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方面,我们近期的观点是,“风险有所释放,反弹随时都可能出现,但仍是蓄势期,以防御为主”。主要逻辑在于,盈利预期(信用收缩随金融去杠杆而来从而影响实体经济)、资金成本(配资减少、基金赎回等会对股市产生影响)及风险偏好(市场情绪受到打击,同时近期一些风险点难以对冲或规避)都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
上周来看,市场终于在周四、周五出现稍大级别的反弹,市场低迷情绪没有进一步加剧。不过反弹的结构分化也十分明显,其中金融、建筑(一带一路)成为护盘主力,但计算机、钢铁、煤炭等仍显疲态。总体上,从前述盈利、资金面来看,情况并无显著变化。唯情绪的紧张略有缓解,但程度还不能高估,毕竟反弹的结构性明显,市场的感受冷热不均。同时,涨停股数没有恢复、明确的主线题材也并不清晰,一些着眼短线的投资者反而转向超跌的次新股,因而赚钱效应回升有限。
综上考虑,我们仍不改二季度策略和近期观点,市场仍以蓄势期为主,防御为上。短期反弹已经出现,浅尝为主,后续可结合指数站上10、20日均线的时间点,控制加仓节奏。
转债估值方面,高、低平价转债的估值情况仍有差异。中高平价(80元以上)转债估值的压缩空间已经不大,但低平价转债\EB仍在寻找支撑位置,以低平价品种来寻求防御性的效果不佳。对于传统转债,有条款保护预期,面值仍是强支撑线。从上周表现来看,上述判断得到印证,低平价不等于“防御性”。但传统转债均在面值附近企稳。其中,近期接连调整的银行转债上周估值没有继续压缩,复牌后的电气转债也在面值附近止跌。不过,低平价公募EB的情况要弱很多,凤凰EB、国盛EB收益率逐步向4.0%靠拢,新上市的山高EB也直接超过4%。
往后看,我们维持近期判断,“偏债型”品种(尤其EB)底部不坚实、向上弹性也弱,可操作性不强。中高平价品种估值压缩空间不大,此外有条款保护预期的品种在面值附近得到支撑,这其中正股有结构性机会的品种将是未来重点关注的对象。
总体上,对转债市场,我们基本保持此前判断,投资者可关注收集筹码的机会,但节奏上不操之过急,过早左侧参与的性价比不高、存量品种中可选余地不大。主要关注新券发行和上市(目前拟发行中已有不少正股资质较好的标的),以及平价不过低、转债估值压缩空间不大(见上述讨论)、正股有结构性机会的转债。
【应合规要求,此处有删减,请参见正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