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频带阻塞干扰
海边一等带刀侍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电时评  ·  速看!广电网络积极接入DeepSeek,“智 ... ·  10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说起方言,劝你不要太“滇” | 睡前聊一会儿 ·  昨天  
CHINADAILY  ·  跑鞋,是越贵越好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频带阻塞干扰

平湖碎玉(二十):寡幸的孩子,陆军 \/ 海军输送船“桃川丸”(Momokawa Maru)

全频带阻塞干扰  · 公众号  ·  · 2018-11-12 09:40

正文

黑暗无疆 | 陆军 / 海军输送船“桃川丸”

“桃川丸”的引擎舱内部,来源:divernet


下文由 小宁 基于中国大陆创作共用协议3.0之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CC BY-NC-SA 3.0)编辑发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全频带阻塞干扰》经授权转载。



谴责声明:


近期发现搜狐军事等部分网页媒体,为吸引流量而不惜伪造、镜像公众号“全频道阻塞干扰”。并通过该伪造账号未经许可的全文盗用了小宁所写的“平湖碎玉”系列文章。此外搜狐还疑似通过百度搜索结果置顶的方式扩大其侵害影响。对上述行为,我和小宁在此表示谴责。



反吃瓜阅读


警告

本文内容针对军事历史爱好者或沉船技术潜水员。如您在阅读中出现胸闷、气短、嗜睡、精神萎靡、知觉狭窄等症状,请终止阅读,立即吸用纯氧15分钟/3次,并与您的医师联系。


本文共有 4904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 分钟


写在前面

“桃川丸”,船如其名,是一艘相对小巧精致的新船。但是这个美丽的名字却并没能让她避开纷飞的战火。相反,她先后被日本陆、海军轮番征用,最后在楚科悲哀的结束短短的船生。这也使得她成为了那个悲剧时代的缩影。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最后沉没时所携带的货物,竟然使她在几十年后享受到了“生前”不可能企及的关注。


“桃川丸”同型船的两视线图,来源:Pete Mesley


寡幸的孩子

陆军 / 海军输送船“桃川丸”(Momokawa Maru)


初见“桃川丸”这个名字,无论如何听起来都似乎有那么一袭“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味道。难怪有些英文资料一定要在她的名字后边标注出来一个“Peach River”,仿佛生怕大家不会用她的名字去跟她悲惨的身世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样。其实“桃川”并不是真的有一条河,而是日本兵库、大阪、福冈等地流行的一个小众姓氏。在明治前期,就有一位著名的说书先生桃川如燕,因为讲《猫怪传》出名所以号称“猫如燕”。至于今天,人们最有可能见到这个名字的地方恐怕就是在青森郡出产的“桃川纯米大吟酿”上。


话说我们的这位主角“桃川丸”出身并不落魄,她来自于海运巨头“川崎汽船”的神户川崎造船所。“桃川丸”的6个姐妹中除了大姐和小妹以外都留在了自家的“川崎汽船”旗下,并均以“植物+川”结构的日本姓氏命名(6姐妹分别是“春幸丸”、“菊川丸”、“桐川丸”、“松川丸”、“桃川丸”和“日吉丸”)。这型货物船被以大姐的名字命名为“春幸丸型货物船”。由于排水量只有3829吨,因此计划用作日本本土附近地区的中短途航运。作为排行第5的小妹妹,“桃川丸”直到1941年3月底方才竣工。然而刚刚年芳7个月,凶狠的日本皇军就把她抢了去,悲惨的命运在等待着她。


“桃川丸”的一艘同型姊妹船,来源:combinedfleet.com


被日本陆军掳走之后,“桃川丸”就此音讯全无。真的是音讯全无,因为连最起码的航海记录都没有,所以鬼知道她之后都经历了些什么。目前已知的记载仅限于1942年5月的一支由东京湾前往本州岛北部海港大凑的船团里出现了“桃川丸”的名字。


正当一切似乎都归于绝望的时候,却突然发生了一组峰回路转的反转。1943年6月,离家足足2年半之后,惨遭折磨的她突然被皇军们丢了回来。但是这并不是因为太君良心发现。因为当天下午,皇海军的官员就又过来把她重新强征走了。如果说事情有了任何改观,那就是海军的太君们不像陆军那么缺乏教育,起码知道要保存一下船舶的航行记录。


“桃川丸”,来源:Michael McFadyen’s Web Site


从纪录上我们可以看到,“桃川丸”被海军带走的当月,就拉着水泥去了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前线小岛“塔拉瓦”(Tarawa)。当时日本人已经意识到塔拉瓦是横在夏威夷和马绍尔群岛之间的屏障。于是几乎在一夜之间,4500人的军队(包括近1000人的第四舰队工程营和1200名韩国人组成的海军工兵营)被投入到了这个最高点海拔3米,陆地最宽处仅仅700米的小岛上。并在这里修建了500多个钢筋混凝土的堡垒和14座重炮炮台。在几个月之后爆发的战斗中,美军投入了7倍的兵力,并且付出了3600多人伤亡以及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利斯康湾”(USS Liscome Bay,CVE-56)被击沉的惨重代价,才占领了这个孤立无援的小岛。


