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欲言
公安部在《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数据,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
对比2019年数据,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同比约下降15%。
01
资本需要人口红利
价值就是一种相对稀缺度。
人口控制论大概是基于马尔萨斯。马尔萨斯人口论诞生于18世纪,它提出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否则贫穷将是人类不可改变的命运。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富裕程度却在提高,世界没有变成马尔萨斯想象中的样子。
区别在于18世纪主要经济
产出源自土地
,土地固定不变与人口增长无限形成矛盾。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主要生产资料由土地变为
资本
,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都没有上限。
1)
资本相对稀缺,它就可以多攫取一些人口红利。
2)
人口相对稀缺,资本的利润将无限趋近于零。
没有资本会甘心其利润归零,这会迫使资本兴风作浪(空转或炒作),直至相当部分资本被消灭,资本积累重新开始,经济才会正常化。
这多数会通过经济危机,甚至是战争来实现。
而现在,在全球央行所释放的
无限量债务性资本
的助推下,全球资本严重过剩,要么利润趋零,要么兴风作浪,这是资本仅有的两条路。
它格外需要
新的人口红利来改善这种相对稀缺性
,提高资本利润。
然而,资本想要的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想要的却是生活。
而不仅仅是活着。
02
生活与活着
生活是一种自我肯定、或是一种社会地位感,它要求一定的生活品质,活着是生活的下限。
而竞争强度是由所有人都想要得到何种生活品质这个事实驱动的。
在一个物质社会中,生活品质、自我肯定、社会地位感或者繁衍优先权,他们可能最终都指向同一种外在(而非内在)的东西。
而外在的东西很容易被舆论或操控、或扭曲、或干脆绑定其他价值,
比如房子。
没有房子,结婚、上学、面子、自我肯定、社会地位感,似乎都会受到影响?
房子成为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哪怕收入难以负担。
30块钱的猪肉,3000块钱的工资,3万块钱的房子。
要生活?还是要繁衍?
人口与资本,诉求完全相反。
03
后工业化时期的影响
工业化时期,资本大多投向工业,而工业会提供一种相对公平的报酬,这大概会是社会状态最昂扬向上,居民感觉最幸福,也是人口增长迅速的时期;
然而,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金融深化迹象会越来越明显,发财似乎越来越不依赖勤劳积累,而是靠赌。其实更多的是骗,又叫做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