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元素网
古玩元素网官网:www.shgudong.com 服务导向:提供古玩收藏信息,古董拍卖信息,考古新闻,鉴定服务的平台。 品鉴专线:手机13818437994 固话 021-62170626 QQ:315196341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女性“最佳体重”已公布,不是100斤,而是这 ... ·  7 小时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旧牛仔裤旧衣服都剪成布条这样编,抱枕,包包, ... ·  7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元素网

十年前,因寂寞而收藏!

古玩元素网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6-12-20 11:55

正文

关注" 古玩元素网 "-微信号: s hgudong 带你进入古玩行!

本文为雅昌艺术网论坛 藏友 以诚交友 2007年的帖子,恰逢十年了,古玩元素网进行再次整理,给大家一些感悟和感怀!

忽然想着要写点什么,可肚里的墨水太少。也想着发点什么,藏品的档次也太低,加上摄影又没什么水平。又一想,管它呢,总得自己给自己吆喝。朋友们看了找个乐也好嘛。这样就开始了。




因了曾经学中文的缘故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钟爱,加上所居斗室离本市一古玩市场很近,没事就经常去逛逛,久而久之,常听到些开门、做旧、一眼货、捡漏、吃药、上手、掌眼等如同江湖黑话似的行话。一来二去,也开始买点东西,总是对的少,错的多,完整的少,破的多。吃的药多了,索性在一个收藏网上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已有病”,这是后话。




古玩行从哪朝哪代开始的,我没考证过,至少从唐宋以来在民间就兴旺得很了吧,千百年来形成的些个行规,本身就算得上文物了吧,识货的本领,那叫眼力,那是看家吃饭的本事,现在叫科学,有专家干脆叫“眼学”,小的是不敢去谈的。只听人说。学古玩不管哪行。要三条,有闲、有钱、有眼,这第三条顶顶重要,没的话,有多少银子砸多少银子。连个声都不吭。




就说这摊吧,讨价还价就是一大本领,人说古玩地摊是叫花子和皇帝对话的地。教授、学者、官员、商人、开店的、跑货的、做假的什么人都有,有人地摊逛熟了,什么地方的话都能说上几句,与摊主混个耳熟,为的是踩价,还有人每逛地摊必穿身旧衣服,也是为了这个。还倒真有不信邪的,此兄人高马大,衣着讲究,收入不菲,每次赶早市,总是穿戴整齐,头梳得溜光,皮鞋擦得锃亮,结果到哪摊,哪摊给他喊的价高,气的不行。




在店里或摊上问价和出价,都是有讲究的。看上中意的东西。一般先问价。高手可不这样,他是先问旁的东西价,然后装着不注意地问这个价,把旁的东西看够了,卖家的心也勾起来了,他却放下了,再随便说:这个也拿我看看,再谈价。




卖家出价后,一般不急着还价,而是仔细的挑毛病,摆出一幅可要可不要的样子,迫使卖家让价。这个时候还不能急,如果旁边有人。千万别出价!出了叫“敞了气”,东西也千万别松手,敞了气,一松手,或许旁边站着看的人按你熬的价稍微加一点买下,你前面所有的功夫都为别人做了。这个时候,这件东西在你心里会变得非常宝贵,你会为此懊悔很长时间的哦。




店里买东西,你不说,一般都会给你包得严严实实的。一是服务到位,避免路途损坏,二是或许有你没看明白的瑕疵,反正是你过眼的,三是暗示你出门不退。这也是规矩。象我这样眼水差的人,总要求别包死,想出门找个内行给看看,也还放心。看了,关系一般的,什么都不说,或者只说好,好。遇到关系好的,看出问题了会直言。如果恰巧与那卖家也是朋友。可以帮您联系退货,但百分之十左右的学费是一定要交的,这也是规矩。




