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最近如果孩子或者大人老是咳咳咳不停,要特别警惕是不是
“百日咳”!
根据国家疾控局最新数据,上个月全国共报告了超过 17000 例百日咳病例,是去年同期的将近 32 倍,进入了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 5 位。
虽然百日咳很善于“伪装”,但它是可防、可治的,前两年#8 岁男孩久咳不愈被 1.88 元药治好#的新闻还上过热搜,其中涉及的病例正是百日咳。
咱们也有幸采访到了当时开药的专家赵主任本人,带家长们一起认识下百日咳这种病。
百日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近些年来有抬头趋势。
虽然绝大多数孩子都接种过百白破疫苗,但疫苗的保护力无法达到 100%,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有研究发现到 4、5 岁时保护效力下降到只有 50% 左右。
所以对于百日咳,家长还是不要掉以轻心。
据赵主任介绍,对于 3 月龄以下、还没到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来说,该病危害较大,容易合并肺炎、脑病、肺动脉高压,甚至可以致死。
已报告的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也发生在小婴儿身上。该年龄段患儿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窒息或紫绀,不一定有典型的咳嗽表现,易被漏诊或误诊。
住院治疗的百日咳病例中,<6 月龄以及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儿童占比较高。百白破疫苗推广接种后,较大儿童和成人因为已具有一定免疫力,感染百日咳后的症状相对较轻且不典型,增加了临床识别的难度。
另外,百日咳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非常常见。赵主任去年又接诊了一个 6 岁的孩子,之前在当地医院查出支原体肺炎,经过治疗咳嗽依旧反反复复,考虑可能存在其他感染,经过进一步排查,终于揪出了背后的元凶——百日咳。
不明原因的长期咳嗽,对孩子和家长的生活、心理也容易造成较大负担。
比如开头新闻里提到的 8 岁男孩,白天请假不能去上学,也不能跟其他小朋友玩,晚上还经常咳醒,家长也跟着心疼、焦虑。
咳嗽持续时间长≠百日咳,医学上只有感染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咳嗽才叫做“百日咳”。
另外,凡是具有百日咳类似症状者,常被诊断为(类)百日咳综合征,实际是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巨细胞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对于这些,家长自己判断是比较困难的。只要孩子咳嗽超过 2 周,且没有缓解的迹象,都建议去医院就诊。
如果还同时存在以下情况,更加要警惕:
👉痉挛性咳嗽
👉咳嗽剧烈,咳嗽后脸涨红或者呕吐
👉家庭成员近期也有咳嗽
赵主任也强调:百日咳的自限性不明显,不干预的话,很难自己康复,也容易出现并发症,或造成家庭内部交叉感染。
大孩子因为打过疫苗,症状不典型,家长容易忽视,等传染给年龄更小的二胎、三胎,可能就危险了,所以最好不要拖。
在百日咳发病早期,核酸检测或者细菌培养是比较好的检查手段,但很多基层医院不具备这种条件。
医生可能会根据孩子的症状和病史,先采取经验性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病原学检测。
抗菌药物(抗生素)是治疗百日咳的重要手段。对于新闻中提到的“1.88 元药”,赵主任也特别澄清——
“并不是什么神药,是一种比较老的抗菌药物,属于正常的治疗方案调整;药价也不是重点,对孩子有用就是最好的结果。
药效因人而异,彼此间没有优劣之分。家长们不要盲目追求某种特定的药物,还是要相信医生、配合治疗。”
第一,及时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