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亚评论
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东亚评论

日本天皇究竟有多珍贵?

东亚评论  · 公众号  ·  · 2020-10-20 06:5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一览扶桑(ID:sjcff2016)

作者 | 园部逸夫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皇室是由天皇和皇族构成的。虽然天皇经常会被误解为是包含在皇族之中的,但制度上天皇与皇族具有不同的身份及地位。实际上从天皇和皇族在仪式及活动中的出现形式经常可以看到其区别。所以,天皇与皇族之间是有区别的。


另外,对于皇室来说,很多活动是由天皇与皇族一起从事的。可以看到以天皇为中心,皇族成员分担各种各样的角色。


因此,在天皇与皇族的关系中,天皇始终处于特别的立场,可以说天皇处于一个统筹的地位。在本文中首先对天皇与皇族的立场的不同点进行说明,之后介绍天皇与皇族在皇室的各个活动中分担什么角色。希望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使读者加深对天皇与皇族的理解。


令和元年,天皇接待驻日各国大使的饗宴之仪



01


天皇与皇族的区别


(1)制度上规定的不同。


关于天皇与皇族的所处地位,可以通过宪法的规定反映出来。宪法规定天皇是象征,且处于从事国事行为的地位。但是对于皇族,宪法上没有对其地位和行为作出直接规定(虽然从宪法第八条可以看出,对于皇族也有赐予和转让等)。这些区别,在皇室典范等规定的皇室的各种制度中也有所反映,关于仪式的形态、敬称,或是对于陵墓、成年年龄等方面,可见天皇与皇族之间的区别。


室典范中规定,天皇在继承皇位时举行即位之礼,天皇去世时举行大丧之礼,但对于皇族的身份变化及薨去所进行的仪式没有作出规定。


敬称也有所区别。天皇的敬称是“陛下”,皇族为“殿下”。虽然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为皇族,但因为是天皇的配偶(自明治皇室典范制定以后),所以为“陛下”。陵墓也同理,天皇为“陵”,皇族为“墓”。而且与敬称相同,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与天皇相同称为“陵”。


关于成年年龄,只有天皇及皇太子、皇太孙为十八岁的相关规定。这是从制度上为了使未成年、不能进行的国事行为的天皇提前成年年龄而亲自从事国事行为(出现摄政时为摄政的皇太子、皇太孙)。


2014年,秋篠宫文仁亲王与同妃纪子,会见墨西哥总统


另外对于天皇来说,没有脱离身份的相关规定,所以其不同于皇族的地方是其不能脱离自己的身份(皇太子、皇太孙也不能在皇太子、皇太孙的身份时脱离皇籍)。


反之,也有只有皇族才具有的地位,即具有成为皇室会议的议员、预备议员的资格。明治皇室典范下规定天皇要亲临皇室会议,但现行的皇室会议天皇不出席。而且,皇室会议的皇族议员、预备议员是由皇族互选,天皇不参与皇族议员的选定(从其摄政的性质来看,这当然是只有皇族才具有的地位)。


另外关于记载天皇及皇族身份相关事项的皇统谱,也分为记载天皇及皇后(皇后变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情况下,记载于皇后的栏中)身份的大统谱和记载其他皇族身份的皇族谱。

(2)在实际运用等方面的区别。


除了制度上的不同,也有由于皇室的惯例而显示出天皇与皇族不同的例子。


根据明治皇室典范时代的旧皇室令,天皇与皇族在仪式上的定位有很大的区别,在现行制度下实际出现的例子有,天皇、皇族的驾崩或薨去时的葬礼。昭和天皇驾崩时,除了进行大丧之礼外,作为皇室仪式还举行了由天皇主持的昭和天皇大丧仪。对于皇族,例如作为皇室仪式皇太后薨去时,则举行较天皇大丧仪规模小一些的大丧仪(贞明皇后大丧仪、香淳皇后大丧仪),其他皇族薨去时举行皇族丧仪(不称大丧仪。而且规模比大丧仪小)。


1947年,访问广岛进行慰问的昭和天皇


另外,天皇具有赐予皇族宫号及称号的资格。宫号是对在内廷的皇族(现行制度下在内廷的各位皇族。以下相同)在结婚或成年时由天皇赐予(秋筱宫、常陆宫、三笠宫等。也有如桂宫、高圆宫的称号,是在次子及三子的亲王独立时被赐予的),或是在内廷的皇族幼小时由天皇赐予的[继宫(今上天皇幼时的称号,下同)、浩宫(现在的皇太子)、礼宫(秋筱宫)、义宫(常陆宫)、澄宫(三笠宫)等]。


除此之外,体现天皇与皇族有区别的事例还有很多[例如用语的区别。天皇的外出称为行幸,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则称为行启。其他皇族则称御成。宫中祭祀由天皇主持(因大祭小祭而有所区别)]。无论如何,形成以天皇为中心的皇室整体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在现行制度中没有像明治皇室典范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皇族由天皇监督”的条款。但是即使是现在,在决定皇室的意愿时,虽然其具体过程是皇室内部的事宜不得而知,但其决定者应该还是天皇)。



02


天皇与皇族的角色分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