古玩收藏到底是追求结果还是追求过程?这个问题我至今也没整明白。你说是过程吧,经常听到谁谁谁就一件东西,卖了多少万,给彻底改变了命运,不仅买了车买了房,还讨了老婆!(这讨老婆一条就击中了我的要害,这得花钱啊!)每天进入这行的人不知有多少?市场上赶早市的人如过江之鲫。害得制假贩假的人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古玩网站发个贴子都塞车,各地的展示会、研讨会你方谢幕我开场,把些个专家们忙得不亦乐乎,称得上盛况空前了。而王刚还在北京台令人心痛的砸,罗晰月也还在中央二台令人心动的侃。




你说是追求结果吧,那些个大家,家藏的国宝价值连城,自身也是国宝了。一辈子省吃俭用,甚至冒各种风险,到头来宝物全捐给了国家,自己没享受,子女也没粘什么光,只留得英名于世,留得学问于后人。这不是追求的过程么?




再者说来,一个藏家,真正珍爱的东西是不舍得卖的,子女们也不能保证都喜欢这东西。留来留去,留到老了,说是价值不菲,真要急着换钱也不易,不是求个过程是什么呢?




古玩收藏的确是排解寂寞的好方子,它可以使人看淡很多事,一个朋友说,自从迷上此行后,什么歌厅、舞厅呀,打麻将呀,一点都吸引不了他了,在这个利益和欲望驱动得人心浮躁的年月里,真正能静得下心来与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交流,每没如清泉从头顶滤过,不能不算得是件好事,孤灯单影,把玩自己的藏品,查资料,做笔记。慢慢渡过静夜,日子也好过得多。




于寂寞中生出的收藏之好,又伴着此行道中的种种行规,些许陋习,也是需要自我把持的。先说这还价,每个玩家都希望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获,即捡大漏。本来就经济拮据的我,自从弄收藏后,对自己更加苛刻了,公家车是断然不坐的,常常乘公交车,或者步行,饮食也是尽量节俭,能吃饱肚子就行了,生活购物尽量买价格最低的,对看中的东西,为几块钱,也要和乡下的贩子磨很长时间。忽然想到,这该有个度的把持。你总想体会捡漏的乐处,有时候生活反倒没有了乐处,更别说还经常吃药呢。真要碰到心仪的东西,可能由于你的过于吝啬,还真漏了。古玩人不把握这个度,久而久之也许会使自己变得猥琐起来,断然成不了什么气候,只能去做个一线跑货的铲子了。




再说这捡漏,古玩这行,有了点年头,多少会优点平凡中看出不凡,在假货堆里看出真东西的眼力。这固然是好事,但也有个度的把握。古董店本来就多少有点“阴森古怪”,供佛、烧香、布满尘垢,破旧之物堆至屋顶是常事。淘宝人身置其中,常常不特别留意店家放得最显眼之处,有意吸引你的东西,而是留意那些最不起眼的角落、尘垢很厚的东西,希望能发现惊喜。久而久之,老习惯往人家角落里看,老关心人家最隐秘之处。这可不是好习惯啊! 严重的会使一个人心理变得不阳光,也就是阴暗。弄古玩收藏若是将自己的心理弄的孤僻、阴暗,行为猥琐,再加上奸诈,那可是做人的败笔了。




这样看来,古玩收藏是大学问,而如何看待、如何面对古玩收藏,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很有学问的哦!




古玩收藏,于寂寞中的思考,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可以感受人生的善,可以悟出为事的真。在雅长艺术品论坛茶社里。看到朋友们发的贴子,忽然想到小时候,于是写道:

小时候家里很穷很穷,可小时候的乡村很美,夏天的夜里看着满天的星斗,听着耳边的虫鸣,总会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冬天的夜总是那么漫长,可是微弱的油灯下祖母的纺线声总是把我送到梦乡。为了纺出一斤线可以换回五毛钱来补充家用的不足。我总不知道祖母什么时候才睡觉。于是我下决心学纺线,这可是我们那个乡下唯一可以创造现金收入的办法哦。可是这活在当地是被男孩子所不耻的,封建思想极强的老祖父起初大发脾气。终于骜不过我的坚持,在叹息声中为我做了一架纺车

