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哥的视界713
独特的宏观视角,时政、经济、产业、投资等有价值的信息提供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好利来表扬加班员工引争议,多次回应为何难平舆 ... ·  昨天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哪吒2》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河北邢台立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必看”小程序:精准捕捉资讯脉搏,个性化信息 ...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铁路部门通报孕妇乘车被砸致胎儿早产去世事件详 ... ·  3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AI公务员”上岗,分析DeepSeek对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猫哥的视界713

投资、择业、育儿,猫哥问答精选

猫哥的视界713  · 公众号  ·  · 2024-05-05 19:57

正文

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联,欢迎大家加我的个人微信好友。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下是近期星球中和球友交流的部分精选。

提问: 猫哥好!我今年35了,国内前10的MBA毕业,在西部一家上市城商行任支行长。

目前行业和系统内太卷了,感觉当前的形势下,城商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平台也越来越窄,职业生涯未来越来越模糊,想换个工作环境,收入比目前好点的,请猫哥赐教。

目前目标初步是某个省级信用社总部,或者有其他行业和领域,麻烦猫哥了!

猫哥: 你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最近一两年,肉眼观察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人觉得自己所处的行业(职业)太卷,然后迫不及待想换企业换行业。

然后就是做健身房的转行做餐饮,做餐饮的转行做酒,做酒的转行建材,各行各业城里人拼命想冲出去,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

觉得自己行业职业太卷而萌生退意的是否思考过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现在哪个行业不卷?

是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可以选择的所有的行业就没有不卷的,只不过我们对很多行业不了解,想当然认为还有很多不卷的行业可以轻松赚钱而已。

所以,肉眼可见可观察的现象的就是,频繁换行业换企业的,只会越混越差,越混越出现明显的阶层降级。

所以,一个基本结论就是:

如果你不是行业底层,如果跳槽没有看到明显的收入增长或者职位上升,换赛道换企业可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决策。

我们假定在所有的行业都很卷的情况下,如果你在一个干了很多年的赛道还有积累,还有人脉,还有阅历的情况下都卷不过同行,期望换一个赛道从头开始所有的资源都是0的情况下还能卷过新的同行?

说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

现在的中年人特别是专注某个行业某个赛道很多年的中年人,其实是没有什么退路的。

你觉得的退路大概率是死路是不归路,唯一的出路就是在你现有的职业现有的赛道上想办法卷死同行。

如同你的情况也一样,都干到支行行长的位置,如果这样都觉得自己混不下去了,换一个职业换一个赛道你还有可能混下去?或者混得更好?

目前大环境并不友好,我们面临的经济转型周期可能很漫长。

在这个大环境下,只能去拼,拼狠劲,拼勤奋,这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

上天只会奖励那些更狠更勤奋的人群,怯弱以及退缩是没有出路的。

加油!


提问: 猫哥你好!关注你好久了,有一个问题想听你的建议和意见。

坐标青岛,我女儿今年14周岁,就读当地一所12年一贯制的民办中学,现在八年级下学期, 今年8月份面临选择国内高中部还是国际部就读的问题。

孩子学习成绩较好,英语水平高,我们和孩子倾向于读国际部,四年后出国读本科。

出国留学的费用压力不算很大,只是担心目前西方国家对我国越来越敌视,担心四年后如果留学的国际环境不好,孩子的安全有风险。

所以我们现在犹豫不定。想听一下猫哥的建议,谢谢!

猫哥: 根据我身边的案例, 孩子高中送出去的没有一个回来。

原因很简单,高中时期就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出去了回来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个人观点, 反正我的孩子是绝对不会送出去的。

老欧洲是原住民国家,外国人很难融入,比较好融入的是美国、加拿大这些移民国家。

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与老美的关系都是很差的,甚至爆发冲突也有不小的概率。

孩子在这些国家定居终老,永远都是边缘化,很难融入主流经营圈层。

当然,未来几年,因为经济转型的关系,国内就业市场会有点卷,但是熬过这段时间,国内经济形势还是会向上走的。

做人还是要有一点长远眼光。

不管怎么样,从家庭、社会、国家等等各种角度,我都觉得没有理由将自己的孩子亲手送到异国他乡终老一身。


提问: 坐标长沙,金融民工,想搞搞副业。

目前有一到两个朋友合 伙搞篮球场地和培训,还在找合适的场地,想咨询一下项目可行性?

还有想咨询 现行经济状况下其他方面有无可投资的空间,暂时只能纯投资参与分红。

猫哥: 你的问题很有代表性,所以可以摊开来聊一聊。

最近我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一个朋友打电话手里大概有几百万闲散资金,问我投点啥能钱生钱。

还有一个银行的朋友给我打电话,他有个客户,账上有几个亿的现金,也希望投点啥能钱生钱等等。

感觉现在的高净值客户,但凡手里有点现金就很心慌,恨不得马上投出去。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慌的心态呢?

