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头条
上海吃喝玩乐第一榜,提供最鲜活的城市资讯,记录最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关于上海城市美学的补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1200元起!在上海考咖啡师就有机会领补贴! ... ·  3 天前  
上海本地宝  ·  上海昨天到底有多冷? ·  4 天前  
上海本地宝  ·  期待!上海又一波演唱会开票时间定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头条

再见!沪上老八景!

上海头条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7-24 20:02

正文


新城新气象

旧城旧容颜

早些年为了迎接世博会

上海于2009年评选了“新沪上八景”

分别是外滩晨钟、豫园雅韵、摩天览胜、旧里新辉、十里霓虹、佘山拾翠、枫泾寻画、淀湖环秀

▲  新沪上八景


如今,新八景早已众人皆知

老八景变得逐渐陌生

寻其根源,却是在明代就有“沪城八景”之说

首见于1588年官修的万历《上海县志》

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据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

《申江竹枝词》 中所记为:

黄浦秋涛、野渡蒹葭、江皋霁雪、石梁夜月、

凤楼远眺、龙华晚钟、吴淞烟雨、海天旭日



风花雪月、亭台楼阁

上海自古便是“美人”

当“她”遇上诗词

又添风韵!



黄浦秋涛

黄浦江上观浪涛


十八潮头最壮观

观潮第一浦江滩

银涛万叠如山涌

两岸花飞卷雪湍

沪人有农历八月“ 陆家嘴上看潮头 ”传统习俗。明永乐年间,黄浦江水自南向北与吴淞江汇合折向东流自长江入海。


河道东折处,在浦江东岸冲积成一个突出的嘴形滩地。又因 明代翰林院学士陆深世居此地 ,死后亦敕葬于此,故该地世称陆家嘴。

当年申城黄浦江堪比钱塘江潮,秋季潮汐时,海潮倒灌入江,潮水汹涌,大有“风翻白浪花千片,涛似连山喷雪来”的气势,陆家嘴也成了观潮胜地。


如今黄浦江依旧奔腾不息,只是两岸高楼林立,狭仄的江面仅剩游船来往、游人嬉闹,早已不见当年波涛汹涌之壮阔。

野渡蒹葭

野渡莲塘闲趣生


金风飒飒响回塘

渡口呼船正夕阳

知否侬家烟水外

蓼花红处近渔庄

蒹葭,是长在水边的芦苇。关于“野渡蒹葭”,有市民研究后如此描述:指苏州河往西延伸一带青山绿水中芦苇摇荡、遍地蒹葭、溪舍渔庄的景象。


在长满蒹葭的水边是一处野渡,驾一叶扁舟,独享自然风光。如此充满闲情野趣的田舍生活,在过去的上海郊县很常见,可现在也难以寻觅。


江皋霁雪

大境阁上赏雪景


昨夜天公剪鹅毛

北风吹散遍江皋

垆头买得双蒸酒

同上楼头劈蟹螯

诗词中所提及的地方叫 大境阁 。明嘉靖年时,为防倭寇侵袭,上海在今人民路、中华路一线筑城墙。万历年间倭患平息,县城安宁,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


清嘉庆二十年扩建为三层阁,到了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陈銮为东首新建石坊题“大千胜境”,从此大境阁名声大振。


1912年拆城墙时,仅大境阁和50余米城墙得以幸存 ,如今巍然雄立于人民路、大境路口,与白云观比邻而居。

从前,城外是空旷田野,雪后初晴,登阁远眺,大地银装素裹,映衬红日蓝天,蔚为壮观。城楼上饮热酒、赏雪、品蟹,不甚快哉;如今拾级而上,但见飞翼之阁依然笑迎春风,却不再见江皋,也不见白雪蔽野。

石梁夜月

携伴走桥看夜月


携伴良宵出城去

陆家桥上月如霜

桂樽环饼答秋光

处处氤氲朝斗香

“石梁”指东门外方浜(今东门路)上的陆家桥,为明代翰林学士陆深出钱所造,有3个环洞,24级石阶,栏上刻祥云图案,又名学士桥。


上海妇女向有“ 走三桥 ”之习俗,中秋夜携伴同行,须到三座桥上赏月,还要看水中月穿桥洞,学士桥是不可或缺之处,于是逐渐形成“石梁夜月”之佳景。


后来在填没方浜筑路时,该大石桥被拆,“石梁夜月”也不复存在了。

凤楼远眺

重阳登楼看龙舟


鼓角声中焕彩游

浦江午日闹龙舟

红儿绿女沿滩看

看客多登丹凤楼

“凤楼”即天后宫。在沪, 重阳登高 是传统习俗。旧时丹凤楼本身就具有一定高度,后又被移至城头万军台上,自然也成了登高首选。


每逢端午时节,黄浦江上举办 赛龙舟 活动,丹凤楼亦是最佳观赏处。“凤楼远眺”说的便是上海人登丹凤楼远眺的情形。

元末时,上海筑城,旧址位于老城隍庙的丹凤楼被毁,仅剩了楼旁的丹凤路以为纪念。

龙华晚钟

悠悠钟声伴晚霞


三月十五春色好

游踪多集古禅关

浪堆载得钟声去

船过龙华十八湾

“龙华晚钟”所表现的是龙华寺内,每晚钟声准时响起,映衬着落日的余晖,伴着袅袅炊烟穿越而来的景象。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 历史最久、规模最大 的古刹,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距今已有 1700多年 历史,寺名来源于佛经上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


现今我们看到的龙华寺大部分是清同治、光绪年间修整的建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