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高考结束之后,偶得空闲,蛋疼无聊,找了当年的高考文科综合题选择题看了看。
这确实很奇怪,老司机高考已经16年了,历史地理政治那些书上的东西,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但为什么我现在还会做这些题呢?甚至做起来比16年前的我还要轻松呢?
仔细看了下文科综合的题,发现要思考和分析这些题,
所用到的思维、方法和逻辑,与公务员面试,与我平时的工作和生活用到的,是一样一样的
。
这10多年来,我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逻辑,都大大提升了,这让我即便忘记了课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也能准确地分析出答案来。
“
某中学7名高一学生,上学时感受到交通拥堵,同时发现专门设置的公交车道利用率并不高。他们用3个月的时间详细调查了本市公交专用道的整体使用情况,写出上万字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合理使用公交车专用道的建议。该报告得到有关专家认证和支持,受到市政府有关部门重视。这一事例表明:
①关注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学生的责任;
②开展社会调研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③就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建议是中学生的权利;
④反映公共管理问题时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这道题分析的关键就在于,
找到选项中的关键词,看这个关键词是否能与材料的事实和逻辑呼应。
比如说选项1中提到关键词是
“责任”
,那么,什么是责任呢?责任的具体意思,具体表现是什么?材料中的事实能体现出责任吗?
对于责任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举个具体例子,让这个概念具体化。
那么,按照这个“责任”具体事例的逻辑,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学生的责任吗?明显不是。
再看选项2,关键词是
“公共参与素养”
,那这个概念又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对公共交通提出建议,这算是“公共参与”没问题,那“素养”又是什么呢?
材料中讲中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想这件事的主观意愿,并且社会调研报告质量还很高,得到了认可,这些都可以对应和说明“素养”。
再看选项3,关键词是
“权利”
,何为“权利”呢?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但如果我们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说,现在每天有多少新冠病毒感染者,你有权利知道,这叫知情权。
再比如说,村里选村长,你年满18岁,你有权利去投票。
所以,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得出,
权利是指你被规定可以做什么事情
。
那么,从这个逻辑上讲,中学生对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建议,算不算是有关规定可以去做的事情呢?
分析这道题,主要用了两种思维方法,
一是对模糊的概念,要具体化,让概念更加清晰明了,更便于理解其内涵和逻辑。二是一个道理,或者说一个结论,必须要和它对应的事实相匹配,逻辑相对应。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脑力、眼力、脚力、笔力。结合岗位和工作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这里的
脑力、眼力、脚力、笔力,其实都是概念
,必须要搞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才能往下分析。
如果连这些概念具体是什么都不知道,就一直只能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地答,永远都答不到点子上。
此外,为什么要提升脑力、眼力、脚力、笔力呢?
这个道理的事实依据和逻辑是什么呢?
这就要我们通过一定的事实,去充分证明,脑力、眼力、脚力、笔力到底有什么用。
一切道理,一切理论都是来源于事实,也只有事实,才能检验道理和理论。
“
总书记说的“脑力、眼力、脚力、笔力”,我有以下理解。
关于脑力,我认为是要求我们要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决定了我们如何去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向,是决定我们学习能力的基本。比如说,作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一名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会常常参与政策制定工作。一个政策的制定,往往会涉及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比如说防治环境污染,能够满足全国人民对一个更好生活环境的需求,但也会损害一些地区污染企业的经济利益,会导致一些地区少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但从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法来讲,治理环境污染,是主要方面,因此应当坚定不移地治理环境污染,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关于思维能力,总书记主要还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是我们思考问题,做决策的基本思维方法。
关于眼力,我认为是要求我们善于观察,通过各种渠道充分了解信息。尤其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非常便利,更加要求我们要经常通过互联网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情况。我此前是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工作之余,我比较喜欢通过互联网,了解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一些新闻报道、媒体文章、专业知识等。2018年底,随着我们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比较大的经济困难,开始裁员。尽管我们公司还没有这方面的迹象,但我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很多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在裁员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人事纠纷以及舆情危机。因此,我向领导建议,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制定裁员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规范,以及防范舆情风险的应对措施。2019年中旬,我们公司也开始小规模裁员,因为提前有了预案,裁员工作波澜不惊,进展得很顺利。这也启示我们,作为一名公务员,工作内容与社会经济、民生密切相关,如果不及时掌握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制定的政策,就无法解决相应的问题,相关的举措,也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
关于脚力,我认为这是要求我们年轻干部,要多到基层走一走,到群众中走一走,要有行万里路的实践精神。很多事情,我们在书上、互联网上看到的,都是被别人加工过的,不全面不真实。并且感触也不会很深刻。但亲自下去走一走,看一看,会获得更多,体会更深。作为公务员,如果我们只是在办公室里看报纸,看新闻,看报告,不到社区里走一走,不到群众中走一走,不知道群众面临什么问题,最需要什么,对群众的疾苦了解就不全面,不真实,不深刻,对民众的疾苦更不会有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如果我们不亲自到贫困群众家中走一走,看看他们住的房子,吃的饭,穿的衣,我们就很难从感情上,从心里意识到,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因此,如果我成功被录用为一名公务员,工作几年后,一定向组织申请,到基层去锻炼几年,锻炼自己的脚力。
关于笔力,我认为这是要求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文字能力。在机关里,文字是我们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具。能够用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向上级汇报信息和工作建议,向下发布文件和行政指令,能够有效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毕业后,我也在一家企业做过行政工作。有一次领导让我撰写一个会议通知,我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个会议时间、会议地点和大致的会议内容,邮件发给参会人员。但通知下发后,很多人都打电话到行政部问,会议上参会人员需要做什么、有没有提前发放会议材料等;在开会时,有一名参会人员因为通知上只写了几月几日,没有写周几,所以忘记按时参会了。通过这个通知,我深刻意识到,一份合格的会议通知,对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具体内容、参会人员需要提前准备的事项,会议材料等作出非常详细的安排。这就是文字能力的重要性。作为公务员,需要向社会公开发布很多文件和政策,如果我们的文字能力不过关,甚至会对群众理解我们的文件政策造成障碍,严重的还会产生歧义和误解,造成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提升文字能力,是公务员的首要任务。
”
高考文科综合和公务员面试,从思考和分析的思维和逻辑来看,似乎走到了一起。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大道,是道的层次,掌握了这些思维方法,无论是高考、公务员考试,还是今后工作,以至于生活,都是用得上的。
想要提升自身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搞定公考申论写作和面试的思维方法、表达逻辑、答题框架,可参考老司机最新修订的公考面试真题解析
资料。此次修订,老司机对每一道题的审题、思考框架、每一个答题点的思维方法、论述表达的逻辑等等,都做了详细的注解说明
。资料的具体介绍,可参考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