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今年双十一商家说服消费者买单成为头号难题的现象,引出“长期主义”消费观念。文章指出长期主义强调购买高质感单品,追求质价比而非性价比,成为新中产的消费指南。然而,长期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昂的价格、物品易损坏、审美变化和身材焦虑等。文章最后指出,长期主义应以人为中心而非物为中心,强调消费决策应考虑到个人需求和生活习惯。
商家正在努力吸引消费者购买,社交媒体上出现了种草视频和公式化营销手段。今年双十一不同于往年,商家面临更大的挑战。
长期主义追求质价比而非性价比,注重物品的质感和使用时长。购买高质感单品如奢侈品彩妆、高端腕表等被视为长期投资。
长期主义过于强调物品的昂贵和质感的附属属性,忽略了日常消费品的消耗性和使用频次的影响。一些高质感的单品易损坏且难以修复,使得长期使用成本增加。
人的审美和认知会随着年龄增长和时尚潮流的变化而变化。长期主义鼓励购买能够长期使用的单品,但往往忽略了时尚变化和身材变化带来的挑战。
消费决策应该基于个人需求和生活习惯,而不是被长期的消费观念所束缚。长期主义应该是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清规戒律。
转载自 | 凤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十月刚过去一半,双十一就已经开始了。
和往年不同,关于今年双十一的热搜,释放出极具“买缩力”的信号。
说服消费者买单,成了商家们的头号难题。
打开社交媒体,种草视频也开始迭代。
全网都在频繁使用一种不算新颖,但绝对有效的
公式:
长期主义+万物。
有了这条公式,几乎每条好物推荐都能伪装成一种“投资建议”,反复告诉人们:
只差一个“长期主义”?
在搞明白“什么是长期主义”之前,人们就已经被长期主义包围了。
无论是不是中产,你都能在几秒内被“
长期主义”的爆款标题精准狙击。
比起321上链接的贪婪疯狂,长期主义无疑是善解人意的:
它总是劝人别买。
尤其别买便宜货。
你如果实在想买,就
只买
“
能背十年以上的包包”、“99分的户外单品”和“高品质的衣服”......
但千万别以为,长期主义仅限于穿搭层面。
从服装鞋帽、化妆护肤,到香氛家居、电子数码......万物皆可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消费虽然范围广阔,却有共同的宗旨:
主打一个人到中年,不吃“便宜”的苦。
这一下子就走进了中产的精神世界。
毕竟《30岁的长期主义,钱别乱花,要买就买最好的》。
既然是最好的,那贵也是在情理之中。
每个长期主义爆款标题下配的照片,都是
清一色的轻奢/高奢经典款。
是的,长期主义消费信徒的世界,和郭敬明的《小时代》相似度高达99%。
单价上千的中产三宝lulu、拉夫、始祖鸟,算不上长期主义的优等生,最多只是入门级。
官方售价400多一只的
Stanl
ey水杯
、
千元一只的Longchamp手袋、万元出头的笔记本电脑,也只能算是“长期主义”里的平价单品。
售价上千
的奢侈品彩妆、单价过万的男女腕表、
动辄5-10
万元且logo足够低调的
奢侈品
包包......
它们才是长期主义好物里,真正的主角。
看到这里,恐怕你会误以为长期主义是一种富人游戏。
但事实上,
它更像是
教网友如何“更像
富人”的
购物指南。
长期主义消费蛊惑人心的地方,在于
它告诉人们:
你每一次购物,都是在为质感买单。
贵,不过是质感的附属属性。
几年前流行的老钱风,和现在爆火的
cleanfit,都是高质感单品的舒适区。
长期主义消费相信:
无论互联网的风吹向何方,高质感单品总能让人看起来很贵,且永不过时。
比起性价比,长期主义
更讲“质价比”。
似乎在低成本变富的路上,中产只差一个“长期主义”。
于是,越来越多爆款标题这样写道:
《长期主义后,我终于戒掉了精致穷》
《长期主义|养出贵气感最直接的方式
》
......
