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身为母亲,如果总有人说 “你太焦虑了!”,请把这篇文章甩给ta。如果你正困于养育的焦虑,作者将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正如你自己明白,以及也将在这篇文章中看到的,焦虑的原因其实不在女人自己。充分理解这个问题,是减轻焦虑的第一步。对,这里说的是减轻,因为在当前环境下,没有人能做到完全不焦虑。
中国的妈妈们为什么那么焦虑?是因为她们自找焦虑,或是境界不够、能力不足吗?当然不是。
养育是日理万机的工作
中国妈妈们,真是比总理要操心的还要多。我们先来简单列举一下养育关键词:
母乳喂养:开奶、衔乳、涨奶、堵奶、厌奶、抽奶、夜奶、断奶、加不加奶粉......
奶粉喂养:奶粉的品牌和安全、代购、海淘、奶粉好贵......
睡眠问题:抱睡、奶睡、频繁夜醒、短觉多次、睡眠训练方法大全......
辅食吃饭:什么时候加辅食?加多少?肉泥、蔬菜泥、米粉,孩子不爱吃辅食 怎么办?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吃盐、吃多少合适?孩子挑食、死活不吃饭怎么办?喂饭还是自主进食?孩子缺铁怎么办?要不要做微量元素筛查?.......
拉撒问题:大便的颜色、频率、质地,便秘、拉稀、如厕训练,尿不湿哪家好,要用几号的,什么时候摘尿不湿?.......
孩子生病: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湿疹、手足口病、幼儿急疹、热性惊厥、疱疹性咽峡炎、新生儿黄疸、婴儿肠绞痛......
孩子学业:英语启蒙、早教班、兴趣班、辅导班、幼儿园、学区,该如何选择?要不要让孩子上?没有户口怎么上学?
您以为这些知识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您知道我们有多少育儿微博/微信公号要跟进阅读吗?随便截了几个育儿大V的文章列表,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此外,别忘了,绝大多数的城市妈妈,可是要同时全职上班的。
中国特色的养育问题
您知道去一次医院要花多长时间吗?您知道打一次疫苗要排多久的队吗?您知道多少医生不靠谱吗?您知道医院里有多少病毒吗?孩子发烧,是去医院,还是不去医院?如果要去医院,什么时间去、先观察多久,才能最大限度地少折腾孩子?
在中国,不修炼成半个医生,真就没法养孩子。然而,成了半个医生,多数问题也不受我们控制。
就比如说给孩子打疫苗吧(以一位北京亲友的孩子为例):不管什么情况,一个月只给打一针。轮状病毒疫苗没有进口的(国产的效果差,还只管一年)。两岁前没有肺炎疫苗可打、五联疫苗一度缺货(不能按时接种,效果可想而知)。感冒、咳嗽、拉肚子,统统不问青红皂白不给打。连长疹子都不给打,疫苗接种一拖再拖!
孩子没及时接种疫苗,感染了肺炎怎么办?感染了腹泻怎么办?这个月是打常规疫苗,还是流感疫苗?打哪个、不打哪个、先打哪个、后打哪个,都要考验大人 (也就是妈妈) 的决断。
让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美国婴儿的疫苗接种时间表,信息来自美国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在美国,2个月和4个月,分别一次接种5种疫苗。4针合并到三针,轮状病毒疫苗口服。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体质没什么不同,为什么中国的疫苗政策与国际不一样,只能说是中国特色。
笨妈目前还没亲身体会过在国内养孩子,这还都只是听说的,这还只是一个例子。美国的孩子都有固定的儿科医生,去看病也是早就预约好时间,还可以随时电话改约。儿童照料设施上,即便在这一点上落后的美国,也有可信赖的托儿所,而欧洲就更不必说。
而在中国养娃的妈妈们,每天要经历多少时间和精力上的撕扯,要甄别多少信息、做多少艰难的判断,自不必说。
丧偶式育儿到底谁的错?
据说有一种生活叫做:妈生妈养,爹虽生犹死。
你有没有发现各种母亲节宣传、公益广告、儿童用品的广告都充斥着这样的画面:妈妈帮孩子洗澡,帮孩子辅导功课,甚至妈妈生病了还是拖着病体给孩子做饭…… 这些孩子在无爹环境中长大……
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懂的。最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或假装)意识不到这是个问题。举个例子,我们一起感受下方太吸油烟机的广告:
看了这广告,正常人的第一反应难道不应该是:作为家里的 “男人”,这么心疼她,为啥你不去自己做吗?
