我对如何调出一杯好的鸡尾酒倒是颇有心得,我和您说说?”
这就是打动马东的满分回答。
因为小伙子看懂了马东的提问诉求,一个内容公司当然不是真的在招厨师,而是想考察对方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抗压能力。
马东欣赏小伙子遇到奇葩题目后没有有一说一,而是
想深一步,反客为主,把被动化为主动,把劣势变成优势,翻盘面试的走向。
这个小伙子的回答我反复听了几遍,越听越妙。
先把马东占据主动权的局面打破,再展开一段平等的互动对话,最后以勾起马东好奇心的方式,掌握了主动权。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也有类似情节:
刚毕业的安妮去面试时尚女魔头米兰达的助理时,场面被动到难堪。
她没看过米兰达公司出品的杂志,直到面试当天才知道米兰达,对时尚既没追求也没见解。
安妮化被动为主动,总共分了2步:
1
是介绍自己的长处,比如自己曾是西北日报的主编,获得全国大学记者竞赛的第一名,揭露了校工团的不法剥削。
2
是面对米兰达的不为所动,豁出去说“在你看来我不适合这里,不够苗条漂亮,不懂时尚,但我很聪明,学得很快”。
结果争取到米兰达助理的职位。
在面试那么短的时间内,安妮从完全不占优势,马上意识到自己与米兰达要招的人之间的差距,介绍自己的长处,突出自己的不同,用聪明和勇气,把一度很被动的场面,赢得一些主动分。
一个在面试中化被动为主动的人,在工作中更能大概率地化被动为主动。
安妮的助理工作,从预定晚餐到检修车辆,从寄感谢信到人肉运货,从联络不能起飞的飞机,到拿到未出版的书稿……
这种工作,没有彪悍的主动解决难题的能力,撑不过两天。
而化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性,不只在电影中,在现实中也成为很多企业看重的素质。
前几天,看到我新书策划公司的崔老板说,以前招人时喜欢用看起来老实,名堂不多的听话姑娘。
做管理的时间越长越发现,由这类人组成的团队,如果自己什么时候脑子短路或状态不好,整个团队就不转了。
现在用人,改换思路,喜欢在专业领域有见解,敢于表达且做事主动的人。
吃过亏的老板们已经开始调整招聘策略了。
大概只有面试中就有掌握主动权意识的员工,才是日后工作中能主动解决问题的种子选手。
在和菜头的《你的喜欢很重要》一书中,讲到一个事儿:
他早年是航空公司的一名放行飞行的签派员,有天在为早班机准备文件时,发现某架飞机没有降落地机场的天气报告,如果缺少这项报告,就不能放行飞机。
他有其他准备工作要忙,就把这事交给副班处理。
等他忙完,询问进度时,副班安静地说“通讯录上的电话都打不通,无法联系对方机场气象台”。
他压着火气问,“然后你做了什么”,副班平静地说“等消息”。
他压不住火了,“飞机一会儿就要起飞了,你要等到什么时候”,副班也无奈,“我能有什么办法,你让我找谁去”。
和菜头冷静接手,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变成:通讯录上的电话打不通,那么,应该怎样找到能打通的电话。
最后,他打了对方当地的114 ,查到机场总机电话,辗转联系上气象部门的人,拿到天气报告,航班没有延误。
对于副班来说,被动遵照工作流程,避免承当风险;而对于和菜头来说,尽可能主动灵活,想办法解决问题。
正如和菜头所说“这种选择会在十年、二十年后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我觉得副班这种人设在职场中很眼熟,
习惯于听话,习惯于被动,当一件超出操作流程或领导指令的难题出现时,他们就理所应当地开启被动模式。
而像和菜头这种为了解决难题,主动思考和主动作为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都不必等个一二十年。
这些年,
不要习惯被动,要化被动为主动,是盘踞在我心中的职场铁律。
见过许多人因主动得福。
比如与我同龄的小丁,她的职场跃迁史就像荡秋千,荡到最高点时果断跳上一个更高的秋千,如此循环。
起初从小公司跳到大巨头,我好奇她如何找到那么好的机会。
她告诉我,一次聚会上认识在大巨头上班的一个朋友,斗胆问朋友有没有内部推荐机会,朋友觉得她挺适合,就向公司推介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