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由无界AI生成
近期,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线开庭审理了四起画师起诉AI(人工智能)绘画的著作权侵权案件。这也是全国首例涉AI绘画大模型训练著作权侵权案。
在国内,这类AI侵权案逐渐被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AI产生的作品,其实很多是基于真人创作的作品,学习融合后生成,版权的边界被AI挑战。
而在国外,AI版权的问题也已经愈演愈烈。在Diffusion(图像扩散)等AI图像技术诞生的热土上,AI画作已经应用到电商、影视、广告等商业领域。这时,AI版权的问题就不再是抄袭与否的创作问题,而是侵犯商业著作权。
譬如即将在英国伦敦上市的快时尚巨头SHEIN(希音),就面临市场上众多AI侵权的指控。从公开信息来看,海外市场针对SHEIN的侵权指控,在于其利用AI、爬虫等工具进行商品图、海报图的再生成,争议领域覆盖服饰、饰品、美妆等诸多电商细分领域。
SHEIN的案例并非个例。随着AI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利用AI进行创作,这使得AI侵权问题变得更加普遍。尤其在大模型向多模态发展的过程中,文生图、图生图,文生视频等类型的创作门槛被极大降低。
生成式AI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际上是在数亿的Token(字符单位)中学习素材,形成整体推理框架。在针对具体风格画作时,也许几张甚至一张图就能模仿出相似的作品。
技术能力越来越进步的当在,技术的成本也在不断被降低,现在行业共有7家企业共计21款大模型参与降价。激烈的价格战,将Token从“按分计价”直接推入“按厘计价”时代。当技术成本被无限降低后,AI侵权的事件开始屡见不鲜。
SHEIN,作为国内快速崛起的快时尚零售商,其商业模式强调“小单快返”。这种模式要求极高的效率,而为了满足这一需求,SHEIN大量使用AI技术来加速产品设计的过程。
“日上千款”,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增加了 AI 侵权的概率。
今年4月,美国艺术家艾伦·吉安娜(Alan Giana)向美国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提起诉讼,指控SHEIN利用AI技术擅自抓取并销售其艺术作品,要求SHEIN停止侵权行为并索赔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赔偿。
在艾伦提交的诉状中,提到SHEIN通过专有的技术系统,从其他不属于SHEIN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中搜集大量素材,并在未经授权的前提下随意复制这些作品,上传至SHEIN网站进行销售,以获取利益,其原创画作《Coastal Escape》是侵权作品之一。
艾伦·吉安娜原创画作《Coastal Escape》与SHEIN网站售卖画作对比
来源:yahoo news
这不是SHEIN首次被起诉侵权。
去年7月,也有三名独立设计师,向美国加州联邦地区法院联名起诉快时尚巨头SHEIN侵犯版权。
三名独立设计师均提到SHEIN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复制了他们的艺术作品。在诉讼中提到,SHEIN开展了一项算法驱动的业务,目的为“蓄意接受、容忍甚至鼓励和促进此类抄袭行为”。
SHEIN在受到此类侵权控诉时,解释理由大多为销量较低,而且将具体责任归咎于第三方合作方,这并没有赢得控诉人的理解。
今年3月5日,美国艺术商店猫集会(Cat Coven)第三次对SHEIN发起侵权诉讼(2019年曾对SHEIN发起第一次侵权诉讼),内容包括商标侵权、版权侵权、不正当竞争和欺骗性贸易等多项指控。
在最新的诉讼中,猫集会提到SHEIN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至少侵权了7种万圣节产品,以及SHEIN在没有版权的情况下,仍旧利用具有SHEIN标识的包装袋向版权管理机构提供了虚假的版权注册信息。
除了设计师、艺术家等群体对SHEIN提起侵权诉讼,国外众多知名品牌如ZARA、H&M、Nike、UGG、Levi Strauss、Kikay耳环都对SHEIN发起过侵权诉讼。
早些年SHEIN并不依赖AI,其在2021年就推出了“设计师孵化计划”,该计划目的是发掘有潜力的设计师,为他们提供专属的线上设计平台,同时SHEIN会通过自身打造的柔性供应链及按需生产模式帮助设计师生产服装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从2021年1月启动至今,SHEIN X 设计师赋能计划已合作超过4600名设计师与艺术家,共同推出超41000件原创作品。
今年9月,SHEIN宣布已投资1000万欧元,用于发现、培养和发展欧洲各地的年轻设计师,并计划在5年内引进250名欧洲设计师。
但这些有限的设计师对SHEIN每年的上新速度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而AI极大地提升了其上新速度。
也不只是SHEIN意识到,很多行业都被AI的效率和成本折服,因此侵权也在各行各业发生中。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AI侵权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
随着AI技术在图片、声音、设计等多钟领域逐渐成熟。以电商领域为例,商家通过AI工具的帮助,仅需几十秒钟,就能生成场景丰富多样的产品展示图、宣传视频,以及短视频拍摄脚本,核算下来价格可能只有几毛钱。
低廉的价格与几乎即时可见的成果,让众多电商平台和卖家开始依赖AI。