从此乡村的夜里又多了一架纺车相伴的声音。每每只到鸡叫头遍的三更。祖母再三劝道:儿,乖,睡吧,不早了,不早了。肚子饿得不行,祖母会从桌上的青花喜子坛里挑一勺炒米粉,那是很香很香的味道,那青花坛盖碰出一种十分悦耳的声音,特别好听。。。。。




这些话得到了一些朋友真情的应合,竟然激发起我的诗情,创作了[给我的祖母——]这首诗:


给我的祖母————


树可以变,山可以变,

唯一不变的是您的思念。

人可以变,心可以变,

唯一不变的是对您的怀念。

我不知您那双缠过是小脚

是怎么淌进秧田?

我不知您那迷缝的双眼

如何能穿针引线?

我不知您那破旧的衣衫

包裹着枯瘦的身骨

是如何抵挡三伏酷暑,数九寒天?


您目不识丁

可您丝丝缕缕的白发

总为我讲述爱、忠诚和信念。

您身无分文

可您密密苍苍的皱纹

总是坚信命运的改变。

您是那样的平凡

平凡得如同故乡的土地,

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舍

可以找到千千万万,万万千千。

您又是那样的不凡

不凡如碧海兰天,

承载着祖祖辈辈的长河

守望着子子孙孙的家园。


多少个夜里

我看到您为生活的艰难愁眉不展

盘算着明天哪只母鸡会下蛋

来弥补生活的空洞。。。。。。

多少次梦里

我看到您为儿孙难得的团聚

露出孩子般的欢颜

来淹没您孤寂的心田。。。。。。


我不知道生命是否真有轮回,

虽然我早已成人

您也早已到另一个世间,

我的祖母,可我总也挥不去,挥不去

对您的怀念。

我想听树的哭啼哦

我想听山的抱怨,

让我多一刻和您相聚,

多给您些养命钱。


美的追寻无处不在,哪怕只是静静的听,默默的读,哪怕是在全然虚幻之中,你和谁都称不上认识,更谈不上熟悉,但其所给你激起的美的感受,是一种源泉,并能得到传递和散发。




07年四月末,单位组织去湘西凤凰古城春游,还没动身,不知怎么的,就有一种写诗的冲动,忽然间冒出两句:阿娜摇曳的是我心中的凤凰,清晨飘落的是你翠绿的遐想。急忙找张纸记了下来,并且定格诗风应该是自然、孤寂、古朴。可是冥冥中就象有个久别的佳人在那儿候着你似的。于是就有了我的[凤凰之恋]


凤凰之恋

阿娜摇曳的是我心中的凤凰

清晨飘落的是你翠绿的遐想

细雨霏霏闪着金色阳光

袅袅云雾闻得树的清香

孤守你的寂寞清纯

尘封你的思念和向往

山的倒影读你无语的花开花落

水的跳荡懂你人来人往的守望

旧屋老墙有你的绰约身影

路灯橘黄伴你独步深巷

这是热恋的土壤

冲天的篝火燃得山歌滚烫

撩拨爱的浪漫与疯狂

这是失恋的所在

总有细雨洒落

伴你梦破的清泪流淌

这是无望的归宿

无望

你深不可及的美丽无常

无常

我一生一世的追梦断肠

生生不息的沱江......