看到这里,中产直呼“悟了”:
原来昂贵的长期主义,才是真正的“脱贫指南”。
长期主义的「省钱经」
长期主义消费,从不避讳自己对“贵”的向往。
某种程度上,长期主义相信,贵的就是对的。
成为长期主义者的第一步,就是
拒
绝
平
替。
长期主义消费,坚信
多
花点儿钱,能用/穿
更久
。
昂贵只是长期主义的谜面,使用时长才是它的谜底。
长期主义总是宣扬
:《一件高质感单品,能用十年》。
《一步到位的消费,更加省钱》。
5年前,我的同事
张姐在看到这种理论后,深以为然。
她斥1.4万巨资,全款买下一台MacBook pro,买单时坚信自己这台高配电脑能用十年。
谁知道,还不到
5年,电脑的散热就出现了问题。
某次
开会,张姐电脑散热的尖叫声
吸引了所有同事的目光
。
下班后,张姐带着这台昔日的高配电脑,走进线下维修店。
负责维修的工程师排查了一圈没找到任何问题,给出的建议也只有关掉正在运行的网页。
维修结束后,工程师还发出两句感慨:
“能开机就不错了”;
”现在还值
850“。
这短短的两句话,彻底动摇了张姐的长期主义信仰。
我们安慰她,用了5年,每年成本不到3000,赚的工资可不止这么些,也算值回票价。
谁知张姐更生气了:
“
创造价
值的不是电脑本身,而是我。”
过去5年
里,张姐对电脑的开发不足10%,基本只用来日常文书类办公。
作为一个只是打字写稿的工具,即便不是高配电脑
,也能正常运行5年。
张姐说,她对”一步到位“的长期主义祛魅了。
说服张姐的时候,长期主义通过强调
物品的质感和使用频率,构造出
一种充满反差的逻辑:
《越贵越有性价比》。
事实上,
长期主义只放大了贵和质的好处,却没有告诉人们:
贵的东西,都很娇嫩。
大多数日常消费品,都是消耗品。
单品的使用频次越高,就越容易损坏。
购买的价格越贵,维修和更换的价格也就越
贵。
张姐刚入职场之时,还曾试图根据互联网给出的模板,构建一个高质感的长期主
义衣橱。
但她花几千块买的真丝连衣裙和羊绒衫,却并没有如愿成为能服十年劳役的高性价比单品。
在穿过不超5次后,它们就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原因很简单,真丝和羊绒,是出了名的难伺候
。
作为一个
996
的
打工人,
张姐可以咬咬牙买下它们,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伺候它们。
更让她灰心的是,
就算按照导购
交代的那样,
用沐
浴露兑水
轻轻
拍打这两种织物,然后小心翼翼地
铺
平晾晒。
入
水之后,真丝和羊绒的
质感还是会
大打折扣,并且略微缩水。
即便花一百多买了专门的防缩水羊绒真丝洗涤剂,也无法让真丝和羊绒保持初见时的美丽。
尝试过几次之后,张姐彻底放弃了。
长期主义没有给她换来高品质的生活,只是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留下上万的交易额。
而她买这些东西花的钱,是“回血”的3-5倍。
一生要强的中产
在我们聊起长期主义这个选题的时候,杜都督笑着讲起她玩线下剧本杀时的见闻。
她曾和一个男生3次拼到同一个本子。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穿着一件红色始祖鸟,第二次、第三次遇见时他还是穿着这件衣服”。
每次见面都穿着同样的衣服,让
杜
都督
对这
个男生的印象,就只有一件红色始祖鸟。
我们无法断定这个男生是否看过长期主义消费的理论,但经常穿同一件贵价单品,确实很像长期主义的作风。
长期主义消费鼓
励贵价单品,并告诉人们这种消费最大的好处在于:
《一件顶一万件》
《买精不买多》。
到这一步,长期主义最大的好处已经和钱无关,而是被渲染成
节约选购的精力和时间。
然而,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