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亚评论
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曲线猎手  ·  2月12日:大V盘前策略合集【陈小群又上榜】 ·  13 小时前  
投资明见  ·  徐小明:周二操作策略(0211)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东亚评论

最讨厌丁真的是小镇做题家

东亚评论  · 公众号  ·  · 2020-12-15 08:00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X博士”(ID:doctorx666)

作者丨X别动队

编辑 | 阿迪民  策划 | 格子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丁真成为网络带明星之后。
贴吧、虎扑、知乎开始有人狂喷、狂酸。这些人多数是男的。
于是有人说了,直男狂酸丁真,无能狂怒。
这么说十分以偏概全,需要更加精确,并不是各种类型男的都在酸。
比如街(音“该”)溜子男孩就不会酸,他们不太在乎这种事,有这功夫结交点带绿水鬼开霸道的好大哥,包点工程、抽根华子岂不美哉?

比如横发男孩就不会酸,他们不太在乎这种事,有这功夫看看比特币走向,看看B站股票值不值得买,分钟寺的房产值不值得投资。分分钟十万美金上下,忙着呢。

还有小老板男孩、蹦迪男孩,等等,其实好多种男的,都不在乎这个事。
那谁最难受?


01



通过调查,以及与社群内朋友们的深度交流,我发现最讨厌丁真的人群,是做题家男孩。尤其是处境不如丁真的男孩们(丁真已进入体制内)。
那真是破防了,滋滋飙血。
证据如下 ⬇️
1️⃣
2️⃣
这种高赞回答在知乎很多,就不一一截了。
WHY?WHY?WHY?
为啥做题家男孩最受伤、最激动?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值得严肃讨论。
首先我们说下啥叫“做题家男孩”,做题家男孩是怎样成长的。
做题家不等于学霸。学霸是最优秀的做题家,做题家的范围比学霸大得多。
只要参加了高考,天天做卷子,那么这个人的少年时期就是按照做题家培养的。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是做题家。

那么,当个优秀的做题家有多么苦逼,咱们也是都知道的。
培育一个做题家最低需要16年(到大学),最高无上限(可能30大几还在住博士宿舍)。
一生经历无数考试战役:大考、小考、期末考、分班考、中考、高考……
高考不算完,还有很多地狱级副本——考研、考雅思,还有更极端的武林高手认为,国考才是真正的“高考”,冲上去就VANS了。
做题家有个非常直线型的价值观守则:
“做卷子——听老师话——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是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一步步累积的,是老师家长学校从小教育的,一万年不动摇。

其实,很多做题家男孩从小是不难看的,长相清秀,头发茂密,身形直板,笑容也阳光明媚。
但上了16到20年学,走过由一本本教科书、黄冈练习册铺出来的路,学得一个个戴着大眼镜,每天睡眠不足,一脸衰样,步入社会两年,头发就开始稀了。
是的,有的人一看就有纯真自然的眼睛,那是因为他从小没刷过一万多张的黄冈卷子。
丁真的待遇,就像是弯道超车,这些做题家男孩们,其实不是嫉妒、不是愤怒,更多的是委屈。
因为他们一直信仰的共识和公式被打碎了。觉得最终还是错付了时代与社会。
“屮艸,凭啥我寒窗苦读16年,一下被别人弯道超车了,社会一致赞美,国家出来站台,轻松进入体制内,一片大姑娘小媳妇花痴的嗷嗷叫,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02



谁都知道丁真火是因为运气,为啥就做题家男孩这么难受呢?
因为摆脱不了 做题家思维。
啥是做题家思维?
就是线性逻辑,等级制度,按照单一标准给人划定三六九等。
大家想想这种逻辑来自于哪里?就是上学时候的做题,卷出来的规矩。
因为做题家世界从小比的就是分数定胜负,多一分上天堂,少一分下地走四方。
这就是属于东亚做题家们残酷的内卷竞争,卷,才能卷出一条路。好多人小时候厌恶内卷,卷完之后也是内卷的卫道士。
产生各种以考试和分数为主导的歧视链路径:985比211人上人,211比三本人上人,本科比带专人上人。
一切人都按照这个序列等级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不按这个规矩走就是社会支流,不登大雅之堂。
这种单一线性的思维,让做题家男孩的成功标准也特别固定,特别有考核指标。
比如体制内流派成功,就是稳稳过国考,穿着成熟稳重的灰夹克or白衬衫,梳着功过三七分的稳重发型,朋友圈天天转发正能量文章,很受领导(副科长)赏识。
比如公司流派成功,小目标是进入BAT,拿到年薪30个。30W是虎扑步行街的街薪。拿到30w就基本人生稳了,身份和社会地位达到了一种水平。
再大点目标是跑去硅谷,组长来自印度。

来了老弟
他们最忌讳的就是对规则的破坏,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挑战。因为这个要动做题家的命根子。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 知识改变命运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两码事。
惟有读书高,就是只承认考试是最重要的能力,其他能力靠边站。做题做得好,人生赢到老。

有多少老师家长从小是这么教育的:孩子啊,你忍一忍,好好学,你考上个好大学,就稳啦!👍

这里不是说高考不好,不公平,高考是最公平的选拔制度。而是说这种想通过一两次考试,就一劳永逸的做题家思维,其实是不现实的。
这种做题家的美好幻想,自古就有。
你看《聊斋志异》就知道啦,书生会遇到啥待遇?读书读得好,晚上妖野女鬼都会爬到你的炕头翩翩起舞。白天孔孟之道,晚上相公我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爽歪歪。
但真实情况是,蒲松龄写这些yy小说时,就蜗居在崂山的一个小亭子里。没有性感女鬼,只有夏天蚊子冬天风。老惨了。


就这个小亭子,现在这个院子改成关岳庙了。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