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的一些事
老牌科技博客,互联网科技类KOL,科技类排行榜前20名。专注于互联网产品的媒体平台,聚焦互联网前沿资讯,网络精华内容,交流产品心得。『互联网的一些事』唯一认证号,业内众多大咖都关注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极客公园  ·  跑分超 o1,还会看图思考,数理化正在被 ... ·  2 天前  
腾讯科技  ·  “AI大神”Ilya炸裂宣判:大模型预训练时 ...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全球最贵iPhone16ProMax推出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的一些事

京东到家放大招:零售赋能战略如何盘活零售升级?

互联网的一些事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4-17 22:18

正文

15秒看懂全文:


  • 零售业升级≠全盘颠覆,传统零售价值线上平台无法取代

  • 零售业真正需要的是跑完“最后三公里”的能力

  • 京东到家“零售赋能”三大技能:流量赋能、效率赋能、用户运营赋能

  • 赋能战略成效如何?平台商户销售平均增长5%-20%!


4月13日,中国领先的超市生鲜O2O平台京东到家在北京召开发布会,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发布“零售赋能”新战略,提出将通过“流量赋能”、“效率赋能”、“用户运营赋能”三方面为传统零售业赋能,以此解决传统零售的行业痛点,帮助传统零售完成互联网转型升级。


在传统零售发展受阻的当下,京东到家如此高调地放出“大招”,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三大赋能战略,是否会让零售业得到新的生机?



首先,传统零售为什么要“赋能”?


无须讳言,传统零售进入慢速发展期已经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事实。仅以刚刚过去的2017年第一季度为例,不管是行业整体的增长指数放缓,还是行业中此起彼伏的转型呼声,都勾勒出了一个正值发展瓶颈零售业大绘卷。


转型升级已经是再明显不过的趋势,但如何转,转成什么样子,业内却一直难以形成统一的论调。再加上近年来电商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日渐加深,以至于有围观者甚至提出了“线上平台将取代传统零售巨头”的观点。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要知道,零售业长期发展至今,产业链发展和经营理念都已经相对成熟,这些重要的价值并不会被线上平台所取代。就像蒯佳祺在发布会上说的:传统零售真正的“短腿”是已经习惯了在线购物的消费者们不再愿意专门花时间和精力到店里去集中采购,由此便出现了零售业和消费者之间从家到店的空白区,也就是人们说的“最后三公里”。


如此看来,零售业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是新概念、新颠覆,而是如何补齐这最后的“三公里”,给予传统零售继续跑完新赛道的能力,即蒯佳祺口中所说的“零售赋能”。


“最后三公里”不止是物理距离


“最后三公里”的概念如今已经在O2O行业广泛提及,但以蒯佳祺的观点来看,许多人往往把这一概念错误地当作了纯粹的物理距离,并没有抓牢真正的“痛点”。实际上,所谓的“最后三公里”其实包含着三公里内的消费者从打开APP搜索到最终配送上门中的所有环节和细节。


例如,如果没有线上平台的支持,消费者就无法找到周边可以提供服务的门店。反过来说,只有平台而没有用户的话,商户端也并不能从线上得到真正显著的收益,其实际价值如同鸡肋。只有当用户和商户都达到一定量级,“最后三公里”的交易才真正有了被盘活的基础。


又例如,如果没有高效的订单处理能力,不能实现快速接单、快速拣货、快速送达,那就根本无法保证良好的消费体验。传统商超动辄数百、几千甚至上万平米,店员光是跑一趟拿完消费者订单上的商品就要花掉十几分钟,再加上打包、联系配送一步步走下来,消费者真正拿到商品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再例如,如果不能让商家在线上直接进行吸粉和营销,那即使有了商户位置,也依然改变不了传统门店模式“吃客流”的老样子,算不上有效的转型和升级。餐饮O2O正是因为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才陷入了“每家都卖黄焖鸡,揽客完全靠打折”的怪圈,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


换句话说,帮助商家跑完“最后三公里”,不是单纯地建一个线上平台、把商户拉到上面开店就能概括,还需要针对上述三点里的需求和矛盾逐一解决。而这些,恰恰就是这次京东到家提出“零售赋能”战略的实际落地点。


大招来了!

