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化转型工作室
数字化转型工作室主要关注如下内容:咨询(数字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咨询等);行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等);技术(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安全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ACK学习呀  ·  交易实战 | ... ·  昨天  
中核集团  ·  公布!中核集团2024年度微信运营“成绩单” ·  2 天前  
中核集团  ·  新春走基层 | 媒体镜头下的中核坚守者 ·  2 天前  
中核集团  ·  别再做“法外之徒”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化转型工作室

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数字化转型工作室  · 公众号  ·  · 2024-04-14 09:21

正文








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















“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早在2000年, “数字福建”战略开始部署,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奋斗目标,开启了福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成为今天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两年后,福建政务信息网正式开通,大规模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浪潮在福建涌动。


2003年,“数字浙江”加快建设,助力浙江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而今,在全国率先提出的、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支撑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成为浙江改革的代名词和金名片。


从“数字福建”“数字浙江”到数字中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数字中国的演进历程体现了从地方实践到全国推广的成功模式,这一过程凸显了以数据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篇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作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部署安排。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颁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道路。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数字政务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我国电子政务排名从2012年的第78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43位,成为全球增幅最高的国家之一。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开启数字中国建设新篇章















数据是数字文明时代的第一要素。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加速迭代的“数字文明”,人类文明在技术驱动下不断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正全面融入我国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数字文明时代,数据具备了数字文明时代核心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的双重身份。数据要素不仅可以依靠自身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来提升生产力,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运算来优化和升级数据模型,推动数字技术进步,进而赋能其他生产要素,因此,数据可以被称为数字文明时代的第一要素。在数字文明时代,只有率先掌握数据要素和不断实现数字技术创新的国家或民族才能引领世界发展。


数据要素定义:数据要素是指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它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一样,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据要素的价值体现在其能够通过分析、处理和应用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优化决策过程、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乘数效应。如下图所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素作为生产第一要素;然而,唯有到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生产第一要素能够和其他要素结合起来,发挥倍增效应。


新质生产力定义: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由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升级共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它通常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这些技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基础制度是对生产要素制度的历史性创新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和数字基础设施普及速度的提升,中国将成为数据量增长最快地区,预计每年将以30%的增速提升,从2018年的7.6ZB(约占全球比重23.4%)增长至2025年的48.6ZB(约占全球比重27.8%),并在202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区域。


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了四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制度,创造性地将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提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开启了探索和实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新阶段。


2015年,初步探索数据资源价值,开始通过各类平台或终端大量获取数据、训练模型,赋能产业发展。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启动大数据发展国家战略。2016年至2021年,确立数据的生产要素地位和市场化配置制度,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地位得到确立。2022年以来,开启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化建设新征程。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对数据要素的价值应用指明了方向。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据二十条”首次确立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擘画了数据要素发展和赋能经济发展的长远蓝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了现实路径。













元宇宙是数字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宇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集合,它更是一种全新的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元宇宙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元宇宙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和战略前沿。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新世界,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引领着数字经济的潮流。













新质生产力为元宇宙提供技术和理念支持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它包括了AI、区块链/Web 3.0以VR/AR为代表的XR等新技术。


新质生产力为元宇宙提供了技术和理念上的支持,而元宇宙则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元宇宙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景,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新质生产力为元宇宙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场,元宇宙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还促进了产业的深度转型。


以Web 3.0交易平台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数据要素在不同行业中的关键作用。


Web 3.0交易平台的兴起,标志着数字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的数据管理和交易,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例如,金链汇信CEO蔡剑晖所提到的Web 3.0交易平台,通过自证清白、多维复核、共识分账等机制,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还降低了成本,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其平台核心服务能力包括交易见证、交易记账、交易分账、交易融资;具备多项创新性的融合集成能力,比如其交易记账环节,可以直接出税务发票。这种平台的建立,使得数据的流通和价值实现更加便捷,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农业、制造业、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Web 3.0交易平台的应用正在逐步深化,推动着产业升级和创新模式的涌现。


元宇宙化(多维化、共创化、互信化)还有很多可探索的空间,未来有很多事物可以通过于元宇宙化的方式相结合。简言之,未来元宇宙应以应用场景为核心驱动、以消费新生代为主地构建新生态。













对最新数字中国整体框架的理解















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在融通数据要素、元宇宙和新质生产力后有了新的认识。

发挥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

数字化的本质是不断推动“数据模型化、模型业务化、业务数据化”的等边三角形闭环系统发展建设,即用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实现高效有机协同,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最大化为目标。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会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也会创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为什么互联网是+,数据要素是×

数据要素有多个经济学角度的特点,多主体生产、敏感信息多,减损贬值快。但是对数据要素×作用的发挥,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多场景复用的能力,一组数据可以多次复用,所以可以不断挖掘出新的价值。在数字时代,我们在生产实体的同时,生产出一组数字产品,这个产品本身可以回嵌到实体中间,把它变成一个智能化的产品,可以自己传送数据。同时,这个数据产品可以回馈到生产过程当中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除此之外,这个数据产品可以有非常大的利用空间,可以训练机器,可以做成互联网的成熟的封装产品,把它提供给其他企业发挥作用。总之,实体的产出是确定的数,数字的产出是可以有很大放大效应的数据。所以,一个产品两套产出,而且数据化的产出可以带来更多的挖掘机会。

企业数字资产入表,从土地财政到数字财政的转换

随着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中国急需一种新的经济模型来继续向未来置换财富,满足社会进步和财富持续增长的需求。数字经济尤其是企业数字资产允许入表,开启了传统的地租经济转向现代的数字经济的转换之旅。


数据财政是把未来可能转换成资产的数据集,或者未来因能(请确认)在多场景复用而获得收益的数据集,转换成现在可提前利用的资本。开放共享,或者开发利用好公共数据,能够帮助政府激活数据资源,统筹推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数据要素x (乘数效应) 的特点















数据的非消耗性

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与物质资源不同,它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相反,数据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从而增加其价值。这种特性使得数据具有乘数效应,即数据的使用和流通可以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数据的可复制性

数据可以被无限复制和传播,这使得数据的价值可以通过网络效应迅速放大。在数字经济中,数据的可复制性使得其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数据的可加工性

数据可以通过分析、处理和挖掘转化为信息和知识,进而转化为决策支持和创新动力。这种加工过程可以提高数据的价值,使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据的网络效应

数据的价值往往与其连接的网络规模成正比。随着数据网络的扩大,数据的流通和共享变得更加频繁,数据的价值也随之增加。这种网络效应进一步放大了数据的乘数效应。

数据驱动的创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