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天津港“星闪”来了!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首破43万亿元!我国连续8年货物贸易全球第一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阳明海运升级这一亚洲区内航线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2024年回顾与2 ... ·  4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年报】中国对外贸易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东方家庭教育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不合群”的人,往往越值得深交,慢慢你就知道了

新东方家庭教育  · 公众号  ·  · 2025-02-07 07:00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今夕何夕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乔布斯在世时,是业界出了名的“独行侠”。


日常,乔布斯喜欢独来独往。


除了开会,他几乎不参加其他活动。


1986年,乔布斯以1000万美元收购了乔治·卢卡斯的电脑动画部门,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当时的动画电影市场,被传统的迪士尼模式主导。


但乔布斯相信科技是“骨骼”,艺术是“灵魂”,只有两者完美融合,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在乔布斯的参与下,皮克斯团队开始用电脑制作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


他不改昔日“独行侠”的作风,除了必要活动时出现一下,其余时间根本看不到他人。


大部分时间,他总是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集中精力思考,默默做自己的事。


1995年,《玩具总动员》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球票房达到3.62亿美元,成为动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哲学家叔本华说:

“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能与内心真正的自己相遇。


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么他就无法深入地了解自我。”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独行侠”,不喜欢热闹,也不参加社交活动,人冷漠孤僻,不好相处。


但实际上,那些看上去“不合群”的人,大多心思单纯、真诚善良,值得深交。

“不合群”的人:懂得分寸,不计较

电视剧《天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丁元英来到古城后,深居简出。

他租了一个便宜的房子,不工作,也不与任何人打交道。

每天安静地待在房间里看书、喝茶、听音乐。


肚子饿了,就穿着拖鞋,到楼下的面馆吃碗面。


吃完了,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


久而久之,面馆老板跟他熟络起来。


一天,丁元英照例在面馆吃面,一直观察他的老板状似随意地询问他的工作。


丁元英说:

“没有工作,如果老板不嫌弃,我可以来店里打工。”


老板听完,认为丁元英是“无业游民”,嘲笑他“这么大的人,好吃懒做”。


丁元英听完,没有解释,依然沉默。


尔后,他淡定地吃完面离开。


面对老板的误解,他本可以选择辩解或争执,但丁元英选择了不回应。


站在丁元英的角度来看,就算他跟面馆老板及时解释,又有什么意义呢?


面馆老板已经先入为主有了自己的判断。


与其做无谓的争论,不如淡然处理。


这是丁元英的处世之道。


像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


一次,丁元英在馄饨摊吃馄饨。


老板娘明明已经收过钱,却又跟他要第二遍。


丁元英二话没说,又掏了一次钱。


后来,丁元英因为资金被冻结,走投无路之际,他变卖了珍藏的唱片。


唱片店老板看他急用钱,便刻意压价,他也没讨价还价,爽快地同意了。


这些看似“㞞”的行为,实际上却是一种大智慧。


就像一句话所说:

“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莫过于保持分寸感,不计较。

那些看似“不合群”的人,往往深谙此道。


他们明白,与人相交,需要保持距离,不能越界,不能要求太多。


看淡关系,看透人情,凡事包容,才能相处不累,久处不厌。


“不合群”的人:强大内核,不讨好

在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中,主人公维特一度活在合群的“诅咒”中,无法自拔。


维特从小智商超群,尤其在钢琴上,更是天赋异禀。


但这样的特质,让他和周围的同龄人格格不入。


大家觉得他是怪咖,谁也不愿意跟他玩。


长时间被孤立,让维特心生烦恼,他渴望变成普通人,想要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


于是,为了能够融入集体,和大家打成一片,他假装摔坏了脑子。


维特本以为,合群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事实却截然相反。


热爱钢琴的他,为了迎合同学,不得不听摇滚乐;


明明很聪明的他,为了显得合群,不得不努力装傻。


把自己伪装起来,维特一点也不开心。


直到某一天,维特在CD店中,发现了一张钢琴演奏专辑。


再次听到熟悉的钢琴旋律,维特哭了。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刻意的伪装,假意的合群,其实都是对真实自我的压抑。


他放下心魔,重新开始弹奏钢琴,又找回了久违的快乐。


余华在作品《在细雨中呼喊》中写道: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与其花费时间讨好外界,不如专注自身,经营好自己的一方天地。


离人群越远,离自己就会越近。


作家残雪就是一个从不往人群里走的人。


诺贝尔文学奖潜在获奖者残雪,在别的作家经常举办文学活动互相交流时,她却刻意保持距离,从不参加这些活动。


她说:

“我有自己的理念,主流圈子我进不去,也不想进。”

没有外界的打扰,残雪可以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创作上,并写出了《残雪文学观》一书。


不合群并非孤僻,而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对自我价值的深度追寻。


真正的强者,从不追求光鲜的名利和社交,而是退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积攒能量,默默耕耘。



“不合群”的人:专注自身,不内耗


当年,水木年华凭一首《一生有你》一炮而红,狂揽十几个音乐大奖。

但是,风头正盛之时,李健选择退出。

相较于大众对他们的期待、外界对他们的商业包装,李健更愿意坚守内心对音乐的纯粹信仰。


于是,他埋头创作,沉寂8年,与世无争。


这8年里,李健离群索居,不用手机,鲜少应酬。


后来,李健参加《我是歌手》,王者归来,火遍全国。


再度爆火之后,李健没有乘势而上抛头露脸,他再一次选择避开强劲的风头,退回自己的书房和琴房。


日常,李健连微信都不用,外人找他,有时连电话都打不通。


任外界如何热闹喧嚣,李健都纹丝不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乌合之众》一书中说:

“人一旦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感,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令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