这是我自认为很用心而且比较精美的诗作,我不能不说雅昌艺术品论坛茶社里赵欣蓓的隽秀、细语无声的柔美、江南苏小小的“闷骚”(我没怎么懂,自然是在当褒义理解的。)等等、等等,没有起到触发灵感的作用!虽然我没曾和她们交谈,但我获得过感知。




石家庄的欢喜老叟兄是我认识多年但至今也未曾谋面的朋友。这是个真诚、豪爽而执著的收藏者,我对他的尊重,更在于其人品。我们经常在网上交流心得,互发图片欣赏对方的藏品,评估某件藏品的价格。两人利用淘宝旺旺互发图标,就想两个顽皮的孩子似的嬉闹,谁也记不得都已经很不年轻了。除了古玩,我们之间也有工作、职责、人生观、社会时事的交谈。应该说我们都是对生活,对事业,对祖国怀着深厚情感的人。我们不敢随意地身置其外去评驳,更不敢统领其上去指点,只想参入其中来思考、承受和推动,做一盏灯抑或是一头牛。彼此受益非浅。




在自己所处的城市,我依然是一个孤独的收藏爱好者,没有圈子,也不知道有没有圈子存在。或许这是我个人的悲哀,而且注定不能有所作为。也有人说这恰是无名指座城市的不幸,地处长江中游、九省通衢的武汉,居然至今没有形成一个艺术品收藏交流的的平台,也没有一家专业的拍卖公司。玩家不少,但总体影响力远不及北京上海,甚至不及南昌、合肥、长沙、昆明等城市。这是一个城市文化缺失的表现吗?有人说,正因为此,武汉一有重量级的藏品面世,大都流向比方或江浙等地了。也有人说,至今,和各大城市比,武汉古玩收藏品的价格一直是最低的,我将信将疑。




没有发现,更没进入本市的收藏圈层,当然首先是我的无能,这种无能与我近年来的孤寂和自我闭锁的心态不无关系。忍受寂寞,感受寂寞,因寂寞而收藏,因收藏又该如何去寻觅、来破解自我的闭锁呢?生活总是在不断地给人们提出新的思考。




当然所谓闭锁也非绝对,这几年,往来最多的是三位小朋友。小程、小张一对开古玩小店的夫妻,还有一个开始做装修工程,后来也开起古董店的小张。他们年轻,见识却比较广,眼力自然在我之上了。他们的活力和热情,较少的世故,总在感染着我,让我守住年轻的心态。而对于古董爱好的执著、坚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尚不富有的生活现状算得上是一种信念了,这样的信念实在是很渺小吧?却总是引领着人们去期待明天的晨曦!他们是艰辛的,但却是快乐的。




我们时常一起聚聚,相互交流。朋友归朋友,但各自的进货渠道、买货的客户 ,是各自保留,互不打听的。倒是我仅只在网上论坛里胡乱地摆个摊,也就无所顾及,常常刨根问底,这时他们却显得老成许多呢。有时候,因为一件藏品的真伪、年代、价值争得面红耳赤,拥有者当然是信头最足的了。否定的话,哪里就容易听的进呢?




因寂寞而起的收藏之好,深究其源,还在于我年少时初恋的失败,那刻骨铭心的痛,影响到我日后的婚姻聚聚散散,不得以终,而以收藏相伴,当然是有我自己应该承担的罪过呢。于是乎翻出很多年前写的那首诗 [泪]



那是在梦的

梦的幽徊

你说天上难有同龄的星

我说地上可有同枯的卉


那是在夜的

夜的寒霏

你说冷,梧桐叶点着露的清辉

我说痴,路灯光守着雨的深醉


那是在秋的

秋的衰微

你说悲,竟不料是一个永恒的分别

我说喜,终算是有一次遂意的相会


那是在冬的

冬的憔悴

你说你给了我重重叠叠的悔

我说我将送你点点斑斑的泪


打那以后,当我重新燃起诗情时,世纪早已经跨过了,我也“失身于”收藏久矣。初恋者今在何方?过得可好?并不得而知,哪里来遂意的相会哦?可是难得提笔写所谓的诗时。却总也脱不了这幽怨的调子。简直就不象个男人,况老男人耶?哀哉!




