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可同时聆听下面音乐噢,回味经典,歌词里面也能找到西湖的成因哦!😂😁
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宋代的著名才子苏轼曾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风景有多么美丽!那么,"风姿绰约"的西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1.潟湖说
关于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关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朝《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民国九年(1920年),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早已湮废。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支持"潟湖说"的学者表示,距今2000多年前,西湖地区还是一个浅海湾,除个别山岭外,全部淹没在海水之中。随着海水的冲刷, 海湾四周的岩石逐渐变成泥沙并沉积下来,使海湾变浅,同时,钱塘江的江水也带来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结果,这里的泥沙越积越多,最终将海水截断,而困在内侧的海水就形成了一个湖。这种现象在地质学上称为"潟湖'起初,潟湖中的水还随着潮水涨涨落落, 后来,经过劳动人民多次修筑海塘,阻拦海水,再加上海平面下降, 西湖正式形成。
但是,潟湖说在现代科学考察中受到了怀疑。1950年以后,地质部门对西湖湖中三岛和湖滨公园地质钻孔取样分析,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1979年,地质工作者对湖滨钻孔采取的岩样作微体古生物分析后著文认为,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西湖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早期潟湖、中期海湾、晚期潟湖三个阶段,随着钱塘江沙坎的发育,西湖终于完全封闭,水体逐渐淡化,形成近代的西湖。
2.火山爆发说
—些学者经过考证,发现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今天西湖的湖滨公园一带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而西湖的形成正是火 山口陷落的结果。
这种说法并不是无凭无据的,地质调查队员经过多年调查,在西湖边的宝石山的岳庙附近,发现了一条古代遗留下来的火山通道一 "岳庙火山通道'在这条通道的附近,分布着一些特殊的大块岩石,而这种类型的石头,一般只会在火山口附近出现,也就是地质学上所说的火山角砾岩。经科学家检测,整个火山通道向南延向西湖,出露面积约2000平方米。在距岳庙数千米的灵隐山一带,其山体的岩石与火山角砾岩完全不一样,属于沉积岩,已有2.4亿年至3亿年的历史,而"岳庙火山通道"的历史则"年轻"很多。这正是西湖曾为火山喷发口的有力证据。
3.关于西湖的成因,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经过许多年的努力,他们把白玉雕琢成了一颗璀璨的宝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四季常青,百花就盛开不衰。神奇的宝珠引起了王母娘娘的注意,她派天兵天将抢走了宝珠。为了要回宝珠,玉龙和金凤找到王母娘娘。在争吵的过程中, 王母娘娘的手突然一松,宝珠落到了人间,变成了波光鄰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