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羊毛工作坊
零壹财经旗下新媒体。当世界在做加法时,我们为您做减法。金羊毛工作坊,扣动财富的扳手,投资者的私人定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羊毛工作坊

金融监管领导在资管新规1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

金羊毛工作坊  · 公众号  · 羊毛  · 2019-05-15 23:58

正文

金羊毛工作坊

投资者的私人订制

导读:资管新规一周年,央行和银保监会如何总结金融去杠杆经验教训,又如何展望百万亿资管行业未来前景?近期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内部会议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吴都进行了总结性讲话。



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标题:中国银保监会曹宇出席CWM50资管新规一周年研讨会并发表讲话


日前,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主办的“资管新规一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落实资管新规要求、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转型、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展开深入讨论。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曹宇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曹宇首先强调,资管新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贯彻好。制定实施资管新规,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为资管行业规范转型、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到位。理财新规是银行业防控风险的需要,必须把握好。银保监会发布实施理财新规,是细化实施资管新规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控银行体系风险的客观需要。银行理财业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务和银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银行经营业绩、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水平具有重大影响。执行好理财新规,管控好理财业务风险,既是监管要求,更是银行自身安全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理财子公司是新生事物,必须监管好。银行理财子公司改革是落实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的具体措施,也是理财业务改革的基本要求。银保监会把理财子公司监管作为重要任务,将按照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客观规律,持续完善监管框架,不断提高监管有效性,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针对银行理财业务改革和转型工作,曹宇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工作原则和方法:


一是坚持资管新规的核心原则和要求。 资管新规在产品净值化管理、规范资金池运作、限制期限错配、控制杠杆水平、抑制多层嵌套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资管业务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径,也针对行业现实问题提出了“对症方剂”,必须扎扎实实贯彻落实,推进银行理财业务规范转型。


二是坚持以存量资产处置为切入点。 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基本思路是压降老产品、推出新产品。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资管新规给予的过渡期, 抓住存量资产处置这一“牛鼻子”,特别是将规范非标资产投资作为重中之重,为有效落实资管新规和促进理财业务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坚持银行承担主体责任。 商业银行应切实担负起存量资产处置和理财业务转型的主体职责,充分利用自身的风险管理经验、专业部门、人员队伍和资金实力,按照存量处置工作“资产在母行、责任在母行、考核在母行”原则,推进理财业务改革转型。


四是坚持一行一策。监管部门在政策把握上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不要求银行以“齐步走”的方式解决存量资产问题。 商业银行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存量资产处置方案,建立明细台账,合理安排处置顺序和节奏,既确保处置工作“时时有进展、月月见成效”,也实现平稳过渡和有序衔接。


五是坚持大中型银行发挥引领表率作用。大中型银行的理财业务市场占比高,在产品体系、运作模式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应率先行动起来,积累经验、树立标杆、形成示范,发挥好“头雁引领”作用。


六是坚持理财子公司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应统筹把握好存量资产处置与理财子公司发展的关系,“清旧”和“立新”可以并行,但不能混同。 要厘清母行和理财子公司权责,强化风险隔离,防范利益输送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确保理财子公司“洁净起步、轻装上阵”,杜绝“带病上岗”。理财子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战略规划、人才队伍和IT系统建设,明确市场定位,合理发挥与母行的战略协同效应,实现稳健发展。


七是坚持差异化监管。 根据各行理财业务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监管。如对于何时申设理财子公司,尊重银行选择,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商业银行可根据本行实际和工作需要,在母行与理财子公司权责明确、有效隔离、处理好新老产品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商业原则,确定是否由母行委托理财子公司处置存量业务。 存量资产处置完成后,母行自身不再开展理财业务。


八是坚持平和心态,不急于求成。 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要遵循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推进存量资产处置工作。在处置中应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准确把握存量资产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妥善处置,不搞“急刹车”和“硬拆弹”,坚决防范次生风险。


同时,银保监会一如既往地欢迎金融机构、行业专家和社会各界与金融管理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献智献策,以便金融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完善工作方法和措施。


最后,曹宇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五点希望:


一是保持政策定力。要从“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高度认识资管业务转型的重要意义,毫不动摇地推进资管新规及其配套制度的实施工作,坚决完成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各项任务,有效化解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是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平稳过渡。抓紧完善出台资管新规配套实施细则。对于资管新规执行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金融管理部门将认真研究,进一步细化措施。


三是银行主动作为,加快推进理财业务改革转型。商业银行应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抓紧推进理财业务整改工作,处理好理财子公司发展与处置存量资产的关系,严格规范老产品的运作发行,努力培育新产品。同时,已获批的银行要扎实做好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高质量开业运营。


四是加强监管协作,形成合力。金融管理部门将在资管新规统一规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消除制度性洼地,确保公平竞争,共同推动各类资管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加强分工合作,实现差异化竞争和共赢。


五是加强投资者教育保护。推动商业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切实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防止误导销售,帮助投资者充分了解投资风险,增强风险自担意识。同时,严格理财产品集中登记,强化风险监测分析和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出席会议的还有: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副局长陶玲,银保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副主任廖媛媛、信托部主任赖秀福、资金部副主任罗艳君,证监会机构部副主任林晓征等监管部门负责人,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吴晓灵、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等业内专家,以及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共计百余人。



