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摄影讲评
点评摄影作品,提升摄影技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图虫APP  ·  OpenSeeGallery|和喆:找回那些甲虫 ·  昨天  
玩转手机摄影  ·  第十届年味手机影像大赛精选作品 ·  昨天  
胶卷迷俱乐部  ·  2025年了,森山大道依然热门,为什么? ·  2 天前  
胶卷迷俱乐部  ·  唯一自动过片的M相机 | 柯尼卡 HEXAR RF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摄影讲评

能难住你吗,本片怎么能拍得更好?

摄影讲评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4-29 15:36

正文

..............................

作者提问


徐老师您好,今天请您讲评的三张照片我取名为《入迷》。自己不知道哪一张好一点?更想知道顺光拍摄是否可以?谢谢您。非常感谢您每天为全国的摄影爱好者讲评。

(被点评的照片1)

(被点评的照片2)

(被点评的照片3)

................................

徐晓刚讲评


从三个少年的投入状态来看,第2、3张更好。但第2、3张中背景的衬托作用不强,第1张的背景也有一样的问题。三张都把背景作为重要元素取入画面,并占据了一定的画面空间,但都没有发挥好作用,如果背景中也出现拿着手机看的人,或其他专注于某个特殊事件的人(比如两个正在跑步的人等等)。与前面的三个少年形成呼应或对比,就有意思了。纯顺光会比较平,缺少反差,您的照片不算纯顺光,有明暗的对比,光效是不错的。

三个少年的投入状态,第2、3张尽管比较好,但魅力还不算足,不算特别生动有趣,也不算很有意味,所以建议借助背景的力量共同表达主题。

请看看下面引用的佳作:

《畅游信息天地》  莫渊  摄 有七个人都和手机有关系,姿态各异,外形各异,超越了个体的意义,表达了一个群体的行为方式。个体之间既有呼应又有对比,形成了整体的非凡力量。如果单拍某个人,或中间的两个孩子,感染力则都不够。


...........................

总结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摄影中也符合这一规律。增加或减少一些元素,很可能导致质的变化,主题的变化。五一劳动节快到了,除了外出玩得高兴,祝愿影友在家多劳动,家庭更美好。 如想多看“摄影讲评”的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摄影讲评”吧,历史消息里面有300多篇文章了。




我的著作《一招出牛片》上市。


获得方法: (当当网、 京东商城、亚马逊有货,进入后搜索“一招出牛片 徐晓刚 ”,认准作者徐晓刚,即可,有一本讲后期的冒用我的书名,质量很差,不是我的。或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