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的小岛“塔拉瓦”,来源:Jerry Holden of the HyperWar Foundation


在随后的7月和8月,“桃川丸”又分别被派去了楚克和台湾的基隆港。最后在9月底来到了日军最前沿的海军基地“奎贾林环礁”(Kwajalein),“桃川丸”即将在这里参与她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次事件。


当时日本海军中的老兵、知床型给油舰的首舰“知床”号刚刚经历了船生中最悲惨的一段经历。她先是在9月12日被美军潜艇“鐮鰭鯧鰺 ”(USS Permit, SS-178) 的鱼雷击伤。护航的轻巡洋舰“那珂”和特设炮舰“香取丸”搜索了一圈没找到美军潜艇,于是准备拖带“知床”回家。结果第二天还没走出多远,就又被杀了回马枪的“鐮鰭鯧鰺 ”再次命中鱼雷一枚。


模型封绘上的知床型给油舰,来源:Pit-Road模型


躺着还中雷的“知床”被特设炮舰“香取丸”托带到了奎贾林环礁的“罗伊”岛(Roi Is.)然后就丢给了恰巧经过的“桃川丸”来接班。之后经历了漫长的13天航行,“桃川丸”终于在塞班附近海域初历战火,而且还是托带着“知床”一起。11月13日早晨7:10,美军潜艇“蝎子鱼”(USS Scorpion,SS-278)在潜望镜里看到了这一对历尽辛苦努力回家的老少组合,于是留着感动的泪水射出了4枚鱼雷。绝望的“知床”在短短的半个月里第二次躺着中雷,船体大量进水开始倾斜,引擎室也被直接击毁。连续经历了三次被潜艇胖揍却还都没被打死之后,痛不欲生的“知床”舰长有村不二海军中佐现在也彻底“二”了,他绝望的向近在眼前的“桃川丸”连续拍出“求求你我觉得我还可以再被挽救一下(Attacked by enemy sub... Still can be towed)”的电报。


又过了漫长的10天,当“不抛弃、不放弃”的“桃川丸”终于把素未相识的“知床”拖回了佐世保的时候,可想而知那个场面有多感人肺腑,简直超越了皇海军太君和被强征苦力之间原本的鸿沟。


被征用后的“桃川丸”同型输送船,来源:combinedfleet.com


又经过了两次短途运输之后,“桃川丸”在12月19日重新走上了上一次的“光荣之路”——即途径塞班、楚克再跑一趟奎贾林。结果呢?谁说历史不会重演!当1个月之后“桃川丸”正好又经过上次“知床”被丢来的罗伊岛的时候,又被海军命令去拖带一个月前被美军B-24轰炸机炸伤的输送船“乾祥丸”回家。


“乾祥丸”客货船,来源:combinedfleet.com


一切就跟上次一模一样,轻车熟路的“桃川丸”二话不说拖起“乾祥丸”就走。不过同样也跟上次一模一样的是,她们也继续发扬了之前“躺着中枪”的光荣传统,只不过这次中的有点大,不再是一两条鱼雷的问题了—— 当这对难兄难弟终于来到了楚克准备歇歇脚的时候,正巧赶上美军的“冰雹行动”狠狠的拍了过来。


“桃川丸”在楚克锚地内被安排了一处靠近中心的泊位,然而可能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里正是她的伤心之地。因为她的二姐“菊川丸”几个月前刚刚在这里不明不白地起火爆炸了。而现在她那仅剩下半截的残躯就在距离“桃川丸”几百米的水下等待着她。


到了17号早晨人们还没睡醒,“桃川丸”跟其它密密麻麻的排列在楚克锚地核心区的船只一起,劈头盖脸的被美军航空母舰“邦克山”、“埃塞克斯”和“约克城”的飞机拎起来一顿暴打。身受重伤的“桃川丸”趴在锚地里一动不动的苟延残喘,终于在第二天早晨又被一架来自于“邦克山”的SB2C"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用一枚1000磅炸弹做了个了断。“桃川丸”当场剧烈燃烧并且发生了倾覆,只有一侧船舷还露出水面。不过她却一直以这个奇怪的姿势保持了好几个小时,才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水上的世界,告别了她从来就没有真正经历过的正常“船”生,享年3岁。


同样还是这张照片里,可以看到中间靠近岸边处的“桃川丸”,来源:www.shutter.fi


同样是早在库斯托远征的年代,“桃川丸”的残骸就被人们所发现。但是这条平凡的不知名小船从来就没有引起过任何人的注意。直到1982年,人们才重新开始访问这里,而访问的原因是——她正好躺在“ 桑港丸 ”和“ 爱国丸 ”这两大网红的中间——比较方便。时间又过去几年,人们才逐渐发现这条不起眼的小船肚子里居然别有洞天。最后还通过捡到的船钟确认了她居然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桃川丸”潜点的位置,图片来自小宁

