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城乡规划与防灾减灾的融合之道,推动我国城乡安全与防灾规划理论、实践和管理水平的提升,2024年10月26—27日,以“充分认识灾害风险,提升城乡安全韧性”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暨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珠海市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26—27日,第八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暨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知行书院共同承办。会议以“充分认识灾害风险,提升城乡安全韧性”为主题,邀请了多位行业知名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来自全国各地学者110余人现场参加了会议。同时,会议围绕防灾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城乡空间优化与韧性提升两个主题举办了平行论坛,现场反响热烈。
26号上午开幕式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东辉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副书记孔毅教授、专委会主任委员马东辉教授分别致辞。
孔毅副书记首先对第八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对参会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欢迎与感谢。他指出,当前我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带来了诸多安全挑战,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高风险区域,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显得尤为迫切。随后,孔毅副书记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在防灾减灾领域开展的工作,尤其是2021年成立了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和2024年建设了城市安全实验室,是积极响应国家防灾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他指出,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术界、社区和企业的广泛协作,并倡导“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理念,以共同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最后,他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提供的交流平台,并期待此次论坛能促进更深层次的合作,为城市安全与防灾事业注入新活力,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东辉教授在致辞中强调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巨大的损失凸显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性,尤其是在过去两年,从重庆暴雨洪涝到“杜苏芮”台风等一系列灾害的发生,不仅震动了学术界,也促使城市灾后重建理念发生改变,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已成为重建规划的重要主题。同时,马教授指出近年来21个省发生的超警洪水及农业损失加大,因此本次会议将主题确定为“充分认识灾害风险,提升城乡安全韧性”,在面对复杂的城市系统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应对挑战。最后,马教授感谢承办单位为会议提供的高质量条件,并期待大家积极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领域的进步。
学会地下空间规划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陈志龙教授强调了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重要性,指出生命线系统是城市运转的基础,尤其在战争与自然灾害面前更显关键。他指出当前亟需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增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韧性,同时分析了自然灾害与战争灾害的共同性与差异,强调在灾害管理中需关注系统的全域性、级联性和多维混杂性,有效应对叠加风险。同时,陈教授呼吁各界积极参与相关研究与实践,共同为提升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与韧性、增强城市整体防灾能力而努力,并期待通过合作与交流推动领域进展,更好应对未来的风险与挑战,确保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张诚强调气候变化与洪灾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中国众多水库和堤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汛期潜在风险。他分享了多个国际洪灾案例,如2023年利比亚洪灾、西欧和亚洲的洪水事件等,指出洪灾在自然灾害中造成的损失最大,虽然水库、堤防等构成了防洪工程体系,但在城市规划与应急管理中需留出空间应对洪水威胁,特别是山洪对城市安全的影响尤为严重。他强调公众意识与技术监测对提升洪灾风险应对能力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国际洪水管理大会的工作,认为全球洪灾管理需综合考虑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提升流域防洪的韧性。他特别提到荷兰水安全规划经验,强调在城市规划时应为水流留出空间,减少洪水影响,确保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主旨报告三: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及成果应用
刘凯教授强调了城市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尤其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中国,过去20年平均每年3.3亿人受灾,2000多人死亡或失踪,使城市防灾安全议题更为紧迫。刘教授指出气候变化与城镇化加剧城市安全风险,特别是复合链生灾害的复杂性,给应急管理带来了新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她分享了国家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背景、目标及技术体系,强调建立技术规范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刘教授提到普查成果在重大活动中的应用,展示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对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支持。
骆晓伟副教授强调,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建造与运维愈发重要,尤其是施工与运营阶段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对城市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此,香港积极推广智慧工地系统,通过部署传感器和监控技术,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提升施工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是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的关键,实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显著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运维效率。尽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建筑行业中应用逐渐增多,人机协作将在未来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安全监测与施工管理方面。骆教授呼吁学术界与业界共同努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应用,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确保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具备更强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教授
