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当野蛮生长被禁止,精耕细作会得到回报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21-01-19 21:20

正文

前几天社区里有一个朋友提问:伴随着国家直接融资比重提升,引导存款搬家投资,企业也有更多直接融资渠道,这样银行的增速会不会下降呢?表面上看这个问题是关于金融脱媒的问题。但是,本质上他问的是 当银行的高速规模扩张不可持续后,银行如何持续成长的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银行业来说不是一个新问题,准确的说是一个老问题的新体现。实际上,从2012年我国银行业开始实施巴塞尔协议III(以下简称:巴III)以后,银行业基本就告别了野蛮生长。 过去动辄15%~20%的规模膨胀一去不复返了,巴III犹如一个软枷锁,你跑得越快就会勒得你越紧。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有趣, 当野蛮扩张消失,躺着挣钱成为过去,市场才会去奖励那些精耕细作的企业 。这里的精耕细作包括几种方式: 1,通过寻找风险定价更好的资产提高资产收益。2,通过提供更多的服务增加客户的粘性,增加核心存款占比。3,通过更多的金融服务增加客户的总产出。 当然,除了对表内客户的精耕细作外, 还有一种方式是增加表外业务的规模 。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指标来限制表外业务的规模增速。

但是,注意这里说的表外业务是广义上的说法。实际上表外业务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按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规定或有负债(狭义表外)关联的表外资产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表内风险资产。但是,除狭义表外业务以外的广义表外业务就完全没有限制了。这类业务主要是纯金融服务类业务包括但不限于:1,信托与咨询,2,支付与结算,3,代理服务,4,进出口服务等。

所以,可以看到 做大纯金融服务业务也是精耕细作的一种重要手段 ,比如:银行卡手续费、清算结算手续费、托管手续费、受托理财、代销和代付等等。这些服务产生的收入虽然费率较低但是优点是不受资本金的约束。

在巴III实施后,中国的金融圈大部分银行的野蛮生长受到了限制,但是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金融科技平台的扩张 。实际上,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利用自己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通过不正当竞争(排挤其它支付渠道,要求商家二选一,剥夺客户选择权)手段疯狂扩张,并依赖其平台的生态圈将业务扩张方向拓展至消费贷、理财、存款等领域,并且一再要求金融监管机构降低资本金约束。

不过,这种扩张最近也得到了监管严肃的回应:

2020年12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了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此次约谈基本宣告了中国金融领域最后一个野蛮扩张的领域被禁止。这对于 互联网平台寡头和与之配合的中小银行来说是利空 ,但是对于那些在自己的领域内精耕细作的优秀全国性大中银行来说是一种正向回报。 因为这些银行依靠精耕细作获得了更高的单位资产收益率,增加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反过来促进了自己规模的增长。

也就是说 在大行业降速的大背景下,会有少数龙头银行依靠精耕细作获得超越行业的扩张和更多的市场份额。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