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人在纽约》的作者曹桂林对于中国人移民美国的一些看法,写得很中肯,也很实在,仅供想要移民的朋友参考。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1993年,每一个有电视机的中国家庭几乎都在等待这几行字的出现。
20多年后,《北京人在纽约》小说原作者曹桂林又出版了《纽约人在北京》,更新了他的“美国观”:
“纽约呀纽约,曾把你比作地狱,曾把你比作天堂。
为你孤注一掷,为你得意狂妄。
为你忘了自我,为你内外皆伤。
如今两鬓斑白独自叹:
不值不值,空忙一场。不懂不懂,真荒唐!”
已经入了美国籍的曹桂林前段时间去大使馆办护照加页,门口堵得人山人海,他觉得比他1980年办签证时人更多。“都这么多年了,怎么还这么多人想出去?”
他在北京郊区有别墅,每年春秋两季回来度假,除了同学与发小,邻居们是他读懂中国的最新材料:他们热衷于送孩子去美国上学,打听移民问题,并抱怨中国的环境与食物。
“我跟他们说,美国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其实留在国内对你们更好,生活水平更高,可土豪们就是不相信我。”曹桂林说。
过了耳顺之年,相比这类说给外人听听的故事,他越发感慨人生的不确定。新作里“不值不值,空忙一场。不懂不懂,真荒唐!”的慨叹,就有为此事所发的原因。他越来越感到人如沙砾,被时代的一个又一个浪头推来搡去,有人终于被推上了岸,有人莫名不知去向。
因为我不是专业的作家,所以我一般写的都是有原型的故事。最开始《北京人在纽约》是我把自己在美国10年的生活总结了一下。后来写《绿卡》,是因为这事撞得我挺难受的,一个女孩为了拿绿卡遇上那么多波折,就写出来了,但因为之前《北京人在纽约》火了,出版社加了一个“北京姑娘在纽约”的副标。
东方早报:
《北京人在纽约》最著名的就是对纽约的天堂与地狱的比喻,为什麼新书反观当年,感慨的是空忙与荒唐?
曹桂林:
我到美国第一年就成立了公司当了老板,当年就买了房,第二年我的会计师跟我说,你赶紧再去买一套房吧,不然你要缴的税太多了。
美国的税太可怕了。你在美国生活,你就进入了这套游戏规则。一个大学教授年薪10万美元,在美国也算中上层,但扣完税到手,你能见到的只有6万多。这笔钱一半要还房贷,在美国买房子没有一次付清的,因为那样要交重税,人们故意要买大的、贵的房子,就是为了刨掉税,免得国家把你的钱收走养军舰去。然后孩子的教育、养车、电话,乃至除草、处理垃圾,每天早上开信箱就出现一大堆账单要填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