时间总在无情的流逝,美好的事物在内心沉积,无论过去多少年,遇到适情、适景,总是能勾起你清晰的回忆,引发你动情的联想。这也算是一种收藏吧?今年初,久未下雪的江城,忽然飘飘洒洒地下起了雪,令我十分感动,急忙拿起相机拍照,发到网上。写道:

武汉的雪很难得啊!昨天下了一夜。积得比较厚了。可是很柔很绒的那种。消失得很快哦。就如南方女子的柔美。从童年时我就痴迷雪,也许是因为那时穷,下雪和过年可以吃到好东西有关吧?这样的痴迷让我一直保存着,如同许多武汉人一样,每年的冬天都期待着雪的来临。武汉夏天的热,朋友们是知道的,冬天武汉的雪又是这样的柔美,这就造就了武汉人的热情,义气和温情的统一。




记恩不记过是一种习惯,在收藏过程中,常有些惊喜让我难以忘怀。一次,在网上,和身在加拿大的一位华人聊上了,她竟以150元人民币将一幅建国初期的精美苏绣让给了我,还送我一枚加拿大发行的中加建交纪念邮票。从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寄来;2005年初在北京学习期间,一个周末,独自去逛潘家园,碰到一老者问摆摊人;收不收东西?是几个小铜件和一只刻葫芦。摆摊人看后说:不收,让他去找开店的。老者说:去了,开店的一共只给400元。我听后,接过葫芦,只见上刻仕女、山石、翠竹,十分精致,后面刻诗一首,刻工娴熟,文字优美镶口,内接一印章。包浆极好。以不到200买下。回后一查,竟是清晚江浙金石名家朱宝骝先生字刻赏玩之物。由是十分珍爱。还有一次,在本市文物市场用10元钱淘得一只明中期青花小罐。想起这些来,总觉得其乐无穷。




当然,吃药、上当、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买了,这样的时候更占多数。收藏者开始都很难管得住自己,虽然内行人一再说多看少买,弃粗买精。可是却很难档得住诱惑,哪怕身上有一点钱都想买件东西。一来二去,竟然有几百件了。自然是买错的、不值得藏的占多数了。回过头来,该怎么看呢?我以为,对我这样的笨人,是个必然和必须的过程。谨慎些当可省些银两,可没有切肤之痛,恐怕是难以长见识、长记性的。





听说从前一人以木棍担油,不慎绳子脱落,罐从背后摔碎,油尽失,此人扔下木棍,继续前行。人笑傻,竟不回头!他说,碎已碎矣,回头何用?下回系牢就是。又听说一人屐鞋过独木桥,不慎一鞋落水,其顺势将另一只鞋蹬入河中。人笑其痴,他道,一只鞋留有何用,下回穿好再过。对于收藏吃药,应该有此心态,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路是没法走下去的。当然应尽量避免吃重药了。吃到重药,往往也是心态没摆好的缘故。我没吃上重药,倒主要是没那么多银子的原因呢。




所有收集物大致可分为药、普、精三类,认定是药的,花了再多银两,砸掉不足惜,争取不犯同样的错误。普和精随着眼力、见识的提高,认识会不断变化,而普品总是占多数的。就我的藏品来说,眼下自己认为还算精的顶多仅百余件,行家眼力就更少了,专家恐怕一件也看不上都难说,没关系的。用我自己现在的判断,先慢慢来处置药和普品,砸的砸,转的转,送的送。




到这个时候,应该才可以到多看少买,不是精品不动心的境界吧?要经过这么一折腾,把自己的居室堆积无清理得比较顺眼的时候,也许才算得上藏品呢。当然其中绝对没有“药”,是哪个藏家都不敢保证的。这些算不算得上初学入门阶段的得与失呢?诸君指正了。呵呵。




我的所谓藏品,到现在也只能算是低档次的,毕竟收入有限,要负担孩子、还想重新置家过日子哦,但就以我现在的眼力、状况和心态,藏品的图片不断调整,文章不断写下去、改下去,朋友逐步增多,身价有个多少多少万,是有可能的吧?哈!




