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造C919的过程中,商飞公司汇集国内航空航天专业的大量高端人才,组建了「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在其中,也活跃着以「行胜于言」为座右铭的清华人。
2008年7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陈海昕、葛东云、肖志祥、张宇飞,自动化系的程农、李清,精仪系的关立文、朱春霞等8名师生奔赴上海,参加「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开展大型客机初期方案的论证工作。在这期间,他们奔波往返于京沪之间,用行动换来了商飞公司的肯定。
在这支「小分队」中,陈海昕老师刚从欧洲学术交流归来,未及回家便直接在首都机场转机上海赴工程队报到——为解除后顾之忧,他把上幼儿园的孩子送回了西安老家。李清老师和肖志祥老师的孩子都十分幼小,自己长期在外地工作,只能请老人来帮忙照顾。葛东云老师爱人工作繁忙,刚上小学的女儿无人照看,不得已她只好把孩子的叔叔请到家里帮助照看。
参加联合论证工作的几位老师都是一线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葛东云老师所在的研究所承担着全校理论力学的教学任务,每个老师的教学工作量都已饱和,无法安排其它老师代课。肖志祥老师负责给大四的学生新开飞机总体设计课程,并且这门课程没有人能代课,如果停开,这一年级的学生将不能够以完整的知识体系毕业。
两位老师主动与教学部门协调,将课程调整到周一和周五,他们每周飞回北京,上完课再飞回上海投入工作。
特别需要提到的是,陈海昕老师和张宇飞同学在联合工程队的气动组中的优异表现。在这一个大组中,汇聚了西北工业大学,航天11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总装29基地)等专业航空院校和气动研究机构的顶尖专家。清华作为这一领域的「新兵」,师生们起初只是被安排了一些外围工作。
不甘于此,陈海昕老师和张宇飞同学决定主动请缨,到「超临界机翼设计」这一主战场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带着些许怀疑,负责人很宽容地表示「你们干干试试吧,不对你们做硬性要求」。经过一番努力,陈海昕和张宇飞终于与其他团队一起提交了设计结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使得清华的实力得以初露锋芒。在总共25副翼型中,清华提交的两副翼型中的一副成为了参加风洞测试的七副翼型之一,其大胆采用的基于NS方程分析和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技术也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