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7时37分,备受瞩目的“2017反腐第一大剧”《人民的名义》如约而至,标志着沉寂十年的反腐题材剧正式复出,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交相辉映。
(插播广告:昨天预告7时播出的小编@中中托我给各位道个歉,让大家多等了半个小时,如果大家还生气,就让TA跪键盘去……)
言归正传,话说今天小编想与大家聊聊反腐剧背后的那些事儿:
从1995年《苍天在上》首播斩获39%的超级收视率,到2004年有关部门一纸禁令使反腐剧退出黄金档,十几年的时光里,反腐剧从辉煌无限到无疾而终。
如今,随着十八大后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反腐宣传也更加主动开放,在这一契机下,沉寂十余年的反腐剧也开始悄然回暖。
时光退回二十余年前,反腐一度是当时文学与影视创作的热门题材,各类反腐小说与影视剧都曾引发阅读与收视热潮。在并不算长的发展历程中,国内出现了以陆天明、张平、周梅森为代表的反腐题材编剧,也产生了一批风格鲜明的优秀作品,反腐剧作为一个独立题材,在诸多文艺工作者的打磨与探索中,完成了类型化之路。
陆天明编剧的《苍天在上》是最早以反腐剧名世的作品,1995年即已出现。山西的作家张平也以《法撼汾西》《天网》等半纪实作品引起公众瞩目。到了上世纪末,反腐剧家族已然壮大,每隔一段时间就掀起一次舆论高潮:2000年的电影《生死抉择》票房过亿,是当年的票房冠军,从官方到民间皆讨论关于“抉择”的话题;2002年的《绝对权力》以跌宕的戏剧冲突和尖锐的思想话题引发收视热潮,是迄今为止重播次数最多的反腐剧……
到了2004年4月,管理部门一纸文书,将反腐、涉案剧被限制播出,驱逐出卫视黄金档,这一类型剧从此跌入低谷。
据新华社报道,当时的情况是:全国所有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下发这个通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实际上所有的涉案反腐题材的作品都不建议在黄金时段播出。
当然,限播并不意味着反腐剧从此绝迹,由纪检、检察、公安等部门参与出品的一些剧目,仍然会带有一定的反腐成分,并且有机会面见观众,但这些作品跟限播令下达之前的创作在播出力度上相比,无论是思想深刻性还是社会影响力,都已不可同日而语。2006年陆天明担当编剧的电视剧《高纬度战栗》,几乎是最后一部带有“反腐剧”标签,而又获得了一定社会影响的作品。
对于限播令,用陆天明的话来说,就是“严寒来临的第一下西北风,一下子就把整个大地吹得冰封千里”。
时钟拨回到现在,十八大以来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无论是力度还是成果都足以在共和国历史上刻下深深的印记。作为现实的镜子,文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理所应当发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2015年初,中央高层号召文艺界创作反腐文艺作品,书写十八大后中国反腐故事,“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
面对这一历史命题,反腐剧似乎也到了应该打破沉默的时刻,而“解禁”反腐剧,第一个动起来的便是中央纪委。
2015年6月,中央纪委宣传部专程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高人民检察院调研并举行座谈会。中央纪委宣传部调研组“留下作业”,希望最高检影视中心加强反腐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和生产。广电总局同样也领到了“任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透露:“我们领到的任务,每年电影最少一两部,电视剧最少两三部,而且必须是精品。不能一写反腐就写成案件剧,一写公检法就写成劳模剧,要有今天的时代特征,当下、眼前、现实的人物事件。”
中央纪委布置的“作业”,很快便有了回应。2016年2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出品,周梅森编剧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在南京开机。
周梅森
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与周梅森,可谓是这部反腐剧“复活之作”的最佳组合。
由于我国的影视作品实行归口审查,反腐剧这类对公检法等专业领域涉入较深的影视剧,就需要经过这三家单位审查才能上映或播放。如果是由公检法部门提前参与到影视创作中去,有利于作品少走弯路,直接到位。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曾拍摄制作过《国门英雄》《下海》《女检察官》等优秀电视剧,由其担纲拍摄《人民的名义》是事半功倍的选择。
在编剧方面,周梅森的回归也可谓众望所归。反腐剧的剧本创作是一件挑战难度很高的任务,既要具备灵敏的政治敏感度,还要对中国政治生态有深刻洞察,同时还必须要有较高的艺术创作才华。周梅森曾经挂职过某市政府副秘书长,这段经历对他的创作非常重要,催生了《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三部作品。此次为了新作,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的协调下,周梅森亲自到检察院、监狱等单位采访调查,与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监狱干警、服刑贪官等座谈。
如果相关部门的支持决定了反腐剧在程序上的“复活”,那么艺术家们能否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精品,则决定了反腐剧能否在精神内核上“复活”。
“文艺界反腐题材作品出现‘回暖’迹象,这与大时代的要求有关。”谈及反腐剧的回归,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作出了上述判断。他同时表示,这也是当下深入推进反腐工作的重要举措、信号。在竹立家看来,这类题材影视剧的拍摄,一方面能对官员有警示、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反腐”氛围,“在古代,有些人认为‘当官发财’很正常。现在通过这种宣传教育,能对人们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
有专家指出,反腐剧“复活”,对于“尺度”二字的把控是一大看点。规避“藏着掖着”,将上至副国级的声音纳入其中,同时在数量和质量上用好反比关系,誓出精品,这些前期节奏,也确实是观众真正所需。
归根到底,我们所需要的是能够记录历史、触及民心、无愧时代的作品。
现已年过60的周梅森再度出山,无疑也怀着这样的理想与目标,“它应该是中国今天政治生活的一个写照,只有这样的东西才值得我干”。在《人民的名义》中,他创作出了官场上各个层面的内容,“有苍蝇,还有小苍蝇,也很恶心,还有那种不作为、不干事的官员,很有意思。”
今晚继续追剧,有啥感想感悟欢迎跟帖!55集,心急的小编还买了小说,期待与大家一起讨论!
欢迎关注“反腐前沿”
长按“反腐前沿”二维码,关注“反腐前沿”,了解最新反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