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看似简单
却蕴含人生大智慧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
一些《人民日报》文章引用过的俗语
点击文末标签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快积累起来吧↓↓
有句俗语,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说的是农民种地,如果错过农时,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干事创业,也是同样的道理。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必须只争朝夕、担当作为,以实干作风赢得主动、赢得实效。
“柴堆堆经不住两头抽,青石缸经不住水眼漏。”节约就是增产,节流就是增效;把增产做实必须厉行节约,开源的同时要做好节流。
摘自:把牢反对浪费的思想关
差异化改革不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必须善于从大局出发、在大局下思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摘自: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
所谓“隔行不隔理”。通识教育将那些具有共性、普遍性的“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们拥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从而实现各学科学习的相互融通、彼此启发。
摘自:通识教育如何“有益又有趣”
俗话说“手工手工,动手有功”,只有亲自动手,实现创造,手才真正“在我”,手的文化性质和功利意义才真正呈现并属于“我”。摘自:人工智能时代,手工价值何在
手工力是身心交织的综合力量,关系着人的需要、兴趣、素养、性情、知识、经验及技能等多方面。它也是可以改变物理量的巧力,如民谚所谓“一巧胜百力”。这种巧力带着人的情感、历史经验和生命体验,与工业的生产力有着本质不同,这种不同也决定了手工有广阔的未来。中国人的腊日(腊八节)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所谓“腊鼓鸣,春草生”,击腊鼓成为腊日重要的习俗。
摘自:画中小寒意趣浓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以扎实的学识、丰富的经验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就会从心底里认同教师、亲近教师。
跟着人民日报学写作↓↓↓
关注我们↓↓↓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
来源:学习大国综合人民日报
本期编辑:梁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