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
↓↓
大家好,我是
坚持说老实话,始终保持希望的
肖老师
▲ 点击上方关注
▲
再点击右上角的“
···
”,选择
设为星标
,
文章每天
自动推送
具体到哪位分享的是哪个学校,其实我不是那么关心。在我看来,一个校长的调动就把这些是非都影响到了。那谁知道哪一年,哪个学校会换哪位校长呢?所以,个案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我关注的是,在多数学校里或多或少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如果如此,在不同的家庭情况下,我们怎么来看待?如何应对这个选拔选校的事情?当然,也考虑家长有多少选择的资源?
有的学校有晚自习,有的没有,有的名义上自愿。对于多数家长来说,其实就是孩子在家难管,也没这么多时间精力,能放到校内从众最好,最少纪律有人管。
至于是不是学习,是不是学好,其实多半没在考虑范围。毕竟,要学好,白天8小时还不够吗,还折腾晚上两小时自习?
总有一些年级前几十的,既不去晚自习,也不去校内培优。有外培的,但这部分学生不留校更多的是选择自学。这个倒真的是可以是因材施教的部分内容,只不过是家长主导的。
18个班中的5,6个更好,前200的校内培优只有3个人,虽然这个情况到初二三会略微变动,但是,很大幅度的变动只怕也不会有了。分班这个技术活啊,架不住有心对无心。
不管是在某些新学校还是民办,还是某些比较资深的老牌初中,重点是校方和校长怎么考虑,怎么完成小升初的招生。就会有对应的针对性班级配比。
十来个班,按均数分,每个班应该前50有3个左右吧,这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约而同进校内前50的一个或者0个,当然,这个情况不是出现在初三。大家都有机会。
但同时,对于某些班上3-10名的孩子来说,确实可能比前几个班的5-20名孩子,错过了一些可能。至于高中,那是另说的一个层面。
初升高,确实是一道很强的筛选分类。至于说初升高,到底选学校重要还是选班级重要?怕也得考虑个人情况和对应的学校、班级对比吧!一概而论,有其方向性,具体到每个人,又得个性化。
集团培优初一在南雅,初二在中雅,初三去雅礼?当然,郡系附中一中也差不多。以前是在长培,因为教练从长郡过去方便,后来说因为生源的原因,打算放去郡外?
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悄摸的操作,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开的,毕竟涉及的考试人数都已经上千了。
只不过都是尖子生家长群体,大家还是尽量低调,免得引起社会面的关注和焦虑。
至于说,现在从教育部的角度又新增了丘班,创新人才选拔等,那势必又会把1%的天才玩的内容,扩大到10%的学生群体来选拔。
话说,曾经工业化的人才流水线科普,是需要慢慢转型为个性化的培养,新的教育形式,也许,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就只能给到头部百分之几,或者高校的一小撮自招或资源更富余者。
我们要成为自主教育的那个父母?还是让还在拔尖到头部百分之几享受某些个性化教育资源?又或者就是这样随大众,随波逐流?
选择权都是在自己手上的,只是又有多少除了焦虑之外,真的有效率地花精力在这上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