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习大国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出品。“微时代”党员必备,你的工作、学习好助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痛心!已有人员在地震中遇难 ·  3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这项财政贴息政策延长实施! ·  3 天前  
半月谈  ·  小心这种“红头文件”,已有多人受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习大国

【周末读史】毛泽东与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组建

学习大国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9-10 14:33

正文

2015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火箭军。

在此之前,我军由陆、海、空3个军种和第二炮兵一个独立兵种组成。第二炮兵成立于1966年7月1日,由毛泽东主席批准创建,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作为我军最年轻的兵种,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征程。如今,第二炮兵功成身退,将更为艰巨的使命交给了新成立的火箭军。

第二炮兵的建立以原子弹成功爆炸为基础

历史清晰地记载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屡遭美苏等国的核威胁、核讹诈。那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和国开国元勋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要反对核武器,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1958年,那是一个崇尚“人定胜天”“心比天高”精神的激情岁月。这一年里,毛泽东精神振奋、意气风发,他用手势幽默地打着比方:“原子弹嘛,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

当时新中国成立尚不到10年,国家各方面还处于极端困难的局面,但毛泽东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由他首发倡议,后又力排各种异议,果断作出了发展中国导弹、核武器的战略抉择。

其实,早在1954年,中国举行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典,毛泽东就向率团访华的赫鲁晓夫提出“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帮助”问题。但赫鲁晓夫听后,马上露出惊讶神情,他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接着又说:“只要苏联有了核武器就行了,不必我们大家都来搞它。”

受到婉拒之后,毛泽东意识到:“靠别人总是靠不住!”因此,从1955年开始,他召集我国有关的科学家开会,决定首先从寻找铀矿开始,独立自主地迈出了共和国研制核武器的步伐。

后来,由于“波匈事件”的发生以及东欧多国“离苏倾向”的加剧,赫鲁晓夫为了巩固自身地位,争取中国的支持,在科技援华的态度上才有所松动,表示愿意对中国提供尖端武器方面的帮助。但不久,由于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赫鲁晓夫提出建立“苏中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无理要求,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已达成的有关协议,中断了对中国的核技术援助。

赫鲁晓夫的背信弃义,更激发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壮志豪情。毛泽东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很多中央领导和老帅,也都表示核武器的研究应“继续进行”。陈毅说:“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搞出原子弹。”贺龙、聂荣臻等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就这样,经过一代人的艰辛努力,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使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原子弹的国家。

“三位一体”核力量为二炮创建提供基本前提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可以说,为第二炮兵的建立创造了首要条件。此时,西方有些国家却出现了嘲讽中国“有弹无枪”的论调。

的确,导弹一向被看作是原的“枪”,卫星的“腿”。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中远程导弹,原子弹就发射不出去,核武器也就失去了实战价值,卫星也无法上天。然而,他们哪里知道,我国的“两弹一星”与“核潜艇”等研制工程,是在毛泽东的通盘考虑下,几乎同步进行的。

1955年,当后来被称作“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时,毛泽东亲自接见了这位具有很高声誉的著名科学家,并作出了发展中国火箭和导弹事业的重大决策。接着,中共中央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开始了我国两弹研制机构的设置及导弹的设计和实际研制工作。

1960年2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军委确定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为发展我国国防科技特别是尖端技术,提出了“埋头苦干,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奋勇前进”的口号,加快了我国的核弹研制步伐。很快,在钱学森等人的带领下,同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3年12月,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专委”又提出了“核武器的研究方向,应以导弹头为主,空投弹为辅”的方针。不久,我国于1964年6、7月间,连续成功发射了3枚中程运载火箭。

为了尽快实现“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周恩来于1964年9月1日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决定成立由钱学森领导的“两弹结合”方案论证小组。与此同时,中国“空投原子弹”的实验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1965年5月14日,在我国西部地区,一架獾式轰炸机投下了一枚小型核弹,并按事先的设计要求,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上成功爆炸,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空投原子弹的能力。

1966年3月11日,周恩来再次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关于进行两弹结合的试验论证报告,决定先搞“冷试”(弹头不装核材料)后搞“热试”。在试验的关键阶段,毛泽东一再对主抓此项工作的聂荣臻予以鼓励,要他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毛泽东说:搞核弹和打仗一样,“可能打胜仗,也可能打败仗,失败了也不要紧”。主席的关怀和鼓励,使广大科研人员倍受鼓舞。

9月,我国“两弹结合”的试验工作准备就绪。27日上午9点,我国大西北的天空闪现出一团耀眼的火光,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地地导弹,将核弹头从甘肃和内蒙古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打到了新疆的罗布泊,核弹头在靶标上空精确爆炸。我国“两弹结合”试验的圆满成功,回应了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有弹无枪”的嘲讽,标志着中国原子弹已完全具备实战能力。

同时,在毛泽东提出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要求和号召下,中国科学家们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在苏联撤走援华专家,中国没有任何外援和帮助,甚至研究人员从没见过核潜艇的情况下,我国“水下核弹发射工具”——核潜艇的研究工作,排除万难,全面展开。仅仅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第一艘战略核潜艇——091型攻击核潜艇“长征1号”,于1970年12月26日开始进行下水试验,并于1974年8月1日正式服役。后来,我国又进行了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试验,成功解决了原子弹的水下发射问题,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真正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由战略轰炸机、陆基战略导弹和战略核潜艇,分别在空中、陆地和水下发射原子弹的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最终形成,从而为创建中国的火箭军提供了基本的前提。(刘炳峰 闫光辉)


来源:红岩春秋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精彩内容

全面从严治党重拳频出 政治生态焕然一新

"学习问答"之习近平7·26重要讲话完整版

讲话解读:中共明确宣示了什么?

世情、国情、党情分别是什么?

“八个更”:人民需求的新期盼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国情

朱德是怎样成为总司令的

党小组和党小组会你知道多少?

千头万绪!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

让领导最认可的工作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