如果作为妈妈的您也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这不怪您,只能说明中国社会压迫女性之巧妙之深重。社会科学界早有研究,这叫内化的性别歧视和压迫。也就是:从小到大各种耳濡目染和被教诲,我们已经接受了这种安排,以为 “事情就是这样的”。
然而,“男主外、女主内” 的社会性别分工,及其背后的一整套父权体系,是造成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人生选择狭窄以及人生困境重重的根本原因。
今日城市女性还要更惨:女人走出去工作挣钱养家、男人却没有回归家庭分担照料劳动。于是就出现了,美国学者 Arlie Hochschild 几十年前就曾精辟阐述的问题:女人白天上班挣钱,下班回到家,又开始在 “第二班” 里陀螺般旋转。
从没见哪个男人需要平衡事业与家庭,他们可以轻松的两者兼得。而但凡有点职业追求的女人,却每天都在盘算:如何才能既保全自己的事业,又做个好妈妈。
母职惩罚和时间贫困
让中国妈妈们焦虑的,可不只是养育和家务问题。从一出校门就无处不在的职场性别歧视,加上养育孩子对时间安排造成的撕扯,让她们承受着巨大的职业代价。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学有个精辟的术语,叫 “母职惩罚”。在上班和养育、家务间狼狈应对的她们,经历着严重的 “时间贫困”。
关于这一问题的阐述,参见笨妈旧文。这里仅选取一段:
在米林达* 盖茨的年度公开信中,她援引了全球多个国家的数据:从做饭、洗衣到照顾老人孩子,全世界平均来看,女人每天比男人多花4.5个小时在无偿劳动上。这种男女的劳动时间差距,少则是北欧的每天45分钟,多至印度的每天5个小时。
与此相对应的,是女男休闲时间的巨大差别。盖茨说,我情不自禁设想这种时间上的不公平会如何影响两性的的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女性患抑郁和睡眠紊乱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
与此相关还有另一个问题:家务和育儿劳动的无偿性。它们被默认为是女人的义务,且价值被严重低估(其实就是免费)。对这一问题也早已有透彻的分析,参见下面这本在美国畅销一时的好书。
辣妈是美丽的中产神话
一样是妈妈,为什么人家看起来那么优雅、享受而气定神闲?是我不够努力吗?是我能力不行吗?
当然不是。人家家里有多少专业保姆,人家享受多少社会资源,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与她们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商家给挖的坑,还是不跳了。
无处不在的责备受害者和误导性的解决方案
中国妈妈们的养育焦虑,各种育儿号也功不可没。他们往往默认育儿是妈妈的事,同时为了售卖产品,制造出更多的育儿需求和任务,加剧优生学和 “密集母职”。
其实笨妈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因为看到这么一段:
当时立马就没按捺住,留言道:
截图中的观点,实在无法苟同。家长的情绪管理在育儿中非常重要,大人的焦虑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这些当然都对。但是,家长所处的社会阶层、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能够给孩子学习提供帮助的能力、有没有人分担照料劳动,等等都决定主要照料人(往往是妈妈)的焦虑程度。
在育儿成功学的社会压力大环境下,这不是说自我调节就可以自我调节,那么简单的。而且,这篇文章画了个操着各种心的焦虑妈妈,又说关键在于大人情绪管理能力,这不是责备受害者吗?同时也加剧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正如一位作家所言:“管理情绪太复杂了,个人经历、能力都有关系,但家庭条件、社会环境起很大作用。”
于是,中国妈妈们操着总理的心,在难免焦虑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被说 “你太焦虑了!”。于是,她们没能做好的事情又多了一桩:没能 hold住大局,调节好心态。在讨论妈妈焦虑问题的海量文章中,一篇热门文章列出了妈妈焦虑的6大罪状:依赖孩子、控制孩子、索取孩子的爱、遵从群体压力、缺乏自己的生活和乐趣、自己停止成长。
摊手。真是因果颠倒,把受害者的不幸处境,反归为原因。还能再厌女一点吗?
可是,话说谁傻啊,谁不知道应该减少焦虑,谁不想减少焦虑?关键是,如何做到?!你不焦虑,你来啊!
再看另一个育儿大V,就丧偶式育儿提出的解决方案:
不要再为爸爸们各种找理由了,好吗?丧偶式育儿的原因只有一个:爸爸没有积极参与,而不是 “妈妈没能让爸爸积极参与”。怎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猪队友了,中国妈妈们都傻,不知道让爸爸分担,才沦落到丧偶式育儿这地步的吗?
丧偶式育儿的深层次原因,是权力关系:因为我就是不做你没办法怎么着我啊!人都有手有脚的,什么不能做。老板交代的活儿,怎么就跑的那么快呢?
如果所有的妈妈都在面临相同/似的问题:爸爸不参与、就医难,以及社会照料机构的缺乏等等,她们的焦虑就不再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社会的问题,答案就不在个人。即便个人有一定的 “主观能动性”,她能调节的、能努力的,也很有限。正如,我在上面那篇文章中指出的:女超人不是出路。
我们没见到过几个女超人,因为我们是人,无法超人。即便有那么几个超人,也是以牺牲她们的休息时间、健康和自我追求,为代价的。
妈妈们的出路不在做女超人,而是不需要再做女超人。要求或者期待她们做女超人,是一种绑架,更是一种剥削。对不起,我们不中这计。
其实我还忘了提二胎问题。二胎时代,上述所有问题都要成倍加剧。最后只想对所有人说,如果您选择不去或者没有条件,参与推动母亲焦虑问题的社会性解决方案,至少请不要再(有意无意地)责备受害者了。
关心和提醒的方法不止一种,请注意您谈论这一问题的方式。
注:
1. 文中第一处引用来自《丧偶式育儿是什么鬼?!【育儿深挖96期》:
2. 轮状病毒疫苗是管什么的,没几个爸爸知道吧?这是一种存在于世界各地、会造成严重腹泻的病毒,每年导致5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
相关阅读推荐:
电视里的辣妈多么优雅,可狼狈的囧妈才是血淋淋的现实啊
公共设施不友善,让中国妈妈带娃出门像闯关
不做辣妈!安妮·海瑟薇:怀孕不胖个几公斤怎么过瘾
作者:笨笨妈,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笨妈米国育儿经
微信最具影响力女权公号
回复关键词,获取精选资讯
高跟鞋| 反逼婚 | 直男癌 | 乳头 | 女歌
女权ABC | 腋毛 | 女足 | 同性婚姻 | 女博士
性骚扰 | 荡妇羞辱 | 家务 | 冻卵 | 性工作 | 男孩危机
校园霸凌 | 妇女节 | 二胎 | 月经 | 剩女 | 防狼手册 | 同工同酬
微信号:genderinchina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