翟国方教授指出,构建韧性城市的目标体系亟需明确,只有通过系统化规划才能有效增强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他强调,韧性城市的定义与构建应从宏观视角出发,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同时借鉴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指标是实现韧性城市规划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翟教授列举了韧性城市规划的关键目标,指出在应对复杂灾害场景时应采取适应性和系统性思维,并结合具体地域特征制定分层次的应对策略。最后,他呼吁加强多方协作,以推动韧性城市规划的实施,确保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未来的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罗翔结合长期在标准化工作中的经验,为当前我国标准编制工作提出了建议。他强调,随着防灾规划技术的进步,国家近年来积极推动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的制定,给行业带来了新机遇。罗教授回顾自己在消防规划和综合防灾规划方面的标准编制实践,认为当前标准编制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第一,规范性不足,导致标准内容混杂,无法有效执行;第二,缺乏广泛共识,尤其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理解;第三,立项阶段准备不充分,致使最终标准难以落地。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建议学习现有标准,保持共识与创新平衡,厘清行政管理与技术内容界限,并建议加强主编单位的统筹协调,确保标准的连贯性。
主旨报告七:城市形态与气候韧性——基于澳门的研究与思考
周龙副教授回顾了2017年台风“天鸽”对澳门的严重影响,指出澳门2019年才制定了首部防灾减灾十年规划,反映出其在应对灾害方面的相对滞后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他介绍了所参与的多个关于生态安全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特别关注填海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他提出,通过加强生态节点和廊道缓冲区等措施,可以优化澳门的生态安全格局,并建议整合绿地资源以增强城市韧性。周龙副教授还主张澳门应优化城市布局、强化区域合作、提升整体的防灾减灾能力,以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主旨报告八:超大城市韧性空间治理的规划探索——以深圳市为例
魏杰以深圳市为例,分享了超大城市空间韧性治理的规划实践,介绍了韧性城市从工程韧性到生态韧性再到演进韧性的概念演变,更加关注系统的动态适应与重组能力,契合现代城市治理的复杂性。他指出,韧性城市能应对多元风险并快速恢复,涵盖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面对复杂的灾害风险,超大城市亟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但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与韧性城市建设仍缺乏有效衔接。为此,魏杰提出建立超大城市空间韧性治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同时,他介绍了深圳在这些方面的实践,强调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应急疏散与救援的规划效率,以应对未来的挑战,突显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应用潜力。
主旨报告九:基于城市安全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研究与实践探索
詹美旭以广州市为例,分享了基于城市安全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研究与实践探索,强调国家安全观的系统化及发展与安全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后,国家政策推动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他指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与韧性城市建设的紧密联系,能够提供灵活的管理体系与功能复合的基础设施,尤其在公共卫生领域显示出重要价值。詹教授还提出了平急两用设施的选址与空间布局建议,同时,也指出了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如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和政策落实不明确等,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强调规划协同的重要性,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从而提升城市的韧性与安全性。
主旨报告十:基于安全、统筹的澳门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规划解读
王波分享了关于澳门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案例。他详细介绍了澳门及其水资源保障体系的现状,指出澳门水资源安全与珠海密切相关。通过在珠海地区修建水库和泵站保障澳门供水,并提出在咸潮影响下的应急措施。王教授提到,珠海在满足澳门用水需求的同时,还需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如海平面上升和咸潮现象。他强调要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加库容,提高应急备用水源保障能力,并借助数字化手段加强水务管理,以确保珠海和澳门的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主旨报告十一:《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编制规程》要点与实施对策
戴慎志教授详细讲解了《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编制规程》的编制概况、依据和主要内容。他介绍了在编制过程中标委提出的重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指出综合防灾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性。戴教授提到各级规划在编制中面临的数据不足和事权界限问题,规划的编制涉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以确保规划的全面性与实用性。他认为,规程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城市防灾能力和优化空间布局,尽管初期效果不明显,但随着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的应用,未来将更有效地支撑防灾规划的实施。最后,他强调规划应遵循全面融合、事权一致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指导国土空间的安全韧性建设。
26号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郭小东教授主持,并就本年度专委会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汇报,介绍了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和设想。专委会委员认真审议了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并围绕专委会未来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积极地发言和讨论。最后,专委会主任委员马东辉教授做了总结发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27号上午为平行会议。围绕防灾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城乡空间优化与韧性提升主题分别举办了2场平行论坛,共有来自各地方规划院、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8位报告人分别结合本单位开展的相关防灾韧性相关工作进行了学术报告分享。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七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暨2023学会专委会年会 | 构建城乡新安全格局,助力城乡高质量发展
“第四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圆满落幕
他们在珠海开了个会,深入讨论“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