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JAC外贸实战
用方法提升,用数据说话,用事实验证,19年外贸行业经验助力外贸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正式入列! ·  2 天前  
环球科学  ·  NASA据传将裁员10%,白宫在最后一刻宣布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JAC外贸实战

谈客户什么才算是深入沟通

JAC外贸实战  · 公众号  ·  · 2024-03-12 10:02

正文


扫码关注视频号

提前预约JAC老师直播


看了下同事跟客户的聊天记录,有这么一段让我很感兴趣:

我之所以换供应商,是因为上一家供应商的包装总是出问题,有的23.5公斤,有的却是26公斤,很麻烦。

同事赶紧解释:

我们不会这样的,因为我们有严格的包装管理系统和出入库管理。

客户说,你们都是这样说的。

其实,这次沟通就是不深入的沟通。同事的解释过于宽泛和笼统,就如同告诉客户我们的质量好,服务好,却没有实实在在的说明一模一样的。

其实同行之所以出现包装重量有差异是因为他们是人工包装,直接把包装袋放在电子称上,边下料变称重,发现到了25公斤的时候就更换第二个包装,这种人工的操作很容易出现误差,最重要的是人工操作很难保证操作质量,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现。

而我们是全自动电子称,自动包装系统,绝对不存在误差。

这样讲下来凸显出自己的专业,而且只有工厂的人才会对生产线这么了解!

曾经有一次谈判,对方是不懂英语,不会汉语的韩国人,而我不会韩语,完全无法沟通,于是必须有个翻译,其实我很害怕有翻译的存在,总是会出现偏差,而且有些翻译往往会自作聪明,很多觉得繁琐了就不再翻译。

某一次,客户问了我一个问题,我解释的稍微复杂了点,翻译说,不需要说的这么详细吧,于是草草的几句话就带过了,很明显,客户并没有满意,因为我看得出表情。

于是提醒翻译,我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请务必每一句话都要翻译清楚,我重新会边说边写,标出1234,这样虽然客户听不懂我说了什么,但是他们知道1234总共多少点,这样翻译就不会故意漏掉。

翻译完,客户对我竖着大拇指说,good,ok!

客户问问题,往往分为两种:

第一,真的不懂,希望我们解释;

第二,懂,看我们是否懂;

第一种情况下,就是因为客户不懂,所以解释的时候才要清清楚楚,有理有据,有数据,有图片,有视频的解释,完全把客户当白痴就好,这样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解释翔实,有效。

第二个情况下,客户完全是在试探了,几乎每一个采购者都会设定一些问题来试探供应商,因为可能在进行价格判断,付款方式判断的时候,发现有几家相差无几,只能再预设一些问题,进行专业性判断。这里很多人就会犯错误了,觉得某些问题很简单,不需要仔细回答,因为客户肯定明白。

客户是明白,但是你不明白,你有没有想过,客户明白了干嘛还要问呢?

很多时候你就是这样被淘汰了。

无论是做机械还是做化工还是绳网,做的好的同事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乐于为客户解答问题,客户的问题可能问的很简单,他们的回答却都是很详细。

现在我们公司的某位业绩最好的女同事,面对客户的问题的时候,往往要有很大的一个篇幅去回复,详细的列举1234,有理有据,图文并茂,客户都会非常的满意,订单自然也不会跑掉了。

我的习惯可能更加“变态”,面对客户的问题,尤其是稍微复杂点的问题,我几乎会作一篇论文出来,为了证明我的论点,即便客户不提,我也会额外给出很多的数据,很多时候没有数据,我就会找实验室要,找工厂要,自己花钱去做……

对于某一些优势,某一些特点,就算是基本的,如果同行说了,你没说,可能就代表你没有,如果你不懂;如果你说了,同行却不说呢?

当然,如果理解深入有点困难的话,你也可以近似的认为深入就是全面,信息的全面。

深入不仅仅可以促进订单,还可以减少见光死。

什么是见光死?

客户来函询价,我们报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为什么会见光死,我记得之前我写过,简单的带上几笔:

1.价格高,直接把你淘汰

2.价格不高,但是跟原有的供应商相比却没有任何优势

3.市场调查,收集信息给领导

4.同行套取价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