我觉得是过去经历的两个影射:

一个是高通胀隐射,过去二十年高通胀给大家印象太深刻,现在总担心手里钱变毛了;

一个是高增长隐射,过 去二十年高增长给大家印象也很深刻,但凡靠谱一点的投资,在过去城市化红利叠加杠杆红利下都有不错的收益。

说白一点, 这些都是路径依赖症, 人的身体已经进入新时代,思想还留在过去。

那么当下是什么状况呢?

城市化红利没有了,杠杆红利也没有了,也就是需求总体是疲软没有增量的。

同时,在供给端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是严重过剩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普通服务业,风险是很大的。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社区商业与综合体商业,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更新很快。

社区商业能存活3年以上的基本上不超过10%,稍微能稳定长久经营的,也就是学区附近的培训产业。

所以,对于一般想投点钱就能钱生钱想法的朋友, 我一般的建议就是持有现金。

现在我们处于通缩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下,持有现金虽然看起来数字没怎么增加,但是实际购买力是持续上升的。

对比一下5年前,不管是餐饮服务消费,还是买房买车,是不是同样的钱比之前购买力强很多?

与投资可能面临本金巨大的损失相比,持有现金反而会带来的隐形的资产增值 ——

确实是最优的选择。


提问: 猫哥好,感谢您独特的视角解读,有一问题问您讨教,望赐教。

我本人72年生人,1991年师范毕业从事教育工作,妻子为师范同学,200 5年离开 教育系统到深圳从事职业投资(证券)。

子2001年岀 生,去年 和今年研究生考试均以微弱分数差未上线,面临考公和就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当如何选择。

孩子自己大学本科专业为金融学,体制内外当如何选择,我在深圳有房,无其他负债,感恩!

猫哥: 中国每年毕业的财经类大学生(含研究生)近百万,我们金融系统主要机构——银行、券商、保险招聘员工数量是15万。

所以你的孩子学的专业没有任何优势,而且是严重公布大于求的专业。

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来看,你们也是普通家庭,也没有什么也别优质的人脉。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还能有啥规划?

考公是不用想了,不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且就算是侥幸上岸,没有人脉,在体制内大概率就是被发配到最艰苦的基层干很多年简单繁琐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所以呢? 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现在深圳找个工作。

建议往短视频,MCN类似的公司去闯一闯,说不定还有点机会。


提问: 猫哥好,真诚想咨询个职业发展问题,想听听您的建议。

今年我31岁,男,育有一女,4岁,目前在当地一所私立中职学校任数学老师,工资5000上下,最低标准的五险一金,配偶目前也在一私立学校国际部任老师,月薪1k上下。

因为已经30多了,所以想着自己以后的职业就这样在这所不稳定的私立学校到底了。

薪资的话,在这学校已不大可能上涨,所以想着要不要考公办教师编制。

所以在这迷茫和纠结之际,想听听猫哥的建议。

猫哥: 我觉得如果考公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其实意义不大,为啥?

因为我们整个教育系统未来也会面临少子化的巨大冲击,特别是中小学系统未来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大量有编制的老师也会面临被优化的局面。现

在这个世界要追求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技傍身。

是的,我觉得最为重要的就是你应该在自己的专业上深耕,针对高中孩子学习数学的痛点,琢磨出自己一套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出来。

只要自己有本事,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未来怎么可能没有出头之日?

互联网时代是最不会埋没人才的,教育界如果没有人赏识,就自己去做抖音,做个人IP,有的是家长愿意买单的。

不要一味去追求稳定,要勇于迎接时代的变化, 前提条件是下决心付出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变成一块金子。


提问: 猫哥,您好!向您请教一个与居家养老相关的问题。

先说本人的情况:年龄40+,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定居上海浦东,在浦东中环内有一套自住80平米左右的老破小;夫人在浦东一所公立中学任教;小孩在浦东一所私立小学读4年级。

再说父母的情况:父母年龄75+,现住新疆,有退休金。因为年事已高,考虑今年投奔子女居家养老。 除一些常见的老年病外,父母目前健康状态尚可。

关于居家养老,我分析有三个核心需求:

Ⅰ. 需要稳定的居住环境,因为老人经不起频繁搬家折腾。另外,由于自住房位于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且在6楼,老人不愿爬楼和我们同住;

Ⅱ.需要居住地附近有医疗资源,如三甲综合医院;

Ⅲ.需要老人住处与我自住房的距离尽量近,方便就近照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