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研究
“一号在手,投资无忧!”此微信公众号为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权威发布平台,力求信息及时、准确,是您投资好帮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研究

【债券(可转债)】规避高溢价率个券

中信研究  · 公众号  ·  · 2017-11-07 07: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明明,余经纬,章立聪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 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 ,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转债市场成交量稳中有升,个券普遍下跌。 中证转债指数报收于296.82点,周下跌2.07%。上周转债市场交易额48.24亿元,日均环比上涨11.87%,转债指数收于109.30点,周下跌1.23%。平价指数收于88.45点,周下跌1.99%。上周,在31支可交易转债中,7支上涨,24支下跌,其中15国资EB(2.89%)、14宝钢EB(2.77%)、17中油EB(1.23%)领涨,九州转债(-3.96%)、久其转债(-3.93%)、国君转债(-3.27%)领跌。31支上市可交易转债成交额方面,光大转债(17.54亿)、14宝钢EB(9.89亿)、国君转债(5.93亿)成交额居前。

沪深两市均呈下跌趋势,转债正股涨少跌多。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分别下跌1.32%、2.00%、0.82%,沪深300指数下跌0.73%。沪深两市周交易额241.19亿元,日均交易额48.24亿元,日均环下跌11.87%。行业层面,中信29个一级行业中,2个上涨,27个下跌。其中石油石化(0.89%)、电子元器件(0.15%)涨幅居前。31支可交易正股中,7支上涨,24支下跌,其中,中国太保(4.48%)、新华保险(3.49%)、中国石油(2.34%)领涨;骆驼股份(-7.66%)、蓝色光标(-7.43%)、洪涛股份(-7.39%)领跌。

关于股市:压力释放实属必然。 上周沪深两市走势疲软,多数板块明显调整,一方面释放前期连续上涨以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对近期略有回落的经济数据反馈。总体看市场并未深度调整,压力缓慢释放之中,流动性环境仍处中性债市压力也明显缓和,市场情绪有望缓慢恢复。从内生来看,市场目前仍处于季报延续期盈利仍属于首要关注焦点,上周表现较好的保险板块便属于此类性质,除此之外市场暂时缺乏热点“自由港”题材的持续性也略显不足,短期题材概念或难起波澜。从中期来看,市场仍具有向上趋势,特别是盈利明显改善的板块其估值仍具有吸引力,从大逻辑来看盈利仍旧向行业龙头聚焦,因此重点关注相关个股。短期压力的释放有其必然性,但不可失去对市场的信心。

关于债市:短期有望围绕3.8%的顶部中枢波动。 债市利好消退后继续调整,收益率触碰3.8%以上,但是债市终究将会回归基本面主导,短期有望围绕3.8%的顶部中枢波动。

关于转债:规避高溢价率个券。 上周转债市场深受股市拖累持续调整,我们在前一份周报中强调目前转债市场正处交易时间,重点是择时而非择券,交易性机会远远大于配置性机会。A股市场总体疲软背景下,转债的交易性机会更加稍纵即逝,相应机会的把握也更为困难,快进快出成为一个常态。另一方面来看,转债新券发行速度明显加速,上周单周有四支新券发行,由于堰塞湖的存在我们预计短期转债新券发行依旧会维持较快的节奏,从而对存量个券也会形成一定压力。但我们强调即使存在天量供给,转债市场整体的股性溢价压缩空间已经有限,供给冲击已经从整体冲击向个券替代性冲击过度。替代性冲击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券对高溢价率的老券,由于新券上市的溢价率相对合理,部分溢价率过高的老券必然面临压力。进一步来看待发新券正股资质相对更优,也对存量标的形成更大的压力;二是个券的替代效应,待发新券覆盖行业广度进一步扩展,存量个券中部分行业个券的稀缺性将会迎来改善,待相关新券发行可能面临更大冲击。总体来看,择券依旧是目前市场分化背景下的关键之处,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暂时规避价格相对较高且溢价率在15%之上的标的,此类个券的估值和价格均难以形成安全垫。。具体标的方面,可以重点关注三一、电气、雨虹、九州,以及紧紧握住我们近期反复强调三个重点板块金融、汽车、化工行业相关标的。

风险因素: 个券相关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晨会》报告。


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特别提示: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仅供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在新媒体背景下观点的及时交流。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


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所提供的卖方研究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 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 (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中信证券对本资料提供的分析意见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或保证。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中信证券并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中信研究(原始ID:gh_294e097afc75)是由中信证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若未经中信证券官方核准,其他任何明示或暗示以中信证券名义建立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官方订阅号,订阅人在阅读、使用相关订阅号信息前还请务必向中信证券销售人员或客户经理进行核实。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订阅人及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信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中信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报道相关内容”的日常授权。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中信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信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