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我国存在的孩子学习障碍问题,并通过心理咨询师税晓霖的视角解读了新出现的“数学困难门诊”。文章指出学习障碍不一定是心理问题导致的,也可能涉及到智力、教育方法、视听障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并非割韭菜,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家庭得到专业有效的治疗。文章还介绍了其他几种被列入特定学习障碍的困难类型,包括读字困难、阅读理解困难等。最后强调了理解和接纳孩子的重要性,倡导共同构建一个能让每个孩子都舒展生长的友好环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学习障碍的广泛存在与误解
许多孩子存在学习障碍,但常被家长和老师误认为是智力或态度问题。
关键观点2: 数学困难门诊的介绍与解读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设了数学困难门诊,引起广泛关注。这实际上是特定学习障碍的一种表现,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治疗。
关键观点3: 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排除因素
特定学习障碍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因素如智力障碍、视听障碍等,并满足一定的学业表现标准和持续时间要求。
关键观点4: 理解接纳孩子的重要性
家长和老师需要理解接纳孩子的困难和差异,减少压力,寻求专业帮助,共同构建一个友好环境。
正文
你好,这里是壹心理旗下行业媒体:
心榜
。
壹心理
是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一直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心理从业者,帮助大家在专业上成长和进步。
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2000万+的孩子正在受到学习障碍的影响。不过长期以来,“特定学习障碍”并不被广泛认知,父母老师一般都把学习不好归因为孩子“笨”、“不努力”、“态度不认真”导致的。
但最近在许多家长群中疯传的“数学困难门诊”,却让更多人认识到原来学习不好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今天的文章,就跟随心理咨询师税晓霖的脚步,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广泛存在却又隐秘的精神障碍。
今天上午,收到多个朋友发来的一张图问我真假,然后发现家长群里、育儿博主们也在纷纷讨论这个事情。
图片如下,是一张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挂号门诊截图,门诊名为“
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
”。
朋友问:现在连理科不好也是一种病了吗?会不会是医院激发家长的焦虑割韭菜?
许多父母一定也有此疑问,但看到门诊是正儿八经的三甲医院,好像又蛮有说服力。
也有人表示:我从小就数学不好是不是也该去挂个号看看?确诊了能怎么办?吃药能提高数学成绩吗?
看到这张图,首先为上海的先进意识感到开心。同时也发现隔行如隔山,在儿童心理界普遍都知晓的一种儿童常见问题——
学习障碍,原来大部分家庭从未听说过。
如果要进行症状分类,上图列出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就
属于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特定学习障碍”
。
“障碍”不好听,精神障碍听着更吓人。
谁有障碍?你才障碍!谁没困难?都有困难!所以
门诊改叫“学习困难”,还是蛮有人文关怀的,至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不会太有病耻感了。
数学老师看到以上描述一定感到太熟悉了,好像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娃,不禁要仰天长叹:原来最懂我们的竟然是精神科医生!
其实从这个描述来看,这些孩子的数学困难已经是困难到一定程度了,比如无法区分数字大小,脱离了手指就不能算数学题,在算术中迷失……迷失这个词用得真好,就那种算着算着不知道自己是谁身在何方脑子跑到九霄云外的感觉。
那么,孩子5岁了不会数数,三年级了数学考不到80分,该去看看医生吗?
就像失眠需要先排除大脑器质性原因一样,任何心理障碍的诊断,都需要原因排除。“特定学习障碍”的诊断指南指出:
只有出现了描述的困难行为,并且这些困难不能用智力障碍、未校正的视觉或听觉的敏感性、其他精神或神经性障碍、心理社会的逆境、对学业指导的语言不精通,或不充分的教育指导来更好地解释,才考虑往“特定学习障碍”方向去思考。
也就是说,智力、心理问题、教育方法以及视听障碍等原因都需要首先被排除。
此外,要满足诊断,
还需要这个困难开始于学龄期,至少持续了6个月,学业表现显著低于实际年龄的预期水平,并且显著干扰了孩子的学习活动。
数学学不好,还能看医生,某种程度而言确实是件好事。不然大家回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数学怎么都学不好,你会怎么归因呢?
第一就是智商,数学常被看作检验智商的核心标准,在它面前其他学科都不值一提。
第二就是态度。“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不认真。”这话多熟悉。所以父母和老师看到一个孩子连10以内加减法都学不会,多半会认为是孩子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
智商归因和态度归因都可能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更糟糕的影响。
这个孩子在持久的压力之下,可能真的认为自己很笨,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让老师和父母满意,反而造成更多情绪问题。
那么拿到一个诊断会成为负面标签吗?会不会让孩子就干脆摆烂,觉得反正学不好就不学了呢?
上周参加了一个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儿童的父母沙龙,一位女儿直到高中才确诊为ADHD的家长表示,知道结果的那一刻,多年来的阴影都得到了解释,她和女儿都松了一口气。
原来以前那么多的“做不到”并不是父母的教育有问题,也不是孩子态度不端正,而是因为她天生在执行功能上就有困难。
理解接纳了这一点后,心理压力减少,非原则性的问题不再较劲,转而学习一些已被证明有效的策略,逐步锻炼提升自己的弱势功能。
诊断不是为了贴标签,而是更好地理解孩子,教育者也能减少自责。
如果孩子确实存在学习障碍,那么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也可以积极与学校沟通,帮孩子找到更适合 TA 的学习方法。
除了数学学习困难,其实还有其他几个困难也被列入特定学习障碍,换言之也可以去学习门诊咨询治疗。
包括:读字困难、阅读理解困难、拼写困难、书面表达困难。诊断的要求、需排除的原因和数学学习困难类似,都对开始的时间、持续时长、影响程度有规定。
所以,父母们如果发现孩子存在以上表现,也不必恐慌。医院开设这个门诊,也并非割韭菜。
让真正有困难的家庭得到专业有效的帮助
,我想这才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初衷。
医院的门诊是一个团队,
瞄了一眼团队名单,能够看到
医生们都拥有非常专业的受训背景,其中马希权老师还是熟人,在几年前曾经上过他的某个课。
也想起央视在2021年播出过一个纪录片,片名《我不是笨小孩》,记录了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三年的成长和变化,豆瓣评分9.1分,相信能解答很多爸爸妈妈关于学习障碍的疑惑。
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超我们的日常所见,期待我们能越来越看见每一个真实的孩子,共同构建一个能够让每个孩子都舒展生长的友好环境。
作者:我是心理咨询师税晓霖。喜欢研究儿童心理、亲子养育、女性成长,偶尔变身影评人。
曾在清华念过新闻学过教育,兜兜转转
最终选择了心理咨询。现居上海,擅长3~18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以及成人自我成长。地面咨询工作地@上海徐汇,也为异地家庭、青少年、成人来访提供视频咨询。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为你推荐:
不论你是缺乏心理学相关经验却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把兴趣发展为职业,为自己带来收入的“素人”;还是已经考了心理相关证书,但缺乏从业技能和工作机会,正在为工作发愁的“咨询师预备役”。
只要你
对心理学感兴趣,只要你
有恒心、有耐心、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成为一个专业的助人者。
想入行该问谁?
试试
加入
【咨询师
入行】
交流群
↓↓↓↓↓
扫码加入
备注:入行
适合:所有
想成为咨询师
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