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道略音乐产业
监测音乐市场动态,专注音乐产业研究! ——道略音乐产业研究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道略音乐产业

24年专注演唱会,iMe娱乐CEO周嘉海分享爆款演唱会的打造秘诀

道略音乐产业  · 公众号  · 音乐  · 2017-06-21 21: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艺人在中国演出普遍要更高的费用,主要是因为大家不团结,都是去抢项目,我今天出100万美金,他出110万美金,他再出150万美金,就 这样 把价格炒高了。”

2017“音乐中国” 博览会大咖云集,在6月13日的中国音乐营销大会上,邀请了iMe娱乐集团CEO周嘉海作为演讲嘉宾来分享成功经验。

iMe娱乐集团以承办演唱会业务为主,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合作了BigBang、周杰伦、玛丽亚凯莉、王力宏、田馥甄等国内外知名艺人,积累了大量的艺人资源。 “音乐中国” 博览会上, iMe娱乐获得了由道略音乐产业研究中心颁发的2016中国大中型演唱会主办机构五强。CEO周嘉海现场分享了 “打造爆款演唱会的多种营销模式”的干货。

以下是主要演讲内容:

我本人入行24年了,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演唱会。我是马来西亚人,2004年才来到中国大陆, 在这13年来大家都说中国大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对我来说,它是一个挑战性非常高的市场,它的市场非常大,同时竞争也非常大,在中国想做好一件事情,真的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

去年2016年 iMe 总共在7个国家24个城市自己主办了62场演唱会,大概总售票人数50多万,这是我们去年的统计表。 Live Nation 是全球最大的演唱会公司,iMe在亚太地区的12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跟团队,我们是要打造亚太区演唱会的航空母舰。

打造爆款演唱会要做到三准:眼光准、时机准、内容准

今天的主题是怎么打造一款爆款的演唱会? 虽然我可以讲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选对爆款艺人,艺人选对了接下去一切都好办。如果你没有选对艺人,没有选对好的资源,要花大的力气去补救的话,从现实来说不太可能。

当你选对了艺人,选对了项目之后,还要找到好的时机。不同项目的营销跟它的要找的事件和时机是不一样的。

还有粉丝,对我来说,因为我们是针对90后或者85、00后的人群,我们做的大部分都是针对这些族群,让他们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简单说一下我们其中两个项目,一个是BigBang十周年亚洲行,刚好是十年,再加上今年会有成员陆陆续续入伍,这件事情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事件营销,我们就看准了这个时机,所以去年这个项目我个人认为是一个现象级的项目,我们觉得还是挺自豪的。另外一个项目是李忠硕,在签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只看过他即将推出的连续剧的样带,觉得这部连续剧应该能火,我们在连续剧还没开始播之前就把他的合约签了下来,这是做演唱会要学会去判断的事情。

我们做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粉丝展开的,所以粉丝对我们来说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我们在做这些爆款演唱会的时候,其实我们针对粉丝做了很多文章,包括前期铺垫,跟后期网络渠道 上的宣传。

粉丝经济是演唱会的收入支柱

1. 粉丝经济是一门学问

粉丝到底在哪里?对于我们来说,所谓的粉丝一定不会是40岁、50岁的人,大部分的粉丝应该是比较热血澎湃,具有追星热情的人,40、50岁跟20、30岁的消费能力和热情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 所以对我们来说,学生军占了80.7%,90后接近94%,其中喜欢韩国音乐的歌迷占了79.8%。

粉丝经济是有讲究的。你要把这些粉丝给照顾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所以在收割粉丝之前一定要培养粉丝,在对的渠道找到对的粉丝,然后你才能收割这个粉丝。 粉丝不是自然养成的,也不是自己冒出来,是需要我们去培养的,需要在对的渠道、对的方向把粉丝给找出来。

2. 中国演唱会衍生品市场可期

2016 年中国演唱会票房35亿左右,周边产品的售卖不足一成。 对于我们做演唱会的来说只有三种收入:就是票房、赞助商和周边商品,其实在中国周边商品我们赚不到钱,因为太多冒牌品,粉丝还没有消费正品的认知和习惯。 举个例子,我们去年做的项目在中国跟澳大利亚举办,同样是一场演唱会,在中国我们最多只能卖到十几到二十万人民币的周边商品,而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我们能卖到150万澳币,这个区别真的非常大,所以我觉得在衍生品市场在中国还有很大的潜力。这也是我们后续要去做的功课,它也是粉丝很喜欢的一个东西。

国内演唱会票价为什么会这么高?

我们看一下数据,在美国一张门票的价格占到人均每月GDP的1.81%,日本是3.11%,英国是2.87%,而在中国一张门票占人均GDP的17.24%。这个数据显示,在、中国的演唱会门票是偏高的,在欧美市场可能平均票价就200块钱,但是在中国平均标价可能要600块钱。

为什么有这个现象?其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艺人来到中国他的价格都要比在其他国家要高,可能也就是刚才我一开始时候说的,在中国市场太大,有太多有消费能力的人,有太多有钱的人,因此他们就认定中国演出的票价要比海外来的高。作为一个演唱会主办方,我可以很坦白的告诉你,在北京五棵松一万人的场地,悉尼也是一万人的场地,平均标价也不会让你卖超过在澳大利亚的悉尼的平均标价。

但是艺人在中国就是需要更高的费用,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不团结。我们都是去抢项目,我今天出100万美金,他出110万美金,他再出150万美金,就 这样 把价格炒高了。 在未来两三年里这个现象会得到很大的改进。如果艺人的收费降下来了,你要做大必须要把票价降下来,要不然没办法做到欧美演出市场那样。我们最近在做的布莱妮小甜甜在亚洲只做了7场,不含日本,但是在欧美可以做80场、100场,所以这一点代表了亚洲的演出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改进。

当然欧美的观影习惯也是不一样的,很多国家的人把看演唱会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宣发情感或者生活享受。他们会很主动的去找喜欢的演唱会,或者去注意他想去关注的演唱会, 但在中国我们主办方还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去推广,去做营销,只要你稍微有一点不到位,你的效果就不会有预期的好,所以这一点在中国还是有很大的潜能,如果宣传费用少了,票价自然就会跟着降低。

演唱会营销需要中国特色化

国内演出市场粉丝为谁买单?我们看到周杰伦的搜索热度有100万,BigBang77万,陈奕迅61万……还有歌神 张学友,但张学友二十几年前入行出道,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也没有任何的渠道让他去推广他的歌曲、唱片,他就是努力把歌唱好,把他的质量做好。而现在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这样了,现在的整个营销渠道都比较广泛,只要你有作品,你会懂得做营销,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目前最大的一个区别。

中国使用互联网、APP的人非常多,数量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我们自身也在花很大的力气往互联网这块去迈进,它成为将营销或者宣传的成本降到最低的方式,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宣传方法。

那么如何做到营销特色化?需要做到四点

1. 专业的角度

2. 优质的内容

3. 贴心的服务

4. 合理的价格

其实去年2016年演唱会的总榜TOP25里面Beyonce以49场吸金了2.56亿美元,中国也绝对有这样的市场空间,目前我们看到的中国城市的消费还可拓展,它绝对能超越欧美,但一定是三到五年之后。

打造一款爆款演唱会最重要的是要有掌控能力,为什么我们现在做的演唱会都是全程主办,因为它的规模品质可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觉得未来更多的爆款演唱会由全程巡演主办方做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把产品的质量给做坏,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道略音乐产业 ID:miresearch

专注音乐产业研究、监测音乐市场动态

微信/手机:185 1323 227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