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行家杂志
弹指一挥间,金融二三事。最前沿的行业资讯,最辛辣的时事点评,且看金融界风云变幻,尽在银行家盛宴独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银行  ·  金融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  5 天前  
银行家杂志  ·  重磅宣布:降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  1 周前  
漫步五角场  ·  北京银行2025届校园招聘——薪酬待遇、校招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行家杂志

穆拉比特王国创建的货币制度

银行家杂志  · 公众号  · 银行  · 2024-09-28 08:00

正文

设置星标 抢“鲜”浏览精彩内容


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流行马拉维迪货币制度。马拉维迪货币制度起源于西非的穆拉比特王国(公元1061—1147年),该王国由撒哈拉的柏柏尔人在西非建立,首都建在马拉喀什(今摩洛哥西南部),鼎盛时期的统治疆域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今葡萄牙南部和西班牙南部)以及非洲西北部(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等地)。穆拉比特王国继承阿拉伯帝国后倭马亚王朝的货币传统,创建了马拉维迪货币制度。



后倭马亚


穆拉比特王国的领土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原属于后倭马亚王朝(公元756—1031年)统治的疆域。后倭马亚王朝的疆域,原属于西哥特王朝领土的一部分。


公元750年,阿拔斯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倭马亚王朝家族的一名幸存者阿卜杜勒·拉赫曼逃到伊比利亚半岛,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原西哥特王朝的领地上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首都设在科尔多瓦。后倭马亚王朝前期称“科尔多瓦埃米尔王国”,后期改称“科尔多瓦哈里发王国”。创建后倭马亚王朝的国王阿卜杜勒·拉赫曼,史称“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公元756—788年)。


此前,西哥特王朝沿用罗马帝国的索利多金币和特里米斯(1/3索利多)金币。这两种金币的西班牙语名称是“苏埃尔多”和“特列恩特”。


后倭马亚王朝将西哥特王朝的货币制度改为阿拉伯货币制度,发行和使用第纳尔金币和狄尔汗银币。实行这项改革的人,就是后倭马亚王朝的第8任“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公元912—961年)。


公元756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创建后倭马亚王朝,前7任国王都称“埃米尔”。“埃米尔”词源为阿拉伯语,可以译为“王公”。倭马亚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哈里发”,各地封建领主或各省最高长官称“埃米尔”。公元929年,后倭马亚王朝的第8任“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继位后的第18年,自立为“哈里发”。从此,后倭马亚王朝就从“科尔瓦多埃米尔王国”改为“科尔瓦多哈里发王国”。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的母亲是一个基督教女奴。父亲穆罕默德在宫廷政变中被杀。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继位时,后倭马亚王朝面临着地方割据和柏柏尔人的叛乱。所以,他极力强调倭马亚家族对整个伊斯兰西班牙的最高权威,针对有独立倾向的行省总督和部落酋长们发动了战争。公元932年,他攻克了最后一个拒不投降的反叛城市——托莱多,从而再次统一了后倭马亚王朝的领土。


除了武力统一后倭马亚王朝的领土,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还进行了货币改革,制造和发行阿拉伯货币,结束了西哥特王朝钱币的流通。



阿拉伯币


阿拉伯帝国建立初期,仿造占领区的钱币,并在钱币上刻印哈里发肖像、哈里发名字或者总督名字。



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5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统治时期(公元685—705年),阿拉伯帝国在其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拜占庭帝国的索利多金币被第纳尔金币所取代;萨珊帝国的德拉克马(迪拉姆)银币被狄尔汗银币所取代。阿卜杜勒·马利克发行的第纳尔金币和狄尔汗银币,成为典型的阿拉伯货币。


经过阿卜杜勒·马利克的货币改革,倭马亚王朝的第纳尔金币和狄尔汗银币不再刻印哈里发肖像或者神像,币文改用阿拉伯文。


阿卜杜勒·马利克创建的阿拉伯货币制度下,第纳尔金币的理论重量为1米思考(4.24克);狄尔汗银币的理论重量为1/10阿拉伯盎司。1阿拉伯磅(350克)等于12阿拉伯盎司(29.2克),1枚狄尔汗银币的理论重量就是2.92克(29.2克÷10=2.92克),大约等于0.7米思考。


