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韩国插画师endmion1
作者:
丰仔
✪
前一段陪朋友看《奇葩说》,朋友总结心得:
人一定要有学习能力,才能脱颖而出。
又聊到里面的选手。我们都很欣赏肖骁,从开始的“娘”“蛇精男”标签,到接下来第一季的金句不断,从逻辑弱式,到各位导师赞不绝口,再到第四季的奇葩之王,他一直都在努力,一直都在变成更好的自己,从而赢得他人尊重。
如果没有学习新技能的欲望与能力,那么他迟早会被甩出圈子甚至这个时代。
欣赏他不是因为他在拿了第一,而是肖骁的认真且努力地往上走,最终成就自己。有一评论说:后期的肖骁妙语连珠看起来那么随手拈来,是因为每抛一次金句的背后,他已经记录过上百个句子;他还调侃自己,由于和马薇薇他们玩耍,染上了一个“坏习惯”,就是爱看书。他的“娇嗔”里,满是开心。
✪
我想起了朋友静。
静出生在一个小镇,17岁那年从家乡考到北京读书。来到这座城市,静的普通话说得甚至都不流利,当别的同学弹钢琴,跳街舞,表演着各种特长,静在旁边默默地做一名无声观众,有着些许自卑。
但静并没有沉浸在自己的自卑之中,她调整自己的状态,让别人纠正自己的发音,容易出错的字词反复练习,大一下半学期,她的普通话已经达到一级乙等。
大二上学期,静遇到新的难题。静发现自己需要提高的不止是普通话,她还需要重新审视她的英语水平。在小镇接受到的哑巴英语,虽然让静在高考中拿到了高分,但是在外教的课堂上,静如坐针毡。
那之后,静开始每天坚持练习口语与听力,期末考试时,外教给她的听力与口语打了满分。
静说,
如果说自己有什么特长,那就是超强的学习能力与面对困难时不气馁的心态。
大四上半年,静已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她喜欢一部叫《广告狂人》的美剧,那是她向往的生活。第一遍,她跟着剧集看里面的喜怒哀乐,第二遍,她记录里面的英语术语。
大四下学期,静决定要应聘4A广告公司实习职位。同学笑她,那家公司对英语要求特别高,据说跟总部开会,是全英交流,面试也是双语面试,你可以吗?
静似乎听进心里,她在宿舍里,跟同学模拟了十几次面试。
✪
一周后,静去了这家公司实习,面试她的总监对她很是满意,静是唯一一个得到这个实习职位的非广告及英语专业学生。
她是实习生里成长最快的那一个,广告公司,PPT与英语是不可或缺的两项技能。静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在比稿的时候,她会申请去旁听,从公司大咖级的前辈那里学习PPT演示的技巧。从背景的选择,到文字内容的展示效果,到结构的内在逻辑,再到如何结合讲演打动听众。静也从没有放弃过英语学习,即使学校在大四没有英语课,她依然坚持每天听说读写。
在公司里,静慢慢崭露头角,大家都有知道有一个实习生,PPT做得好,英语说得好。
机会真的会青睐一个有准备的人。
那是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在静实习的项目组,甲方临时要求提前看提案,当时只有项目经理与静两个人,静整合了所有的客户资料,然后根据经理反馈的客户需求与公司的优势,做了一个简单美观又有逻辑支撑的双语PPT。
讲演之后,客户当下拍板合作,你们的能力从这个PPT里可见一斑。
项目组拿下了客户,而静,在那次,拿下了一个准OFFER。
毕业季,别的同学还在投简历的时候,静入职那家在业界颇有声望的公司。带她的总监给她评价是:目标明确,拥有超强的学习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两年后,静开始独立带团队,一路高歌猛进,拿到国际大牌的合作项目。那个普通话说不标准,在课堂上红着脸憋不出一句英语对话的女孩儿,似乎成了遥远的事了。
与静聊天,她说自己不是天才,获得的成绩不是手到擒来。能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静庆幸自己在最初克服了自己的懒惰与害羞,坚持学习英语,
当初没有想过坚持学英语的意义。
后来发现
,
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未来的伏笔。
✪
英语给静带来了机会,它是敲门砖,也是助力器。
如果没有掌握英语这个技能,静不会进入自己理想的公司,不会获得晋升的机会。
如今,已经有一家美国的跨国公司找到静,对方曾与她合作过一次,看重她的策划与执行力与英语沟通能力,要挖去做公司广告部的总监,薪水可观,前景光明。
而工作之外,静喜欢各国游历,无障碍的英语沟通,让静拥有了世界各地的很多朋友,更多的知识,观点,与思想,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从青涩大一女生,到职场专业大咖,静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付诸努力,不断的尝试新的可能。而
英语是她的进入工作、世界的钥匙,也是她人生最忠实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