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重大突破!跃居世界第二 ·  21 小时前  
大皖新闻  ·  陕西蒲城通报“一学生在校坠亡” ·  3 天前  
大皖新闻  ·  陕西蒲城通报“一学生在校坠亡” ·  3 天前  
海峡都市报  ·  事发福州一小区!业主直呼:脏乱差! ·  4 天前  
海峡都市报  ·  事发福州一小区!业主直呼:脏乱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开年猜想:谁能颠覆微信?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03 17:39

正文


▲ 
(农健/图)


全文共2003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 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能把一切智能设备连接起来,以及把一切智能设备跟人连接起来的产品和应用,将很可能取代今日微信的地位,当然也不排除微信自己做到这一点。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最近互联网上有个视频特别火,名叫Guiding hands(导向助手),说的是很多人的生活被手机绑架了,人们24小时拿着手机,于是催生了一个叫“导向助手”的职业,这些助手扶着放不下手机的人过马路,给他们喂饭,甚至替他们过夫妻生活。


人被智能手机绑架,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网民也不例外。微信已成为中国人的“国民手机App”,腾讯的最新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达8.46亿。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6年微信影响力报告”,超过九成的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拥有200位以上好友的微信用户占 比最高,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


微信年度数据报告


连“微信之父”、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自己都公开表示,“数据表明用户在微信里面花的时间太多了,我很担心。”

然而互联网社交行业一直以来有个行业诅咒:每个产品形态火不了几年。自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社交产品一路进化,从最早的论坛,到即时通讯工具(如QQ),到博客,再到SNS(如开心网),以及后来的新浪微博、微信。除了QQ和微信外,上述大多数产品或应用,都没有跳出“火不了几年”的社交产品历史周期律。

微信马上就6岁了,基本已经跳出了社交产品的历史周期律。

这是因为微信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它把人的所有社会关系基本都搬到了微信上。及时回复微信,甚至上升到了是否尊重人,以及老板考核员工的参考因素之一。

微信的用户,从最早的互联网“老鸟”和一二线城市人群,一路拓展到农村。从年轻白领拓展到中老年用户。很多人的微信好友数量已经逼近5000个的系统上限。按照流行的社交理论,人类的人际宽度上限是150人,超过这个数,人就会对处理社交关系感到头疼。

现在很多人动辄数百、数千个微信好友,越来越多的人出于安全考虑不愿意或不敢发朋友圈了。可以说,微信的人际负荷已经严重过载,给很多微信用户带来很大压迫力。

除了人际过载,微信的内容负荷也在过载。目前微信公号太多了,导致用户注意力分散,公号内容的关注度集体下滑。一些知名微信公号玩家公开表示,微信公号的打开率在降低,比如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

此前,腾讯微信事业群邀请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做了一次内部演讲。张志东认为,过载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感受,红点密集让人产生焦虑和失控感。贪多是人性的弱点,虽然微信早就有右划退订的功能,但用户还是很容易被人性的弱点带入坑里。

除了内容过载外,微信平台的内容质量也参差不齐。比如各种养生文章,各种传闻甚至谣言,也出现在微信上。

如今,微信的商业化取得了巨大进展。腾讯财报显示,腾讯网络广告业务中,效果广告收入同比强劲增长83%至43.68亿元,其主要来自微信朋友圈、移动端新闻应用及微信公众账号广告收入的贡献。

但多数用户在心理上对于微信平台上的各种广告,是持排斥心理的。只不过,目前很少有人有勇气放弃使用微信。所以对微信来说,特别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内容和用户上,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虽然微信目前一统社交江湖,但一些社交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第一,很多社交平台在分食微信的流量。目前去中心化和垂直化是大趋势,微信截住了流量,但不一定能控制住流量,因为用户已经被教育得很成熟,流量的主动选择意识越来越强。

比如很多90后和00后,就同时在多个社交平台活跃着,他们清晰地知道不同平台对自己的不同价值。有的90后在探探上交友,在陌陌上看直播,在手机QQ上发布商品链接并且从手机QQ进入京东等电商平台购物,在微信上跟亲朋好友互动。

第二是用户社交的场景正发生变化。随着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沉浸式社交场景正在爆发。

第三是社交应用的载体在发生变化。社交从手机上,开始转向智能设备,比如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都已经具备社交功能。

未来颠覆微信的,可能不是社交产品。就像颠覆手机行业的不是传统手机公司,而是苹果公司,颠覆汽车行业的是特斯拉一个道理。

风险投资公司联基金的创始人邱浩认为,实时视频领域很可能诞生下一代社交平台

邱浩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微信上的社交活动主要是发消息、传照片和评论照片,但人们平时的社交是一起吃饭、唱歌、喝咖啡、打牌、看电影和聊天。而实时视频,可以模拟一些线下的真实社交场景,并且实时视频社交更容易产生消费冲动。

现在一些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在尝试实时社交,比如美图公司旗下主打短视频社区市场的美拍,其官方公布数据是,2016年10月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约1.1亿人,用户平均每天在美拍应用上花费的时间达33.8分钟。

当然,微信也在积极做出变革。比如最近微信允许用户在朋友圈推送时长不超过10秒的短视频。

如今,微信基本实现了自己“连接一切”的愿景目标。但微信的连接一切,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的。现在人类正进入智能设备大爆发的时代,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在物联网时代,连接一切的产品形态,可能不会是微信这样的应用。

也就是说,那些能把一切智能设备连接起来,以及把一切智能设备跟人连接起来的产品和应用,将很可能取代微信的地位,当然也不排除微信自己做到这一点。

★ 一个观察


如何评价9月21日开始内测的“微信小程序”?

如果说头部App是移动时代的入口,那么微信现在绝对是头部中的头部,这给了微信做平台和生态的机会。于是就有了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再到如今的应用号。微信在不断地为自己这个头接上四肢,用自己的头部效应带动长尾起来。

那么微信的应用号能否成功?我觉得有待观察。要在微信内做App发现、分发其实一样是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应用号目前感觉还是对已有生态的一个良好的补充,并且更多是为B端服务,比如一些已有的知名品牌和服务商等。对于个人或小创业公司来说,应用号可利用的空间仍旧有限。

如张小龙所说,应用号要实现的是应用的“触手可及”,最终让应用达到“无处不在”,这让我想起了现在无处不在的扫码支付。所以“应用号”大概率更多情况下是被动触发的场景,而不是主动寻找的。


——知乎用户 曲凯


相关
内容

点击蓝字阅读新年特刊:关于明天的30问》