例如,SHEIN利用AI分析海量趋势数据,进而推断可能爆火的潮流趋势后,让设计团队快速制作设计样品图片上传至平台,甚至直接通过AI生成产品,如果用户点击量或下单量足够多,背后庞大的供应链就会立马开始制作成衣。
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SHIEIN供应商提到,在“小单快返”模式下,SHEIN的成衣加工环节,交货周期最快只要7天。这背后是极致的效率,AI在SHEIN整个链条中可谓功不可没。
正因如此,电商领域是AI侵权的重灾区,AI被用来生成吸引眼球的商品图片和设计,然而,这些由AI生成的内容往往涉及到对原创作品的侵权,如未经授权的使用、复制和分发等。
目前来看,AI侵权事件频发,全球各地都出现了艺术家状告AI公司侵权的事件。
前文提到的2023年1月,美国三名艺术家Sarah Andersen、Kelly McKernan、Karla Ortiz针对Stability AI公司发起了关于“文生图”生成物著作权侵权的集体诉讼,这是全球首个文生图AI侵权诉讼。
在Youtube上,近期就有个网友热议的案例。美妆品牌Painted的主理人声称其新款眼影盒,花费了几年时间设计整个产品的包装,而近期SheiN上线了一款眼影产品,从包装设计到盒子里面构造都十分相似。区别可能是其原创的眼影盒,24个色彩展示都是3D打印,而SheiN同款则是平面图片打印。“这就是同一款眼影盘,开什么国际玩笑,很明显他们不关注创意、产品和包装。”这位主理人说道。
美妆品牌Painted的主理人控诉SHEIN视频截图
现如今,美国本土已经引发了AI侵权诉讼的浪潮,画家、作家、音乐家等相关群体,纷纷对Stability AI、OpenAI、微软、Meta等在内的美国科技巨头提起了著作权侵权诉讼。截至2024年初,美国已经有10多起关于生成式AI相关的著作权侵权诉讼。
国内也有“AI三只羊”、“AI雷军”等知名的侵权案例,并引发了很大的商业纠纷。
在经过诸多案例研究后,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副教授、湖北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孟奇勋公开表示,依托照片生成AI画作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需遵循“实质性相似+接触”规则,只有证明涉嫌侵权作品与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构成实质相似,同时作品权利人又有证据表明被告在此前具备了接触原作品的机会或者已实际接触了原作品,就能判定为著作权侵权。
而目前牵涉到的AI,实际上还不算是是AGI(生成式人工智能),尤其绘画模型,很多Lora模型本身是对特定作品的学习;声音模型,更是直接上传名人的声音片段合成。
在AI浪潮到来的时代,AI正迅速深入到各行各业毛细血管中,这也使得AI侵权事件屡见不鲜,找到一个合理的发展机制,成为AI治理的重要命题。
AI为创作带来了便利,技术降价也为使用者提供了切实的优惠。
尤其新诞生的Flux AI出图、Drawing Prompt、SDXL Turbo等AI文生图工具,目前均可免费使用。
但免费,并不意味着AI处于法外之地。
今年2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生成式AI服务侵犯他人著作权进行判决,认定某人工智能公司在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过程中,侵犯了原告对案涉奥特曼作品所享有的复制权和改编权,为此被告应承担相关民事责任。
奥特曼原图与Tab网站生成的奥特曼图对比
来源:21世纪报道
无独有偶。今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也宣判了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侵权案。法院认定,在具备可识别性的前提下,自然人声音权益的保护范围可包括AI生成声音。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经过个人允许,利用人工智能合成的特定人员,比如有辨识度的声音主播的声音,同样也是侵犯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法律的执行也会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跨国界的版权争议、复杂的技术细节等。另外,通常法规的制定和更新也会滞后于技术发展,因此除了依靠法规外,商业自律也尤为重要。
作为企业,商业自律常常是核心的竞争力,确保自己使用的AI技术的方式不侵犯他人的版权。尤其是SHEIN主要市场是海外地区,其对原创作品的保护力度非常大,任何可能的侵权行为都可能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造成影响。
此外,技术本身也可以成为版权保护的推动力。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确保版权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从而为版权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AI技术也可以被用来监测和预防侵权行为,如通过算法识别潜在的侵权内容。
由此可见,版权保护是一个多维度的事情,需要法律、技术和商业实践的共同作用。
在AI技术日益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今天,我们如何平衡创新与版权保护的关系。这不仅需要法律和技术的创新,也需要商业实体的自我鞭策。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议题将变得更加重要,其影响也将远远超出SHEIN一家公司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