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I报道
大数据时代,做数据的玩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玉树芝兰  ·  对科研工作者来说,OpenAI Deep ... ·  2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5年前的演讲:一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NeurIPS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ICLR2025】流媒体视频理解与多轮交互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I报道

7.5亿美元融资后,旷视科技为何没能留住阿里、联想?

AI报道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9-05-22 12:18

正文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共融资1311亿元,在资本愈加挑剔的大环境下,该领域融资额增长率超过100%。但进入2019年后,个别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却出现了资本撤退的趋势。


近日,有着“CV(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之称的AI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因为“融资”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据报道,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发生多项变更,其工商资料显示,联想、创新工场及蚂蚁金服旗下公司退出旷视科技股东行列,李开复、蚂蚁金服韩歆毅、王明耀、唐文斌及杨沐退出董事行列。变更后公司最大股东为创始人印奇,持股75%。



从不断融资到突然撤资,中间发生了什么?


旷视科技于2011年成立,主营物联解决方案,三位联合创始人为印奇、唐文斌和杨沐。公司的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智能传感器等产品广泛应用在安防、金融、零售等领域。


联想从2012年天使轮阶段就参与了旷视的融资,当时融资100万元。2013年7月,旷视A轮融资的投资人为创新工场,金额为100万美元。之后2014年9月,蚂蚁金服参与公司战略投资,金额未披露。2016年12月的B+轮,以及2017年10月的C+轮融资中,创新工场和蚂蚁金服都分别作为投资人之一参与了两轮融资,公司两轮融资总金额分别为1亿美元和3.6亿美元。



2018年12月10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旷视与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潜在投资者商谈融资事宜,旷视的目标是在12月份完成此轮融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如今看来,这可能是旷视D轮第一阶段的融资——但随后阿里巴巴和旷视对该融资传闻均表示不予置评。


5月8日,旷视科技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D轮投资方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总融资额约 7.5 亿美元。据腾讯新闻消息,此次融资对旷视估值超40亿美元。


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表示:“对于本轮投资者的加入,我们倍感兴奋。这将有助于推动旷视下一阶段的增长。非常感谢他们认同旷视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潜力,并对我们充满信心。”



历览其融资过程,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旷视的客户很多最终成了它的投资者,或者反过来说,旷视的很多投资者也是它的客户。旷视的核心客户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富士康、中信银行、联想、华为、OPPO、vivo、小米、凯德、华润集团、鲜生活。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历次融资机构:


2012年8月,天使轮,由联想之星和联想创投参与,融资数百万元;


2013年7月,A轮,由创新工场参与,融资数百万美元;


2015年1月,B轮,由创新工场、启明创投参与,4700万美元;


2017年10月,C轮,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联合领投,中俄战略投资基金、阳光保险集团、SK集团等参投,融资4.6亿美元;


2019年5月,D轮,由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参与,融资7.5亿美元。


天使轮的联想,C轮的蚂蚁金服、富士康,同时也是旷视的核心客户,有一种演而优则唱的感觉。


可以看出,整个2018年,旷视都异常低调。2019年5月的这次融资,也成为旷视自2017年10月31日宣布完成4.6亿美元C轮融资后,首次公布其最新一轮融资。


比较而言,它的对手、同样是“CV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SenseTime)在去年四五月份接连宣布了两轮创纪录的融资——2018年4月9日宣布获得6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超过40亿美元;2019年5月31日宣布获得6.2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超过45亿美元,成为全球总融资额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独角兽。


旷视科技在今年1月16日举办了一场机器人战略发布会暨媒体答谢晚宴,在会上,旷视发布了新的logo,从“Face++旷视”变成了“Megvii旷视”,人脸识别平台Face++升级为系统化AI算法引擎Brain++,并更新了未来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城市大脑、供应链大脑、个人生活大脑三大IoT场景业务群。


但值得包括旷视在内的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重视的是,路透社曾在1月30日的一篇分析报道中称,投资者正在为曾被大肆炒作的中国科技业出现一连串的“降价融资”作准备,有分析人士表示,过去几个月,中国科技企业的目标估值下调了20%~40%。


除了“资本”,什么是AI独角兽的隐忧?


旷视科技深耕于计算机视觉领域,这也恰恰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所在。早期旷视科技位居计算机视觉头号位置,与商汤并驾齐驱,随着行业的发展,其他AI领域的对手开始纷纷入场,而资本的热情从未因为寒冬有所褪减,加上云从科技和依图科技,VC行业“四小龙”的行业格局呈现。商汤科技通过不断刷新规模的融资直逼60亿美元的估值,云从科技凭借着“国家队”的优势在多轮融资后估值一举超过旷视科技。


曾经还可以在头部位置和商汤科技“一决高下”,后估值被云从科技超过,而就在还没过去的5月,依图科技又完成了最新的战略投资。 而旷视科技在近期又传出股东变更的消息,想“低调”下去的旷视科技似乎有点按捺不住。



可以显而易见的是,AI视觉行业的竞争从未停止,各AI公司玩家相继进入赛道你追我赶。


而尴尬的是,旷视科技似乎已经逐渐只能成为“VC四小龙”之一。没有硝烟的VC领域之战一直在上演着,当局者旷视科技自然无法避免的去面对这些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