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观点
1、上
周公布的美国第三季度实际
GDP
年化季率上修至
3
3.4%
,
11
月
PCE
物价指数核心年率
1
.4%
,
总体
符合预期。
2、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签署总规模约
9000
亿美元疫情援助法案和
1.4
万亿美元的政府拨款法案。
财政刺激政策补位,有望加速美国经济复苏。
3、新冠变种毒株确诊病例增多,多国加强封锁,香港本地疫情小幅转好。
本周重点关注
变
种毒株致死率变化、现有疫苗有效性的研究。
4、受疫情反复与中国反垄断调查的影响,恒生指数全周下跌
0.42%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
1.35%
。
恒指连续四周小幅下跌。
经济与流动性趋势未改,指数仍有向上动能。
风险提示
新
冠
变种毒株失控;
海外疫苗进展不及预期;
反垄断政策大幅趋严。
宏观数据方面,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终值从33.1%小幅上修至33.4%,略超预期。美国11月PCE物价指数年率1.1%,前值1.2%,预测值1.2%;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1.4%,前值1.4%,预测值1.4%,通胀水平仍较平稳。消费支出下降0.4%,美国财政支持缺位,居民耐用品与服务业支出均有下降。市场对数据反映平淡,转而关注2021的年宏观预期。
财政刺激方面,12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签署总规模约9000亿美元疫情援助法案和1.4万亿美元的政府拨款法案。疫情援助法案将包括直接向成年人支付600美元,以及给失业的民众每周提供300美元补助,并为疫苗分发和教育划拨专款。
新冠疫情方面,上周迎来圣诞节,海外疫情短期仍不乐观。自英国首先发现病毒新毒株以来,南非、加拿大、日本等其它多国已出现变种毒株确诊病例,目前多国加强经济与社交封锁,40多个国家已对英国实施旅行禁令,日本宣布封国一个月。欧盟多国从26日开始陆续进行接种新冠疫苗。辉瑞与BioNTech宣称其疫苗非常有可能对新毒株有效,即使需要新的疫苗,他们可以在6周内生产出新疫苗。香港本地疫情有所好转,当日确诊病例小幅下降。
上周仅有3.5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微跌0.42%,相对A股、美股表现偏弱。受中国的反垄断调查冲击,大型科技公司股价大跌,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35%。此外受变种毒株短期压制经济复苏预期影响,原材料等偏周期板块领跌。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震荡上行,CRB商品指数上涨0.87%。
从现有信息来看,中期经济复苏的逻辑未变,美元流动性将保持宽裕,相对低估值的港股中期仍有向上动能。结构上,疫苗分发叠加反垄断政策的催化下,预计周期、金融板块与消费、科技板块估值收敛将加速。
上周,恒生指数报收26,386.56点,全周下跌0.42%。与A股和美股相比,恒生指数跌幅较大。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38%,标普500指数下跌0.17%,沪深300指数上涨0.84%。
上周,工业、非必需性消费业、必需性消费业领涨,分别上涨3.79%、2.37%、1.85%。原材料业、资讯科技业、电讯业领跌,分别下跌2.91%、2.37%、2.26%。
上周,美元指数收于90.22,较前一周上升0.21。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收于6.54,较前一周上升18BP。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2BP至0.92%,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下降8BP至2.27%。美元处于弱周期,为港股提供上行的宏观流动性基础。
美元兑港元汇率上周收于7.75,较前一周上升16BP,自今年4月以来,美元兑港币汇率靠近香港金管局承诺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其可按银行要求卖出港元。3月期HIBOR较上周下降1BP至0.36%,12月期HIBOR较上周下降2BP至0.70%。HIBOR利率的不断走低,预示着香港市场流动性的相对充沛,港股场内流动性亦可能提升。
上周,恒生指数P/E(TTM)为15.12倍,较前一周的15.53倍有所下降;恒生指数P/B(LF)为1.27倍,较前一周的1.31倍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