“桃川丸”潜点示意图,来源:SS Thorfinn


侧卧在40米深度海床上的“桃川丸”跟附近的沉船一样没有太多的珊瑚覆盖,她完整的船体就这样坦诚地展现在潜水员面前。奇怪的是,在她的船艏楼上不但找不到火炮,甚至连火炮平台的痕迹都完全没有。但是在相关的改装方案中却记载她曾经计划加装过一门40倍径的8厘米单装炮。艏楼甲板和内部保存的都很完整,在艏楼右舷侧的入口旁边还能找到一具备用船锚。


从艏楼向后不远,就是“桃川丸”最著名的3个前部货舱的舱口。虽然由于“桃川丸”向左侧倾斜90度,导致这三个货舱的货物滑落出来非常混乱,但是这并无法掩盖它们的丰富程度。穿过舱口的栅栏式顶盖,在1号货舱内可以看到堆满了拆解运输的飞机和相关物资。在这里成堆的货物中可以找到多台航空发动机、螺旋桨、机翼、机腹部位的油箱等等。不可能企及的关注。此外找到不少250磅航空炸弹和水滴形的航空油箱。在连接2号货舱的位置还能看到十多枚疑似大口径炮弹的弹头和8张整卷金属板材。


“桃川丸”1号货舱内的飞机螺旋桨,来源:Michael McFadyens


在2号货舱里,除了航空发动机和油桶以外,还有3辆并排放置在一起的卡车。这些卡车的底盘保存的相对较好,可以看到都是有两个后部车轮的加强承重型号。在紧邻其后的3号货舱内,除了更多的卡车、更多的飞机引擎、更多的飞机零部件和更多的油桶以外,还装有轮胎、机腹挂载的航空副油箱等设备。


“桃川丸”内的卡车底盘,来源:Flickr


前部货舱里最吸引人的,却也是最容易被错过的,就是在1、2号货舱底部联通的位置放置的一套处于拆卸运输状态的海军“零”式输送机整机。“零”式输送机实际上就是日本海军通过授权生产的美国“道格拉斯”DC-3运输机。日本海军一直因为缺乏陆基运输机而倍感困扰,只能依靠大型水上飞机执行运输任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由于“中立国”身份的限制而暂停了与日本的军事合作,但是并没有禁止民间公司进行类似的活动。因此日本在1938年通过三井财阀的名义从美国购买了DC-3的全套生产线和部分零部件。


在美国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日本昭和飞行工业最终在1941年7月偷袭珍珠港的前夕,试制成功了日本版的DC-3,命名为“零”式输送机(其实按照年份应该是“一”式,可是谁让日本人对“零”情有独钟呢),编号L2D,而盟军则称其为“Tabby”。二战中日军一共生产了486位Tabby小姐,但是由于激烈的战况,只有38位幸存到了战后。1945年日本在芷江向中国投降时,代表团搭乘的就是这型飞机。有趣的是,当时交战的对手美军装备的主力运输机也是同样的型号,只不过名字换成了C-47“空中列车”。“桃川丸”里的这架“零”式,原本保存的非常完好,直到近年由于船舱内堆积的货物发生滑坡,才受到了较大的破坏。


货舱内“零”式输送机的前部的驾驶舱部分      来源:Dan E.Bailey


虽然在水下以左舷接地的姿态度过了这么多年,但是“桃川丸”的外部结构都非常完整,特别是前部桅杆看起来简直是对万有引力的挑战。不过在她的上层建筑里,几乎所有的内部物品都滑落到了下边的海床上。当年证明“桃川丸”身份的船钟也是在这里发现的。现在经过潜水员的搬运,很多写有船名的瓷器和其他物品都被般到了较浅的位置,以便休闲潜水员也可以把玩一下。


被潜水员带到船桥上方较浅位置的瓷质餐盘,来源:Michael McFadyens


在上层建筑里,可以通过窗口或者上部的一处缺口进入航海船桥。这里可以看到一部车钟和一支传声筒依然保持在原位,另外还有一部精美的罗盘掉落在了旁边。从船桥也可以穿越进入下层的空间,这里原本的房间隔墙已经基本腐蚀殆尽,只剩下许多洗手间的设备还留在原处。从船桥出来,可以看到它后边的烟囱已经垮塌,上边也没有常见的航运公司标记。继续向后从烟囱后边的天窗可以穿越进入引擎室。引擎室内部可以找到一些仪表和阀门等设备,不过也布满了错综复杂的楼梯和栅栏式隔板,而且需要注意这里不但非常狭小拥挤而且还布满了灰尘。


船桥内的车钟,来源:Michael McFadyens

“桃川丸”的引擎舱内部错综复杂的栅栏式隔板和楼梯,来源:Michael McFadyen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