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时报
思想创造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陈梦公开回应被网暴 ·  22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夜读】让人放心,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  昨天  
南方周末  ·  数学不好,可能是一种障碍? ·  3 天前  
澎湃新闻  ·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黄勇,被查 ·  4 天前  
新华社  ·  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天平三号卫星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时报

功成不必在我,注册制生米变成熟饭

华夏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22 07:44

正文

说话是门艺术。
    

有些话说早了,没事;有些话说晚了,没事;有些话正当时,但是,说了就是事,所以不如不说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叫时宜。没有办法的办法。

    

眼看时间进入4月下旬,《证券法》修改正式进入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各路大咖议论纷纷,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很好,此时此刻,说轻说重都不要紧,广开言路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一旦完成修订再说三道四,一来晚了,二来就是添乱,三来也成了没事找事。
    

注册制同样是回避不了的话题。
    

因为《证券法》修改有个过程,又因为管理层急于推进注册制,所以即便在股灾发生之后,人大常委会依然有个授权,授权国务院在两年之内推进注册制改革;尽管刘士余上任之后把这个授权解释为人大是许可国务院推进注册制的研究而不是实施,但是毕竟时间是有节点的,授权是在2015年底作出的,现在将近一年半,还有半年的时间,阶段性成果如何恐怕也是要报告人大常委会的,干或者不干,如何干,修法就可以了还是要继续授权,必须有个说法,毕竟注册制是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的,不是个技术性的规范,而是资本市场的重大规则性的制度建设,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注册制本身无所谓利好利空,牛市说不上利好,但是熊市必定是利空,2015年上半年市场情绪亢奋,没有人把注册制当回事;但是下半年股灾,注册制就成为替罪羊。股市上很多事情是没有道理好讲的,人多嘴杂,利令智昏,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市场就是这么个集合体,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他可以不仁,你不能不义,事缓则圆。
    

刘士余把握住了市场的心理,而对策就是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间,生米做成了熟饭。
    

IPO,大牛市的2015年一共是219家,融资是1586亿;而大熊市的2016年一共是227家,融资是1504亿,大熊市的IPO超过了大牛市的IPO,证明什么?
    

IPO不是股市的牛熊因素!
    

所以,倒推回来,不管牛市还是熊市,IPO就是IPO,IPO毁不了牛市,停止IPO也救不了熊市。
    

结论就是,指数涨跌归指数涨跌,IPO该怎么发还是怎么发。
    

所以,才会有上交所发行中心的执行经理顾斌的言论,按照去年的最高速度发行,每月大概有50家上市,每星期有10家,即便按2016年11、12月的速度,今年预计IPO突破500家,融资超过3000亿。
    

一年500家,这个数字几乎是去年的一倍,IPO的堰塞湖不过600-700家,一年之中可望全部解决,表面上看非常怕人,但是融资额3000亿和定向增发1.5万亿比和大股东减持5000亿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当然,前提是小巫和大巫不可并存,否则,小巫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点,刘士余是明白人,他明白自己要什么,他要的是IPO为拟上市公司雪中送炭,而不是已经上市公司定增的锦上添花,权威人士给股市的定位就是融资,看清楚是融资而不是再融资!一句话,收紧定增的这个利益输送渠道够IPO 5年的发行!IPO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往大了说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支持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往小了说是平衡市场需求、平抑股价泡沫和降低金融风险,一举三得,刘士余何乐而不为?
    

注册制不就是这个结果吗?
    

现在的IPO是不叫注册制的注册制,发行模式叫什么不重要,谁审不重要,审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短期对市场的冲击和长期市场的压力能否平衡,指数能够平稳。
    

“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让我们以此和刘士余共勉吧。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