爱收藏的人,多是喜欢怀旧的,总是企望用某种物的方式留住过往的痕迹,找到历史的故事。总希望从林林总总的残痕中找到与从前对话的窗口。然而,收藏又绝不是老人的专利。爱收藏的人,又应该是能认真地面对现实的。只有清醒认真地面对,准确的度的把握,才能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也才能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感受收藏的乐处。而且,爱收藏的人,也是能够面向未来的,只有着眼未来,才可以有对艺术品价值的预见性,才能更准确认识某一艺术品的潜质,也才能真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爱收藏的人应该是热爱现实而非逃避现实、投入生活而非生活的旁观者。那种把对文物收藏的爱好简单地归类于沉溺声色犬马、玩物丧志的看法是太过肤浅了吧。




如此说来,收藏不仅是一种爱好,同时也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和一种文化的陶冶。




许多朋友都去过敦煌吧?敦煌给我的那种郁闷的感觉,我一直想不明白,说不明白,不是单纯的愤恨、痛苦、悲哀或者其他的什么感受,是吸进一种混合的难受的东西在胸口吐也吐不出来,吞也吞不进去的感觉。

陈寅恪老先生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他的感受比我都要痛快一些。

1900年,当王道士发现17号窟藏经洞后,用了7年时间向县令直至甘肃省道台报告这一发现,且基本完整的加以保护,1907年那个叫斯坦因的英国人来时,开始他拒绝见面,而从这一年之后的10多年里,经他的手向英、法、俄、美、日“探险家”贩卖了藏经洞的绝大部分文物,达四万多件,成为历史的罪人。




每一个盗取文物的外国人几乎都历经艰辛,采取当时最好的保护措施、用最原始的工具、雇请中国人把我们的国宝十分完好地运去了他国,而且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纳入其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珍藏,并籍此创立了世界范围的敦煌学。




1910年清政府好象明白了点什么,下令将所剩的经册等文物全部运往北京,王道士私藏了不少精品。结果运输沿途损毁严重,偷盗成风。竟达一半以上!

当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道士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是这样记述的:“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




与我同行的一位相当级别的官员看后说:他们盗走了也好,毕竟东西还在这世界上,不然早毁光了,文化是世界性的嘛。我不知道说什么,我只想哭。

我在想,如果不是敦煌,不是过去,甚至也不是文革期间,就是现在,就是今天,在一个不知名的偏僻穷困的山区,突然发现了许多吃吃不得,喝喝不得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它们的命运又会是怎样呢?

我真的吐吐不出,吞吞不进哦,我的朋友!




我的女儿总把我从梦中叫醒。调皮可爱的,揪我的鼻子,掏我的耳朵。我总想用胡子扎她,可是她咯咯地笑着,跑到了老远,还望我挤挤眼睛。这丫头!

可是醒来时却依然是清凉的漆黑的夜。

很难见到我的女儿,她成了她妈妈的私有财产。但我们总在梦里见面,她甚至不把我当爸爸,老把我当她的同学和朋友,和我吵起架来可厉害呢!

前年的一天,和我在一起时,不到9岁的她,居然教我唱[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女儿总是父亲心头肉,不管你在哪里,想没想到我,我总想用我成倍的思念换得你无忧的快乐,我知道我欠你的总也还不完。。。。。。



儿子就不一样了,我从来都把他当兄弟看,有什么烦心事或者什么快活事总是先告诉他,捡了漏或者吃了药也第一个报告他,甚至和我的父母,他的爷爷奶奶为什么事发生了矛盾,也总是找他评理,然后让他打个电话去哄哄。我才不管他懂不懂,消化不消化得了呢。我和他说话还老是带点“个把、个把”的武汉话的渣子,武汉人叫“带把子”。

人家现在可是特警队的一名警员呢,块头比我大得多,我是不敢惹他的。

有时候快活起来,问他:怎么样?老爸还年轻吧?他老是那句话:你谈鬼。




人在寂寞中生出的当然不只是痛苦。有了收藏或者别的爱好可以得些排解。但更多的靠内心的修练了。于是想到这个世纪初写的一首诗

总想告诉你  母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