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标题: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在CWM50资管新规一周年会上的讲话


近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在京召开“资管新规一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以下为讲话全文: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资管新规一周年:回顾与展望”,十分有意义。资管新规不仅是资管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件大事。在过去一年从新规发布到实施,在座的各位既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金融稳定局向大家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


下面我谈三点认识:


1

资管新规推动了行业转型


资管新规是管方向、谋长远的政策,及时扭转了大资管行业发展的方向,推动了大资管行业转型,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回顾过去一年:


一是资管新规的出台和实施总体平稳。从资管规模看,根据人民银行牵头的资管产品首次综合统计, 截至2018年末,直接汇总的资管产品资产合计86.5万亿,其中银行非保本理财存续金额22万亿,与2017年底基本持平。


二是资管产品的形态和运作模式更加健康。过去,资管行业一直流行的是预期收益型产品、资金池运作、刚性兑付等模式,带来的是规模快速无序的增长,风险不断积累。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净值型产品比例逐步提升, 2018年末银行理财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达到27%,比年初大幅提高15个百分点;6个月以上中长期理财产品占比达到77%,比年初提高10个百分点。


三是资管机构的行为和文化更为规范。社会取得最大的共识是,资产管理要回归本源,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全行业的风险合规意识建立起来了,从业人员对合规问题更加敏感和审慎,比如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发行私募资管计划,到基金业协会去备案时,首先要承诺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过去大家一直诟病的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等行为减少,资管产品结构更加简单清晰,更多为实体经济服务,资金空转的现象减少,影子银行风险得到缓解。 2018年末,银行理财投向其他资管产品的资金同比下降20%,同业理财规模同比下降63%。


四是资管行业的前景更加明朗。目前来看,新产品发行速度加快,资管机构风险防控能力稳步提升。机构和业务类别更加丰富,转型路线逐渐清晰。理财子公司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有望正式开业。在风险隔离、战略协同、系统建设等方面,各家银行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2

大资管行业转型“船到中流浪更急”


如果说2018年是制度建设年,2019年就是转型的关键之年。现在行业转型已经到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不进则退的时候,是重回过去野蛮无序生长的老路,还是平稳有序的按照资管新规的方向转型,我们考虑:


一是战略上保持定力,资管行业转型的方向不能改变。资管新规是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经国务院同意后正式发布的文件,初心是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资管新规所提出的核心原则和方向,提倡净值型产品,限制期限错配,治理影子银行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这些都要长期坚持。


二是战术上稳妥有序,资管行业转型的路线图根据实践不断优化。行业转型不仅是产品的转型,还涉及到客户的培育、金融机构转型,社会融资结构优化。短期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资管机构承载着为机构创收、为投资者创利、为实体经济融资等多元的诉求;金融管理部门面临着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难题。长期看,资管行业转型中需要不断回答新老产品如何新陈代谢,新机构如何定位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是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实现平稳过渡。业务整改转型是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我们尊重机构之间的差异与市场化选择,希望大家积极作为,把握主动权,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整改方案。金融管理部门也将在资管新规统一规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实事求是地作出妥善安排,实现资管行业平稳过渡。



3

对未来的展望


资产管理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洗礼和重塑后将成为金融体系内最有活力和成长潜力的板块。我们对行业的发展寄予厚望,也充满信心。资产管理行业一头连着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一头连着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完善金融市场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金融管理部门,我们将持续关注支持行业的发展,努力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附录


文章:资管新规一棍子打死了影子银行?央行人士:没有,非标转标有机制安排

来源:2019年02月01日 第一财经


资管新规出台九个月有余,不规范的影子银行业务得到初步遏制,金融乱象得到初步治理,相关风险显著收敛。


不过,由于非标急剧萎缩带来的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的低迷,让一些人士对资管新规提出争议。有专家认为,资管新规过于严厉,“不能一棍子打死影子银行”。


近日,在央行媒体见面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就上述争议作出回应。她表示,目前影子银行的缩减在预期之内,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资管新规从来就没有一棍子打死影子银行,从来没有说不让投资非标,事实上,资管新规允许公募资管产品投资非标资产,但投资非标应当符合现行监管要求。”


陶玲也透露,央行正在制定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办法,为非标转标给予机制安排。总体而言,央行会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机构痛点,会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做一些政策储备,但治理乱象,化解风险的总体方向要保持不变。


影子银行规模缩减,并非一棍子打死


2018年4月27日,酝酿许久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发布,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资管新规发布以来,此前膨胀无序的影子银行业务得到初步的遏制。


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0.5万亿元,同比减少了5.78%。其中,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为13.4万亿元,较2017年底缩水了超过20%,私募资管规模减少近两成。


截至2018年10月末,各类机构资管业务规模余额约94万亿元,较2018年4月末资管新规发布前的100万亿元下降约6%,呈现有序压降态势。


由此成为社融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的原因之一。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8%,2017年末这一数据为12%。去年社融增速持续的下滑主要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资产增速的下滑所致。


但这成为了一些人士认为资管新规过于严厉的原因。


近期,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论坛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资管新政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影子银行的所有创新都一棍子打死。”他认为,影子银行是表外业务,没有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包括地方城投等获得资金的一个市场化渠道,一旦按要求全部转回表内,就要受到资本充足率的制约,银行的融资放大器作用马上骤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