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剧集已成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菜”。2023年,广东省制作生产电视剧18部376集,网络剧13部343集,一批剧集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档和主流网络平台播出,对塑造新阶段粤产剧集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起点上推动粤产剧集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把握好六个关系。
一是命题与选题的关系。
在剧集的创作过程中,好选题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剧集的成功实践说明,“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是创作的根本遵循。一个好的选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宣传导向、价值取向、审美趣向、市场走向等。我们要引导、鼓励制作机构主动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围绕主题主线和重大时间节点提出的命题创作任务,坚守人民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呈现真实的历史与现实,让观众感受到剧作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力量。同时,要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根据行业发展实际自主完成选题创作,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例如,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为时间节点,通过10个年度的故事串联,全景式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巨变和人民的奋斗。电视剧《大考》以高考为背景,围绕着青少年的成长、百姓的苦乐、社会的转型等主题,讲述了一个个普通家庭面对的压力与挑战,以及做出的勇敢选择,激发广泛的社会共鸣。这些精彩的剧集充分体现了命题、选题两种创作类型的重要性和互通性。
二是原创与改编的关系。
在剧集的创作中,既有原创创作,也有优秀IP的改编。在原创剧本方面,应该充分发挥编剧的想象力和创意,打破传统的创作思路,不断创新故事内容和人物塑造。同时,创作者还应该关注现实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和人民群众的关切,将这些元素融入其中,增加作品的现实性、烟火气和观赏性。在改编剧本方面,现有的优秀IP,如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都是改编剧本的重要来源。但在改编过程中,创作者要根据剧本的需要进行增减和加工,使其更符合剧集艺术的表达要求,同时也要保留原作的精髓和风采,做到既基本保持原汁原味,又有新的架构并强化戏剧冲突。比如,电视剧《人世间》《繁花》都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原著的基础和改编的部分都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都要重视剧本的质量,确保作品的创意表达、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戏剧性等方面都能够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
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在剧集创作中,既要体现共性,也要有个性。共性是指创作主题或内容符合广大观众的共同需求和审美取向,如对家庭、情感、爱情、人生等主题的探讨。个性则是指从地域、文化、历史、民俗等方面寻找独特性,展现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个性。在广东题材的剧集中,可以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习俗、音乐等方面,凸显广东的历史、文化、地域特点,为观众描绘出一幅真实、立体、多彩的粤港澳大湾区画卷。同时,要注意把握时代脉搏,体现家国情怀,反映当下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让观众在粤港澳大湾区风貌和变迁中感受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如粤产剧《湾区儿女》讲述了时代背景下小家大城年轻人自我成长的励志故事,同时呈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融入大湾区建设等鲜明时空特色,既有共性的表达,也有个性的展现。
四是传统与时代的关系。
剧集作为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创造,应在创作中充分挖掘和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响应当代社会的时代主题和精神召唤,为当代人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给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而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剧集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可以通过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人生价值选择等,守正创新,来探讨新的社会问题,使剧集更具思想深度和时代高度。同时,通过现代的叙事手法和视听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更有亲和力和表现力,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口味,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五是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在剧集创作中,借鉴是必要的,没有借鉴,就没有创新。借鉴可以帮助创作团队快速积累经验,提高创作水平。但借鉴不是模仿,借鉴是为了创新。对于粤产剧集来说,借鉴必须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更好推动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的许多剧集火出了圈,一个重要原因是处理好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狂飙》《漫长的季节》《珠江人家》等剧集的成功在于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打造了独特的视听风格和叙事视角。即便是翻拍、续拍,创作团队也要避免简单的模仿、重复,要更好地结合时代话题和观众审美,让作品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