米思考原本为1/84阿拉伯磅(4.17克),阿卜杜勒·马利克将其调整为20叙利亚克拉(0.212克×20=4.24克)。阿拔斯王朝时期,为了使金币与银币保持1:0.7的关系,狄尔汗银币的理论重量从2.92克调整为2.97克(4.24克×0.7=2.97克)。


后倭马亚王朝将第纳尔金币制度带入伊比利亚半岛,与西哥特王朝的索利多(西班牙语是“苏埃尔多”)金币制度接轨,没有采用阿拉伯米思考重量标准(4.24克),而是采用1/84罗马磅的重量标准,即3.89克(327克÷84=3.89克)。基督教民众通常把这种第纳尔金币称作“曼库索”(mancuso)。后倭马亚王朝后期,这种金币的重量发生了大幅度的下降。


后倭马亚王朝将狄尔汗银币制度带入伊比利亚半岛,也没有采用1/10阿拉伯盎司的重量标准,而是采用1/120罗马磅的重量标准2.73克(即,327克÷120=2.73克)。


公元1031年,后倭马亚王朝灭亡。公元1061年,来自撒哈拉的柏柏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以及西非地区建立了穆拉比特王国。


马拉维迪


“穆拉比特”是阿拉伯语,意思是“武僧”。穆拉比特人是“摩尔人”的一支。欧洲人称非洲的穆斯林为“摩尔人”。



穆拉比特王国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继承后倭马亚王朝的货币制度,第纳尔金币的理论重量仍然是1/84罗马磅(3.89克),但其实际平均重量已经发生了大幅度的下降。基督教民众将这种第纳尔金币称作“穆拉比特”(morabati),或者称作“马拉维迪”(maravedis)。


作为阿拉伯货币,穆拉比特金币上刻印阿拉伯文字。同时,穆拉比特钱币上刻印的造币纪年是用阿拉伯文字表述的,而不是用阿拉伯数字表述的。阿拉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是:阿拉伯纪年+622-(阿拉伯纪年÷33)。


可以用2位数、3位数、4位数的阿拉伯纪年举例:若阿拉伯纪年为85年,则公元纪年为705年:(85+622)-(85÷33)=705;若阿拉伯纪年为131年,则公元纪年为749年:(131+622)-(131÷33)=749;若阿拉伯纪年为1397年,则公元纪年为1977年:(1397+622)-(1397÷33)=1977。


公元1147年,穆拉比特王国被推翻。但是,穆拉比特金币以“马拉维迪”的名称继续向北传播,对后世伊比利亚半岛的货币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穆拉比特币传入伊比利亚半岛北部,人们更多地称其为“马拉维迪”。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卡斯蒂利亚王国第10任国王费尔南多三世统治时期(公元1217—1252年),为了引入多乌拉金币,马拉维迪金币被用来作为多乌拉金币的计价单位。


阿方索十世统治时期(公元1252—1284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开始发行马拉维迪银币。公元1282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大部分银币退出流通,马拉维迪就成为10枚各种银铜合金币的价值总和。


大约100年后,卡斯蒂利亚王国第17任国王胡安一世(公元1379—1390年)统治时期,各类钱币采用马拉维迪银币计量的价格是:卡斯蒂利亚多乌拉的币值为37马拉维迪;摩尔多乌拉为35;法郎为31;弗罗林为21;埃斯库多为35①


此后,卡斯蒂利亚王国又出现了马拉维迪铜币,仍然被用来为各种钱币计价。


公元1480年,卡斯蒂利亚王国颁布《托雷多法令》,规定1枚埃克斯塞伦特金币兑换960枚马拉维迪;1枚绶带多乌拉金币兑换360枚马拉维迪;1枚阿拉贡弗罗林金币兑换265枚马拉维迪;1枚里亚尔银币兑换31枚马拉维迪。


①(西班牙)奥克塔维奥吉尔法雷斯:《西班牙货币史》,宋海,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年版,第165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责任编辑:杨生恒

[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发于《银行家》杂志2024年第9期「金融文化」栏目


END

分享、在看点赞,全都想要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