神秘的“三招赋能”如何改变传统业态?


“零售赋能”将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蒯佳祺给出了三个“大招”:流量赋能、效率赋能和用户运营赋能。


流量是最显著的“赋能”点之一。京东到家不仅有平台自身的3000万用户,还得到了京东商城1.5亿流量搜索入口,用户在京东搜索生鲜类商品,搜索结果的第四条就是京东到家的链接。


蒯佳祺重点强调,这些用户大部分都是“30岁左右、有高收入、注重生活品质、工作繁忙无暇逛超市”的女性,她们是传统商超最忠实的消费者,京东到家恰恰满足了这些女性“需要到超市却没有时间”的痛点。


当然,有了流量,如何让商户的服务能够跟上、让消费者在平台上买得舒心,则是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效率”的赋能。


从短期来说,提高效率的主要方式是缩短拣货时间,让商品更快从门店送出来。蒯佳祺透露,为了改变员工“满场飞”式的拣货方式,京东到家特地开发出了供店员快速拣货的APP,并且配合门店专门建立店内仓统一收纳热门商品。这样的做法把原本30分钟拣货过程缩短到了最高6分钟,即让门店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订单量翻了至少5倍。


而从长期来说,则是帮助商户了解市场、针对性地进行备货,让热销产品得到应有的重视。京东通过消费大数据,为门店提供近一段时间的消费趋势和商品备货建议,把过去极度依靠管理者个人经验的门店管理数据化,做到“有备”而“无患”。


最后是对用户运营的赋能。“传统零售店眼中的世界是混沌的,它只知道顾客走进来买了什么东西,却不知道他是谁、他有什么喜好、他更看重哪些因素等信息。”蒯佳祺说,传统门店对会员的管理非常粗糙,大多数时候仅仅只能通过折扣促销来吸引回购。


但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每个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都是爆炸的,通过传统的促销方式来抓到店散客可能会事倍功半,而通过线上店铺记录下更丰富的用户行为、通过分析行为进行需求满足式的精准营销,才是真正意义上运营自己的用户。显然,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这一点,要简单便捷的多。


“赋能”战略成效几何?

平台商户销售平均增长5%-20%!


介绍了这么多,你可能会好奇,蒯佳祺的三个“大招”是否能够带来所保证的效果?


事实上,据蒯佳祺透露,“零售赋能”战略已经在京东到家的许多合作商户中得到了验证,数据显示,京东到家平台的商户普遍可以实现5%-20%的销售增长。


以永辉这种大规模商超为例,京东到家已经可以为其部分门店带来5到10个点的销量增长,如果按门店自身每天增长5%来算的话,这一成绩相当于直接把门店自身的年平均整张翻了至少一倍。


而对一些地区性的商超,京东到家甚至可以为其带来10个点到20个点的增长。以天津本地某连锁超市为例,京东到家带来的销售额增长,相当于直接开设了3家新店!在目前商超行业平均增长率仅有几个点的背景下,这样的增量无疑十分可观。


这大概也是京东到家自身在过去一年里能够得到如此快速发展的原因。据蒯佳祺介绍,京东到家从2016年4月合并以来,平台商户数已经超过4万家,收入对比同期增长了4倍。除了沃尔玛、永辉、欧尚等战略合作商超,也包括了大量医药门店、便利店、连锁品牌门店。


“零售业的新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京东到家愿意通过零售赋能,帮助更多优质商家跨越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之间的鸿沟,共同实现风口上的翱翔。”蒯佳祺表示,2017年是传统零售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的一年,京东到家将继续坚持零售赋能战略,致力于实现传统零售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